除了形态和功能的差别之外,在兩性在心理上也有鮮明的區别,男青年直率、雄心勃勃、大膽、争鬥精神強,對愛的要求強烈而且主動,喜歡與美麗、聰明、活潑的女子交朋友;女青年則差澀、腼腆、膽小、多愁善感、溫文爾雅,對愛的要求被動,對被愛的要求強烈,喜歡與可靠、成熟、能體貼人、有男子氣的男性為友。這種男女性格和行為上的心理特征被心理學家稱為第三性征,即性别程度,簡稱性度,指的是男性氣質與女性氣質的明朗化。
顯然,男女之間的第三性征也是明顯不同的。傳統觀念認為男子氣質的突出之處是剛強,女子氣質的珍貴之處是溫柔。随着時代的進展,氣質的内涵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比如女性中不乏熱情潑辣、豪義剛烈、精明強幹者;男性中也湧現出不少剛柔共濟、感情豐富、務實穩重者。于是國外有些著名的心理學家提出男女雙性化的概念即所謂第四性征.
第四性征是指無論男女兩性,都應取長補短,同時具有男性氣質與女性氣質的心理特征。他們認為具有雙性化氣質的人在很多情況下能把事情辦得更出色,才華出衆,運籌帷幄,這些人的自尊感更強烈,固而是一種理想的模式。這是對第三性征認識的一次革命性飛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