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隻存在了短短十幾年,秦始皇在統一中國後,采取了一系列鞏固中央集權統治的措施,如“車同軌,書同文”等,但另一方面又焚書坑儒,對文化的破壞很大。到了西漢時期,為了安定社會,恢複和發展生産,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當時的統治者遵奉黃老哲學。道家的影響很大,道家重視養生,同時研究房中術,房中術和養生結合在一起,稱為房中養生學,這門學問的流行與發展,是兩漢以至魏晉性文化的重大特色之一。
一、《白虎通》和“辟雍”
到了漢武帝時,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儒家思想逐漸發展,但是道家并未完全衰落;到了東漢時期,儒家的“三綱五常”雖然已占統治地位,但房中醫學仍在一定程度上發展、流行,甚至在某些時期還得到統治者的支持與欣賞。
在這個時期,很值得注意的是班固的《白虎通》。東漢建初四年(公元79年),朝廷組織了一次全國性的經學讨論會,由皇帝親自主持,這個會議的記錄以後由班固整理編輯成《白虎通德論》,簡稱《白虎通》,這是當時官方對經學的标準答案,對後世影響很大。可是,就是這麼一部官方的極為“正統”的書,對性問題予以很大的重視,甚至讨論了應該和未滿50歲的起性*交幾次這樣的細節。《白虎通》還有一章專門讨論“辟雍”。“辟雍”是古代的一種學宮,男性貴族子弟在裡面學習作為一個貴族所需要的各種技藝,如禮儀、音樂、舞蹈、誦詩、寫作、射箭、駕車等。貴族子弟從10歲開始就要寄宿于城内的“小學”,至15歲時進入郊外的“辟雍”,換言之,他們從10歲“出就外傅”至20歲行冠禮表示成年,中間要有10年離家在外過集體生活。
那麼,為什麼貴族子弟在這期間一定要過寄宿學校生活,而不能由父親教兒子呢?從《白虎通》看來,對這個問題在那次禦前會議上也被提出來了,《白虎通》記錄下來的解釋是:
父所以不自教子何?為渫渎也。又授之道當極說明陰陽夫婦變化之事,不可父子相教也。
以上這段話裡所說的“授之道當極說明陰陽夫婦變化之事”,這就是性教育,在東漢就把這個内容作為貴族子弟學校的必修課了,可見那時人們的性觀念(包括統治階級的觀念)還是相當開明,對研究性問題相當重視。當然,從今天的觀點看來,性教育不能父子相授,則未必。
[1] [2] 下一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