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導讀:促進青少年學習遷移的策略。高質量的科學技術普及教育,科學探究式學習活動,則正是實現上述目标的最主要途徑之一。
江澤民同志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國家或民族要跻身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在激烈的國際競争中立于不敗之地,不僅要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擁有優勢,更要下大力氣提高國民的科技素質,增強公衆對現代科學技術的理解、掌握和運用能力,把科學思想、科學理念植根于民族精神,轉化為全社會的創新能力。因此,培養具有良好科技素養的創新人才隊伍和勞動者大軍,是現代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時代賦予教育的重任,也是我們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出發點。
具有良好科技素養人才的培養,依賴于高質量的科學技術普及教育。而青少年科學探究學習活動,則正是實現上述目标的最主要途徑之一。近些年來,歐、美等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都在進行基礎教育改革,特别是科學技術教育的改革。而關注科學探究學習活動,培養青少年的科學探究能力,則是上述改革的核心之一。值得一提的是,1996年,美國國家科學院推出了美國曆史上第一部《國家科學教育标準》。這部标準要求學校的科學課程把“學科學作為一種過程”,并強調“學科學的中心環節是探究”。我國在基礎教育改革中,新課程标準也明确提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從課外、校外領域來看,美國的西屋人才選拔賽、英特爾國際科學工程創新大賽,英國的青年科學家競賽,歐盟的青少年科技競賽,法語語系國家的青少年科技博覽會,東南亞國家的“青年科學周”活動,我國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都是以鼓勵青少年嘗試像科學家那樣探究和發現為宗旨的。
因此,關注青少年科學探究學習活動的理論與實踐,有助于從學校科學課程和課外、校外科技活動的多元角度,對青少年參與科學探究學習活動的目标、原則進行綜合歸納;對自主學習與科學研究過程的有機結合進行理論探索;對通過科學課程促進青少年對科學探究過程的理解、體驗,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和研究性學習促進青少年科學探究能力的發展,通過參與科技俱樂部活動和青少年創新大賽系列活動促進青少年應用科學研究方法參與創新的能力等3個階段性進程進行實驗研究;從而為我國創新科技人才成長規律的探索和大、中小學現代科技教育體系的構築提供初步理論依據和實踐基礎。同時,亦可為我國科普法頒布後,如何向公衆,特别是青少年普及科技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積累和總結切實可行的經驗、理論。
對“科學探究學習活動”的界定
我們這裡所說的科學探究學習活動,是指青少年運用探究方式學習科學的一種特定的認知活動。
對“科學”的界定
就漢語中的“科學”而言,是19世紀為翻譯英語“science”一詞而出現的。而若追溯science詞源的話,可知它來自拉丁文的“scientia”,意即學問、知識。不過,當初的“科學”一詞,是分“科”之學的意思,并非現在我們所說的含義。
人們對“科學”的認識是随着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深化的。時至今日,人們在“科學”的定義上仍未形成一緻的認識。如果從靜态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說科學是一種知識,但這并不意味着任何一種知識都是科學。科學是關于客觀世界各個領域事物現象的本質、特征及運動規律的知識體系。它是建立在人類社會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并已經過了實踐檢驗和嚴密邏輯論證的知識。如果從動态的角度來看,科學又是一種社會活動,它是以事實為依據,以發現規律為目的的社會活動。這種活動是通過各種手段去感知客觀事物,在大量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再運用理性思維去把握事物的本質。所以我們亦可将科學視為一種動态的“探究”過程。這或許正是“科學”與“探究”被相提并論的原因所在。
如果從整體來看,科學包括自然科學、數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以至技術等。我們在“科學探究學習活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中所指的科學,正是上述廣義的科學。實際上,即使是在青少年運用探究方式學習自然科學的認知活動中,社會科學以及人文學科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這是因為,教育的任務就是在作為方法的科學技術與作為人類生活和行動目的的價值觀之間建立平衡。“這些價值觀念中包括人的尊嚴、對他人的愛、同大自然的和諧等等。盡管這些價值觀源遠流長,卻能夠不斷自我更新,在任何時代都充滿活力。另外,我們還應該學會在原有價值觀的基礎上創立新的價值觀,使之有利于讓個人适應新時代的要求。拉伯雷說過:‘沒有良知的科學隻會是靈魂的廢墟。’我們看到,許多國家确實正在宣傳道德和公民價值觀”
小編結語:青少年運用探究方式學習自然科學的認知活動中,社會科學以及人文學科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這是因為,教育的任務就是在作為方法的科學技術與作為人類生活和行動目的的價值觀之間建立平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