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兵法巅峰之作,是我國軍事家在古時戰争中累積的寶貴經驗,古時用于作戰,現在多用于商戰。《三十六計》中勝戰計第四計“以逸待勞”,“困敵之勢,不以戰;損剛益柔。”其義是講在戰争中提前做好充分準備,養精蓄銳,等疲乏的敵人來犯時給以緻命一擊。
在戰争中,以逸待勞講的是一個“拖”字。它不是被動着等待敵人出擊,而是一種權變的手段,使自己不被突發情況弄得手忙腳亂。是使自己在今後占據主動、采取“拖”的方法,沉着應對,靜觀事物的變化,然後作出準确判斷。或者主動讓對方在拖的這段時間内疲于奔命,磨滅對方的銳氣及精力。
戰國末期,秦國将軍李信率二十萬軍隊攻打楚國。一開始,秦軍銳不可當,接連占領楚國幾座城池。不久,秦軍卻中了楚軍的埋伏,損失數萬,狼狽逃回秦國。秦王宣召王翦至宮中後,撥給他六十萬大軍,命令他出兵伐楚。兩軍對壘,戰事一觸即發。可是,王翦卻毫無進攻的意思,隻是專心修築城池,擺出一個長期固守的架勢。
楚軍以為秦軍上次被打怕了,不敢進攻了。楚将也急于想擊退秦軍,經常派人馬出來叫陣,可是秦軍就是不理。秦楚兩軍就這樣相持了一年多。
這一年來,王翦在軍中勉勵将士勤操苦練、養精蓄銳,秦軍将士人人身強體壯、技藝精進。而楚軍的軍營裡,将士們因戰争而繃緊的神經也早已慢慢松懈下來,以為秦軍不會再打了。久之,楚軍也因為糧草運轉不方便,打算撤軍回城。
秦軍探子得知楚軍正在拔營起寨,連忙報告王翦。王翦知道機會來了,他下令擊鼓召集将士,追擊正在撤退的楚軍。秦軍将士士氣高漲,人人如猛虎下山,楚軍将士隻想回城休息,哪裡有防備,勉強一戰,就潰不成軍。就這樣,秦軍乘勝追擊,打的楚軍潰不成軍,從而大獲全勝。
以逸待勞并非是坐以待斃,要想讓敵方處于困難的境地,不一定隻有進攻之法,關鍵在于适時地掌握主動權,以不變應萬變,以靜制動,積極調動敵人,努力牽着敵人的鼻子走,讓敵人處于疲憊的情況下,再給敵人迎頭痛擊。所以,我認為此計中的“待”并不是指消極被動的等待,相反,它是在給主動出擊做好準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