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林下養雞扶貧模式

林下養雞扶貧模式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1 03:25:03

人口130餘戶的北京市懷柔區寶山鎮西帽山村,全村藏在帽子形狀的大山裡,村民要去趟城裡,得在曲曲折折山道上行駛80公裡路。上世紀,村裡的一些老人終生未走出大山,他們隻在畫冊裡見過輝煌的長安街。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村裡通了柏油路,人們興辦肉雞養殖場,經濟水平躍入全鎮前列。但在2016年,白河部分流域被劃為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西帽山村50餘家養殖場全部被取締。

如今,山坡上千畝杏黃,人們開始将這些仁用杏收獲、加工、包裝,再去城裡賣個好價錢。載滿杏的車輛從山上下來,沿路有新挂牌的民宿招徕客人。舍棄掉養殖産業的西帽山村,靠發展綠色種植、民俗旅遊,創造了更多收入。

林下養雞扶貧模式(從養雞到種杏樹開民宿)1

西帽山村村貌。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

辦民宿的發端

村支書孫福文兩年前從寶山鎮供電所退休,那會兒他在院子裡種了些蔬菜,每天淩晨四點半起床,伺候莊稼、散步看日出。“剛退休的生活,還是挺悠閑的。”但他在2020年春天,選擇回村任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後,生活就閑不下來了。

孫福文日常駕駛一輛舊皮卡車,因為村裡多坡地,村裡人住得分散,開車去村民家可以節約很多時間。蜿蜒的公路在山體中間盤旋,轉到狹窄的平坦地面,一側是整齊排列的二層樓房,下方是靜靜流淌的白河。61歲的村民李學懷,就把位于這裡的家,改建成了民宿。

林下養雞扶貧模式(從養雞到種杏樹開民宿)2

6月24日,昔日的“養雞大姐”李學懷在民宿門口。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

孫福文還沒走進李學懷的家門,就向記者介紹,以前李學懷是村裡著名的“養雞大姐”,她沒什麼文化,但比較能幹活,2004年,她不顧家人的反對和顧慮,拿出家裡所有的積蓄投資養雞,結果一年掙了五六萬,讓自家原先拮據的生活有了起色。

“以前除了養雞外,我們在地裡實在刨不到食啊。”李學懷口中的“刨不到食吃”是指種地獲得的收入太少。西帽山村幾乎都是坡地,極少塊長條狹窄的地面,被用作了宅基地。孫福文說,村裡的耕地不多,一人分不到一畝地,零零散散地分布在山坡上,以前種玉米,到夏季,人要背着裝滿麻袋的玉米從山坡上往下扛。

對西帽山村的人來說,山地裡種玉米是費力不掙錢的苦差事,而在雞舍裡養雞,一年四季不挨風吹日曬,顯得體面許多。李學懷的兒子,今年33歲的任曉強告訴記者,甯願在雞舍裡伺候雞,都不願意在大熱天裡扛玉米。從上世紀90年代西帽山村興起養雞業開始,到2016年,村裡有超過一半人家養雞。

2016年後,随着北京市對水污染防治力度的加大,一些河流周邊畜禽養殖場陸續被關閉。而西帽山村整體處于水源保護區裡,全村的養殖場都需要被取締,這其中包括李學懷經營10多年的養殖場。

寶山鎮政府工作人員田鳳珍是在2017年來的西帽山村,擔任駐村幹部。她回憶,失去養殖場的村民,情緒都十分失落,很多人不知道再幹什麼,陷入迷茫。西帽山村村集體年經營性收入下跌至10萬元以内,被政府劃為集體經濟薄弱村。

李學懷的養殖場被取締後,自己和老伴商量去外面打工,但發現自己年齡大了,不好找工作,想和老伴在家裡“坐吃山空”,又發現自己不是能閑得住的人。恰逢西帽山村當時新農村改造完成,村裡民居街道煥然一新,村裡也有利用閑置房屋經營民宿的先例,村委會也給予政策及專業培訓的支持。李學懷順利成為民宿老闆,一年也能收入五萬多塊,現在她覺得生活很知足,守在家裡就能把錢賺了。

年輕的村帶頭人加入

李學懷把自家原先住的一座小樓,裝置好木家具、玻璃窗和電器,又在院子裡放上綠植和茶幾,改建成一套民宿。“即使不住客人,我們也每天打掃,就讓客人住着,跟回自個家似的。”李學懷瘦高個子,穿着圍裙,即使和旁人說話時候,手裡活兒也停不下來。

