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由口腔、食管進入胃,在胃裡消化吸收,然後食物殘渣進入十二指腸、大腸之後排出人體,這一系環節就是胃排空的過程。不同的人,不同的食物排空的速度也不同。一般來講,稀的、流體食物比稠的、固體食物排空快,小塊食物比大塊食物排空快。含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在胃内停留的時間較短,而含蛋白質和脂肪多的食物停留較長,混合食物一般胃排空時間為4~5小時。因此,一日三餐中的兩餐間隔以4 ~6小時為宜。
因此一般情況下,我們建議将每天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應根據早、午、晚的活動量,均衡地分配到一日三餐之中,一般情況早餐提供的能量應占全天總能量的25%~30%,午餐應占30%~40%,晚餐應占30%~40%,也可根據勞動強度和生活習慣進行适當調整。同時早餐安排在6:30~8:30,午餐11:30~13:30,晚餐18:00~20:00之間進行為宜。吃早餐所用時間以15分鐘至20分鐘,午、晚餐以30分鐘左右為宜,不宜過短,也不宜太長;進餐時間過短,不利于消化液的分泌及消化液和食物的充分混合,影響食物的消化,會帶來胃腸不适;進餐時間太長,會不斷地攝取食物,引起食物攝取過量。進餐時應細嚼慢咽,不宜狼吞虎咽。
過午不食,一方面将一天所需的能量集中在上午食用完成。就算是13點剛剛吃完,按照胃排空的4~5小時計算,那麼午餐消化吸收在傍晚17~18點完成,到第二天的早餐為止,我們的身體至少10個小時處于空腹狀态。如果我們中午吃得也不多,可能下午15點就消化完了,那麼我們的身體将有14個小時屬于空腹狀态。這麼長時間的空腹,會讓我們的身體處于饑餓狀态,長期以往就會動用身體的蛋白質、脂肪作為能量,然後身體可能就會疲勞,出現抵抗力差、低血糖、蛋白質營養不良等等各種疾病。另一方面,現代人的特色就是時間緊張、工作任務繁重、精神壓力巨大,很多人不吃早餐。相比沒有一個單位會讓上班期間吃東西吧,這樣一來全天就吃一頓飯,那麼人們的身體會越來越差。在體重下降的同時也會出現精神萎靡、體能下降、臉色暗淡等現象。
早、午、晚三餐科學搭配,不用過午不食也能保持健康體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