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一般認為,妝飾是人類的愛美之心的表現,是愛美天性所驅。但孰不知,在人類妝飾藝術中,滲透着性動機、性心理,并且因性角色不同而呈現出明顯的妝飾性别失重。同樣是性文化所确立的男性美與女性美的不同審美特征,使得妝飾有了一定的審美之規。妝飾的審美趣味的變化,意味着一個性感形象的變化。 所以,妝飾是性心理所化解出來的藝術表現,與性文化交織在一起,構成一種複雜的以人體為表現主體的藝術創造,它融凝着人類性心理的文化代償作用。一、取悅異性 妝飾是給别人看的,特别是給異性看的。妝飾者希望自己的外在美得到異性認可與肯定。這個異性有時是固定的,有時是不固定的。戀愛中的女人的化妝的目的十分明确。而這時期的戀愛關系是微妙而脆弱的,如果女性想與對方結成秦晉之好,她就會想方設法地使對方心目中留下她美好的形象。成婚後的女性以化妝增強自己吸引力的動機大大減弱,而主要是希望以化妝來保持自己的青春魅力。她的妝扮更多的是在同性中競賽,給同性以一種青春永駐的證明。即使她想在異性面前顯示,也往往是漫無目标的。二、強化性感 我們必須承認,一個人化妝與否,其性感程度是不同的。化妝是創造性審美價值的過程,它調動了許多手段,增添和展示性感,将樸素升華為賞心悅目,所以,一個人略加修飾立刻就會提高其性感程度。平平淡淡的、普普通通的女子,隻要一化妝,就會陡然增色不少,别人也會刮目相看。 女性隻有那種仙姿國色的美人不必過分修飾打扮,容貌稍稍不完美的,就不可能不用人工修飾。俗語說:“三分人才,七分妝飾”,這是對于中等長相以下的人而言的。可是有七分人才的人,怎麼又能缺少那三分妝飾呢?即使有十分的人才,多添一分妝飾也不為過。這種妝飾的目的是達到美麗嬌豔。容貌漂亮的人,沒有不動搖人心的,所以,古代才有“傾國傾城”之說。越是貌美的人,其性感程度越高。 我國古人對面容的美的要求是相當嚴格的,即螓首、杏唇、犀齒、娥眉、秋波、芙蓉臉、雲鬓,世上的國色天香的美女畢竟是少數,相貌平平的女人大有人在,但每個女人心裡都潛意識地希望自己是個美人,可惜天賦條件欠佳,但化妝術則可以彌補這種缺憾。妝飾的美學原則 光潔柔嫩的肌膚,端莊秀雅的儀容是每一位女性引以自豪的。女性在對面部進行渲染,描畫和修飾時,要使自己換發風采,表現出迷人的韻味,就應掌握一些妝飾的美學原則以增添性美感魅力。一、自然美原則 日常的生活妝飾,應以自然柔和為要旨,要做到輕施輕勻,既有形色渲染,又留自然之美。過分修飾,藍眼紅發,其全部美貌就會顯得矯飾造作、怪誕豔俗。 美容化妝,并不是将本來面目全部掩蓋,而是突出其天然形狀,并賦予它一定的個性突出的審美趨向。大自然賦予了我們健康、紅潤的天然美色,美容的目的是突出自然美,而不是破壞它。唐代楊貴妃的妹妹虢國夫人朝見唐玄宗時,“卻嫌脂粉污顔色,淡掃蛾眉朝至尊。”她十分通曉美容化妝的内蘊,以自然美為主,修飾美為輔。可以說,最高明的化妝就是不着痕迹的化妝。顔面化妝前,是天然未琢的璞玉,化妝的作用就是順着天然趨向,使之臻于完美。任何反自然的化妝,都是欲蓋彌彰。二、和諧美原則 和諧就是美,美就是和諧。法國哲學家笛卡爾說,美不是某一特殊部分的閃爍,而是整體的一種恰到好處的協調與适中。妝飾也是如此,美的妝飾,就是和諧的妝飾。 和諧的妝飾十分講究整體協調效果。在妝飾時應充分考察整個臉形和五官各部分的形态,無論是基面化妝還中各項點化妝,都要服從于統一的要求,互相配合,左右均衡,風格情調一緻。各項點化妝是淡妝還是豔抹,是強調還是抑制,要有統一安排,不能各行其事。什麼都強調,結果是事與願違,适得其反。要使妝飾達到和諧之美,應做到以下幾點:1、依時而變 2、依季而變 3、依場合而變 4、依人而變 總之,妝飾是将自己的長處發揮出來,再加以表現。隐醜顯美,巧妙襯托,再根據時間、地點、場合做不同的變化,使自己最自然的、最生動的優點表露無遺,這就是妝飾的藝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