村裡第一家民宿,是“80後”返鄉青年孫吉成在2018年創建的。第一家民宿取得了不錯的收益,引起村民們好奇。孫吉成鼓勵村民們利用閑置房屋開辦民宿,幫他們聯系推廣平台,“深山裡的民宿,需要借助互聯網平台,才能将名聲打出去。”

年輕的孫吉成讓養殖戶們看到了轉型的機遇,越來越多村民開始對院子進行精裝修,把自家民宿信息挂在網站上。孫福文介紹,現在村裡正式經營的民宿有19家,而已經取得營業執照的村民已經超過50戶,“也就是說,村裡近一半人家都要從事民俗旅遊業了。”

林下養雞扶貧模式(從養雞到種杏樹開民宿)3

村民把自己家改成了民宿。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

西帽山村年輕人不多,孫福文覺得山村要發展起來,還是要依靠走出過大山的青年人,他希望孫吉成能夠留在村裡做事。經過孫福文一番思想工作後,孫吉成在2021年3月被村裡全體黨員,一緻推選為村兩委幹部。

新的村兩委班子,決定為村民創造更多元化的收入途徑。近兩年時間,村裡成立了種植專業合作社、物流公司,為村民留出大量公益崗。村民在山上為基地杏樹除草,一天可掙100元錢,在村裡做路政保潔員、水管工,可以按月領薪酬。

孫福文和村幹部有時候中午會在村委會吃飯,兩盤青菜和一盤饅頭就是午餐了。38歲的蘇九麗就在村委會幫忙做飯、打掃衛生,她家有兩個孩子,一個在上初中,另一個在讀幼兒園,她和丈夫目前都在村裡公益崗位工作,兩人的工資剛夠花銷,“等疫情緩緩,我們也把民宿開起來,這樣手頭就更寬裕了。”

對于深山裡的西帽山村村民來說,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情況關系着自家的生活收入。當市區人們可以自駕京郊遊的時候,西帽山村的19戶民宿能全被遊客預訂滿,而一棟民宿就能帶來數千元的收入。孫福文手機裡關注了許多媒體公衆号,他戴着眼鏡湊近屏幕,喃喃自語,“我看這病例,今天比昨天又少了,這是疫情好轉了。咱們村的旅遊也要好起來了。”

種下杏樹和蒼術

村裡東邊一條山道,窄得隻能容下孫福文的一輛皮卡車,皮卡車往左邊山坡一拐,路敞亮起來,山上是西帽山村的仁用杏基地。6月24日中午,室外溫度35℃,57歲的李學才和四名工友,都戴着草帽,扛着鋤頭往山上走。他們要把樹下的雜草除幹淨,從早上七點一直忙活到中午十二點,下午再從兩點幹到六點。一天下來,他們每人能獲得100元報酬。

林下養雞扶貧模式(從養雞到種杏樹開民宿)4

6月24日中午,村民準備上山去杏樹基地除草。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

李學才對目前收入感到滿意,除了替村集體養護杏樹能掙一份工錢外,他家杏樹上的杏子熟了後,還能加工成杏仁再掙一份錢。村支書孫福文告訴記者,2018年開始,首開集團投資780萬元幫村裡建成了1650畝仁用杏基地,村委會便将杏樹全部種植在村民的承包地裡,村委會雇人對杏樹進行統一養護,這樣不僅提高了杏林的養護效率又降低了養護成本,節省下來的費用給養護工發工資補貼,這樣不僅讓村民增收,還讓集體經濟增值。

仁用杏不同于人們日常吃的食用杏,該杏果肉少、杏核大,一般用于食品工業和醫藥工業,經濟價值更高。西帽山村第一次種上仁用杏,緣起于北京市在2018年出台的《關于推進“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的指導意見》,當時北京一家國企與西帽山村結成幫扶對子,支持西帽山村發展仁用杏生态産業。

孫福文介紹,2021年,杏樹産幹果1.1萬斤,創造收入5.5萬元,等到了2024年杏樹成果期,将實現收益34.65萬元;西帽山村村集體收入在2020年不足10萬元,到了2021年達到16萬元,“2022年,我們能突破20萬元。”

在杏樹下遠眺,能看到白河邊上慢悠悠散步的路人。58歲的孫淑芹從河邊上挎着菜籃走來,她告訴記者,自家在樹林裡有一塊小菜地,種了些葉菜,在河水裡洗洗涮涮,就能拿回家煮煮吃了。她說,以前村民們在河邊上洗衣服洗菜,現在家家有洗衣機了,不再蹲河邊上搗衣裳了,但腿腳靈活的老人,還是願意在河邊上洗菜擇菜。

