綢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綢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見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綢缪束楚,三星在戶。今夕何夕,見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詩經.國風.唐風.綢缪》
【注釋
綢(chóu)缪(móu):纏繞,捆束。文中有纏綿的意思。束薪:喻夫婦同心,情意纏綿,結成婚禮。薪:詩經中常用在男女婚事上,如《漢廣》“翹翹錯薪”,《南山》“析薪如之何”。三星:即參星,主要由三顆星組成。良人:好人,此處指丈夫,新郎。子兮(xī):你呀。刍(chú 除):喂牲口的青草。隅(yú):指東南角。邂(xiè)逅(hòu):即解媾,解,悅也。原意男女和合愛悅,這裡指志趣相投的人。楚:荊條。戶:門。粲(càn):漂亮的人,指新娘。】
微雨直譯:
纏繞把柴捆,三星中天橫。今晚何時辰,見到那好人。好人呀好人,快與我親近。
纏繞把草捆,三星在東南。今晚何時辰,見到意中人。哎呀意中人,快快來親近。
纏繞把荊捆,三星垂西門。今晚何時辰,見到那美人。美人呀美人,快與她親近
《綢缪》是先秦時期一首描寫新婚之喜的詩歌。一對新人完成了許多繁瑣的婚禮儀式之後,天色漸晚,三星在天,俗話說春宵一刻值千金,婚禮到了令人銷魂的洞房花燭之夜。參加婚禮的親友們包括詩的作者在内,愈發興緻盎然,詩人于是半開玩笑、半是玩鬧地作了這首充滿喜慶味道的新婚賀詩。
全詩三章,每章四句。每章前兩句“綢缪束薪(刍、楚),三星在天(隅、戶)”,用捆柴草時纏纏繞繞的動作和手法,來比喻新婚夫婦纏纏綿綿、你侬我侬、難分難舍,是十分生動形象的。三星也即參星,黃昏時分出現在天空中。參星出現在西方天空,說明婚禮已進行到了黃昏之後。
“在天”、“在隅”、“在戶”是指三星從天空正上方,慢慢移動到天空東南角,最後三星低垂于西邊門戶之上。從黃昏到半夜,婚禮上人聲鼎沸,熱鬧非凡,随着時間的推移,婚禮逐步推進到了令新婚夫婦和賓客們最激動、最興奮的時刻:一對新人即将被送入洞房。
伴随着婚禮司儀聲聲祝福,親友們的熱情也再次被點燃,歡笑聲,嬉鬧聲,此起彼伏,詩人作為親友中的一員,也對新人開起了玩笑“今夕何夕,見此良人(邂逅、粲者)?”詩人分别以新郎新娘互相調笑的口吻戲谑道:今天是什麼好日子啊?我居然終于擁有了這美好的人兒(情投意合的人、靓麗璀璨的人兒)!
最後詩人繼續以新人的口吻,對心上人發出由衷地贊歎之情:“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心上人呀,心上人,我将如何與你親近呢,真想早點把你擁在懷裡,疼你,愛你,與與你相親相愛永不分離。
趁着這花正好,月正圓,星光正浪漫,盡情享受這良辰美景,這賞心樂事,盡情歡度這如膠似漆的快樂,這燕爾新婚的時光吧!
全詩語言歡脫幽默,充滿生活情趣。“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兩句,尤其活潑俏皮、歡脫靈動,一方面表現了新人享受着新婚的喜悅,金風玉露,銷魂一刻,人間萬事,渾然忘卻,不知時間的流逝。
另一方面,也有良辰不久即逝,盛宴再濃烈,終有曲終人散時。也有“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珍惜眼前人的意思在裡頭,意蘊含蓄隽永,讀來興味無窮。詩經《山有樞》:人生喜樂,可享永年
詩經《蟋蟀》:蟋蟀堂前叫,一歲将暮了
詩經《魏風.揚之水》:河水緩緩流,露出白石頭
詩經《鸨羽》:鸨鳥翅膀肅肅響,飛上樹叢不尋常
詩經《伐檀》:伐木工人的沖天怒火,直斥大人先生們光吃飯不幹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