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吻别”?“别吻”!

“吻别”?“别吻”!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05 12:12:29

  接吻,作為人類示愛的基本方式,可謂“曆史悠久”,恐怕曆史學家和愛情專家都無法考究其起始年代了。由愛生情,由情思吻,式許已成為愛情發展的基本過程。尤其是在人們熱切追求“羅曼蒂克”的現代社會,接吻這一風行西方的示愛方式,也越來越多為我們這個東方國家的年輕一代所接受,并大有泛濫之勢,全然不顧甜菜吻之中潛伏着某些傳染病的危險。 細看接吻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接吻已經進化得多姿态多彩。諸如難忘的初吻、火辣的熱吻、美妙的輕吻、濃情的深吻等等,無一不扣人心弦,令人魂牽夢繞。無論是櫻桃小嘴,還是烈焰紅唇,一旦輕輕接觸,即可擦出心靈火花。甚至隻有一個有形無實的飛吻,也能起到不亞于眉目傳情的作用。如果從純醫學的角度看,标準的接吻是指兩個人(通常是男女)的唇部互相接觸和輕微磨擦,若僅限于此,則為輕吻;若互相用力吸吮,伴有雙方唾液的交換,或舌頭伸入對方口中,則為深吻。長時間的深吻,或雙方有口腔潰瘍、牙周炎等情況,則在接吻過程中可伴有血液的少量交換。吻眼睛、額頭、鼻子、臉部和手部等部位,則屬于異位接吻。 接吻傳病 正因為接吻的上述特點,許多傳染病會通過這一途徑傳播。接吻時由于雙方“息息相關”,各種呼吸道傳染病便很容易藉此傳播,如肺結核、流行性感冒、麻疹、腮腺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猩紅熱以及近期在香港爆發流行的風疹(德國麻疹)等。由于部分人的接吻伴有少量出血(血吻),因此凡是可以通過血行途徑傳播的傳染病,都有經接吻(尤其是長時間的深吻)傳播的危險性。這些傳染病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艾滋病、梅毒等。 報道中的戀人狂吻染上肝炎,其科學性欠準确。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可通過各種體液排出體外,如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唾液、乳汁、淚液、尿、汗等,但這些體液中僅有hbsag是不具備傳染性的,隻有含乙肝病毒核酸(hbv-dna)的體液才有傳染性,而hbv-dna在各種體液中的數量是不同的,其中血液和陰道分泌物含量多,傳染性較大,而唾液中含量少,傳染性是很小的。因而由接吻傳染上乙肝的可能性也很小。 2、文章中報道該男士吻其女友後幾天即發病,從這一點來推測,他不是被女方傳染的。因為每一種傳染病都有一定的潛伏期,所謂潛伏期是病原體侵入人體後,至開始出現臨床症狀的時間,乙型肝炎的潛伏期平均為70天,最短30天,最長180天;換句話說,一個人如果被乙肝病毒傳染,最快也要30天才會發病,出現肝功能異常,所以該男士的肝炎至少也是在一個月發前被傳染的。 3、從該男士的檢查結果,可以估計他的乙型肝炎至少有半年以上的曆史。其檢查結果為“小三陽”,即表面抗原(hbsag)、e抗體(抗-hbe)和核心抗體(抗-hbc)陽性,其中的e抗體往往在乙肝病毒進入人體幾年後才出現,少數人亦需在感染乙肝病毒半年後出現。 科學之吻 既然接吻可傳播多種傳染病,而接吻又不可完全避免。怎麼辦?答案其實很簡單--科學地接吻。以下幾點可供參考:1 慢性傳染病未治愈期間,最好不要與健康人接吻。2 在急性傳染病發病期間,不宜接吻。3 盡量用飛吻、輕吻等方式表示愛意,少用深吻。4 對有疫苗可預防的傳染病(如乙肝、流感、風疹等),盡早接種。5 保持口腔清潔衛生。為了預防傳染病,在患病期間,如果需要吻别,建議最好還是别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