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的節日主要有七夕節(又稱乞巧節、女兒節、處女節)、中元節(也稱盂蘭盆節)、中秋節和重陽節。 有關七夕節的傳說,流傳最廣的莫過于牛郎織女的傳說。這個傳說不僅在漢族中廣泛流傳,在少數民族中也有流傳。故事情節幾乎是家喻戶曉,這裡就不再贅述。這個傳說含有兩個主題,一是性格的禁忌,這個主題是通過織女的父母對女兒女婿的愛情摧殘上體現出來的;二是對性的對抗,主要是通過牛郎、織女的反抗行為體現出來的,故事的結局--七夕相會,是反抗行為的結果,意味着性的暫時解除,男女雙方得以恢複愛情的交往。 七夕的節日活動以"乞巧"為主。在七夕之夜,若幹個姑娘(大多是七個)聚集在一起,用一種占蔔的方式向天空中的織女星乞巧,以乞富、乞壽、乞子為内容。我們知道,乞求财富的增長(即家道興旺)、壽命的續延和子孫的繁衍,是生殖崇拜的主要功能。這種原始功能的痕迹在民間仍有保留。比如,山東鄄城、曹縣、平原等地,七夕這天,七個要好的姑娘聚在一起集糧集菜包餃子,把銅線、針、紅棗分别包到三個水餃裡。據說,吃到針的手巧,吃到錢的有福,吃到棗的早婚得子。 七夕之際,待字閨中的姑娘為何要向天上的織女乞巧呢?這是因為織女與向她乞求人間的女子一樣,隻是生殖的母體,她的生殖力還有待于性的交合祈求,其根本原因在于這天是織女和牛郎相會的日子,在于他們的結合,這是實現愛情、實現生殖願望的前奏。 中秋節,是秋季最重要的節日。節日主要活動是拜月。一般是家庭主婦副食全家拜月,這就是中秋為"團圓節"的由來。古時稱月為陰,是女性崇拜象征物。中秋月亮走到"正西"方位,格外明朗,據說可以看到月亮上的玉兔、蟾蜍。母兔懷孕28天産小兔,也是婦女月經周期的天數。将兔子安置在月亮上并給予崇拜,無疑是古人女陰崇拜的反映。蟾蜍生殖力強,是生殖母體的象征。所以,古人崇拜月亮,無形中把月亮看作一個母性聚合形态。一個家庭在主婦帶領下全家拜月,象征着祈求家族繁衍、子孫滿堂的價值觀。如今,這種節俗已轉變成為賞月、吃月餅,以往嚴肅的祭祀便成了輕松的歡娛。 火,是秋季節日的一個重要象征物。點河放河燈是一項極為普遍的習俗。中元節、中秋節之日,或去河中放燈,或将燈送給求子家庭,送燈就意味着送子("燈"諧音"丁",丁即男丁)。河燈常常做成西瓜、蓮花、葫蘆等形狀,這些都是生殖崇拜的常用形式。 瓜果,幾乎是所有秋季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道具。七夕節乞巧時,要對織女供瓜果。中元節祭祖時,要把瓜果與新禾一起供奉。中秋拜月時更和不了瓜果。放河燈時,也常用西瓜、番瓜、南瓜等物,做成西瓜燈、番瓜燈、南瓜燈。不少地方在中秋有一種"摸秋"的風俗,即求子的婦女在節日的夜晚到地裡去偷瓜,特别要偷南瓜,"南"諧音"男",取回後藏在床下,認為這樣可以生男孩子。有的民族如土家族,甚至八月十五沒有其他活動,隻有偷瓜送瓜。小兒或大人摸到地裡偷瓜,然後送到新婚人家或無子人家,放入錦被之中,往往把一床錦被弄得連泥帶水,一塌糊塗,但接瓜的人家還要宴請送瓜人和賓客。 很顯然,人們用瓜來作象征物,是取瓜體多籽的功能。古人常以"綿綿瓜瓞"喻種族繁衍。"摸秋"習俗,就是希望借着這些暗示性的瓜果,置于夫婦性交的場所,作為一種神秘的力量,使性交發生傳子的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