林下養雞扶貧模式(從養雞到種杏樹開民宿)5

58歲的孫淑芹。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

白河岸邊是茂密的樹林,樹下是長出的蒼術苗。55歲的村委會組織委員張自成,每天都會來觀察蒼術的長勢,他告訴記者,這是村裡新探索出的另一條發展路子,發展林下經濟。在雜木林下種蒼術,既能提高用地效率,還讓蒼術品質和産量在野外環境下得以提升。

張自成評價自己目前的生活就很舒适,兒子已經在林業部門工作,并給他添了孫子,女兒也快大學畢業。他認為種樹是為後人種下的,西帽山村的60畝林下中草藥,目前可為村民每年增加勞務收入15萬元,但要等到藥材出圃,需要再等四年時間。

張自成覺得隻要樹種下去,就可以等,他說等到藥材出圃後,每年村民不僅可增加養護藥材勞務收入15萬元,還能獲得總産值可達54萬元的藥材,這樣就能實現全村勞動力就業增收的目的了。

林下養雞扶貧模式(從養雞到種杏樹開民宿)6

張自成在果園查看杏的長勢。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

在最野河道裡過河

“赤腳醫生”,對于今天都市裡的人們來說,是個遙遠的名詞,但對于西帽山村人來說,赤腳醫生絲毫不久遠。86歲的孫吉庫,是孫福文的父親,至今仍被鄉親們叫作赤腳醫生。現在村裡衛生室在大山腳下,隻有78歲的孫吉鳳在留守了。

林下養雞扶貧模式(從養雞到種杏樹開民宿)7

村史館前,“赤腳醫生”孫吉鳳雨後散步。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

孫吉庫見證了村裡的變化,他告訴記者,以前村裡沒有柏油路,自己背起藥箱出診,一下雨,地就泥濘了,給人家瞧完病後,自己回家就要換衣服喝姜湯,要不然準得感冒;以前村裡沒人工種的蒼術,自己就漫山遍野找藥材,山上的石頭又濕又滑,一着不慎人就摔倒了。

孫吉庫是村裡人最敬重的前輩之一,除了給全村幾乎所有上些年紀的人看過病外,還參加了1969年國慶節的遊行活動,“當時我們端着小花籃,走過天安門城樓。那會村裡是土路,許多人沒離開過大山,更沒見過天安門。誰能想到,有一天,城裡人會來我們村玩啊。”

西帽山村看起來已是一個現代化的村莊,除了鱗次栉比的樓房,還有小廣場和停車場。但白河邊上沒有石頭砌的河堤,隻有野草和土坡,人在河邊上行路看水鳥,不知不覺間鞋底沾一層新鮮的泥。

林下養雞扶貧模式(從養雞到種杏樹開民宿)8

張自成走在木棧道上,右手邊不遠處是白河。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

因為河邊景觀的原生态風貌,西帽山村的河岸被網友稱為“北京最野河道”。兩年前,“北京最野河道将建露營基地”在網上掀起一陣熱度。有旅客發現,這裡的河岸是原生樹林,野草從水裡一直長到岸上,岸邊是茂密的樹林,喬木、灌木,大樹、小樹,濃蔭蔽日;樹下的落葉和枯草經年堆積,沒有清理過的痕迹,甚至有樹枝伸到水面上,樹枝下能看見小魚在水裡遊動。

林下養雞扶貧模式(從養雞到種杏樹開民宿)9

西帽山村的河邊,被稱為“北京最野河道”。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

村裡在離岸不遠處的叢林裡,修建了一條木棧橋,人可以走在木棧橋上,聽見不遠處的河水聲,稍不看路,近處核桃、杏樹的枝條,就擋在人眼前了。村裡人介紹,現在木棧道是村裡一個旅遊景點,遊客在木棧道上散完步後,會在河邊上搭建帳篷,村裡通過收遊客的營地費,又能多進賬一筆收入。

烏雲從山那頭飄來,淅瀝瀝下起雨。張自成戴着草帽,大踏步在木棧道上走,“我們不能養雞了,就發展旅遊業、發展特色種植業,也算是摸着石頭過河,摸的還是北京最野的一條河道。”

林下養雞扶貧模式(從養雞到種杏樹開民宿)10

張自成走在木棧道上。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

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編輯 唐峥 校對 盧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