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體溫是指人體在較長時間的睡眠後醒來,尚未進行任何活動之前所測量到的體溫。正常育齡婦女的基礎體溫與月經周期一樣,呈周期性變化。這種體溫變化與排卵有關。在正常情況下,婦女在排卵前的基礎體溫較低,排卵後升高。這是因為,當卵巢排卵後形成的黃體以及分泌較多的孕激素刺激了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導緻基礎體溫升高,并一直持續到下次月經來潮前才開始下降。下一個月經周期的基礎體溫又重複上述這種變化。把每天測量到的基礎體溫記錄在一張體溫記錄單上,并連成曲線,就可以看出月經前半期體溫較低,月經後半期體溫上升,這種前低後高的體溫曲線稱為雙相型體溫曲線,表示卵巢有排卵,而且排卵一般發生在體溫上升前或由低向高上升的過程中。有人認為體溫上升前的最低點是排卵日,但多數不存在,僅有20%左右婦女有此表現。在基礎體溫升高3天内為易孕期,從第4天起直到下次月經來潮前即為排卵後安全期。基礎體溫測量法僅能提示排卵已經發生,而不能預告排卵在何時發生,因此它隻能确定排卵後安全期,不能确定排卵前安全期。如果能配合日曆法及宮頸粘液觀察法,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在多數情況下,基礎體溫測量法對判斷排卵後安全期十分可靠,但有時也會遇到體溫曲線不規則,因此不能确定排卵的準确時間,這種情況就不能利用安全期避孕了。怎樣正确地測量基礎體溫一個人的體溫受外界環境和機體内在活動的影響而有所波動,為了排除這些外來的和内在的各種影響,因此常常把早晨6-7點醒來尚未起床之前的體溫作為基礎體溫。基礎體溫是人體一晝夜中的最低體溫。測量基礎體溫的方法雖然簡單,但要求嚴格,還需要長期堅持。測量前要準備一支體溫計和一張記錄基礎體溫的記錄單(如沒有這種記錄單,也可用一張小方格紙代替),從月經期開始,于每日淩晨起床前,在不說話和不作任何活動的情況下,把體溫計放在口腔裡5分鐘,然後把測量到的體溫度數記錄在體溫記錄單上。為了提高測量基礎體溫的正确性,應在每晚臨睡前把體溫計上的水銀柱甩到35℃以下,并把它放在床頭櫃上或枕頭邊,以便使用時随手可取,盡量減少活動。如果起床拿體溫計,就會使基礎體溫升高,使這一天的體溫數值失去意義。對于做中班或夜班的婦女,把測量基礎體溫的時間放在每次睡覺4-6小時初醒的時候。基礎體溫一般需要連續測量3個以上月經周期才能說明問題。如果月經周期規則的話,測量了幾個月經周期的基礎體溫後,基本上知道了自已的排卵日期。為了減少麻煩,可以選定從排卵日前的3-4天開始測試體溫,待體溫升高後再繼續測試3-4天就行了,也就是說隻要測量排卵期内的基礎體溫,以用于避孕的需要。怎樣正确地記錄基礎體溫将測量到的基礎體溫正确地記錄在體溫記錄單上,能反映出卵巢的功能情況。如記錄不正确,就失去其意義。下面是正常育齡婦女在一個月經周期中的一張基礎體溫曲線圖。由圖所見,前半部分體溫較低,後半部分體溫升高,呈典型的雙相型體溫曲線。這種體溫曲線表示卵巢有排卵功能,高、低體溫曲線交界處為卵巢的排卵日期。圖中的縱軸坐标表示體溫的度數,每一小格為0.1℃。橫軸坐标表示日期和月經周期日,每一小格為1天。從月經來潮的第1天開始,将每天所測量到的體溫度數用小點畫在相應的體溫記錄單的格子中,一直到下次月經來潮的前1天為止,最後将各個小點用直線按順序連接起來,就成為1個月經周期的基礎體溫曲線。圖中塗黑部分表示月經期,如遇有感冒、發熱、腹瀉、失眠、飲酒、使用電熱毯等情況,往往容易影響基礎體溫,應在表格的下面加以說明。測量基礎體溫有什麼用途測量正常育齡婦女的基礎體溫在醫學上有着重要的用途,它是一種簡便、實用、易學而又比較可靠的自我監測卵巢功能的方法。根據基礎體溫變化,可以間接地知道婦女的卵巢功能,了解有無排卵、預測排卵日期及黃體功能情況。測量基礎體溫一般有以下幾種用途:(1)觀察卵巢功能正常育齡婦女的基礎體溫曲線呈雙相曲線,即月經周期的前半期低,後半期高,這種情況表示卵巢有正常的排卵功能。如果基礎體溫呈單相曲線(沒有前低後高現象),表示卵巢沒有排卵功能。(2)診斷早期懷孕測量基礎體溫是一種最簡單且診斷效果又快的妊娠診斷法。月經周期一向規則的婦女,如突然停經,而基礎體溫上升後不再下降并持續18天以上,通常就可以診斷為懷孕。因為卵巢排卵後,卵泡形成黃體,分泌孕激素,孕激素可使體溫升高,如果卵子受精懷孕,則黃體繼續分泌孕激素,所以體溫便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3)指導避孕測量基礎體溫可以知道婦女的排卵日期,從而可以采用安全期避孕。(4)指導生育與避孕恰恰相反,如果想生育,就應選擇在排卵期性交。因為測量基礎體溫可以測定婦女的排卵日期,所以能用來指導生育。特别是某些不易懷孕的婦女安排在排卵期性交,可以增加受孕的機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