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豬嗜血杆菌是副豬嗜血杆菌病的病原菌.屬于巴斯德菌科嗜血杆菌屬,無芽孢,不運動,兼性厭氧。早在1910年,德國學者Glasser就發現一種革蘭氏陰性短小杆菌與豬的纖維素性漿膜炎和多發性關節炎之間有聯系。并由Scher
副豬嗜血杆菌是副豬嗜血杆菌病的病原菌.屬于巴斯德菌科嗜血杆菌屬,無芽孢,不運動,兼性厭氧。早在1910年,德國學者Glasser就發現一種革蘭氏陰性短小杆菌與豬的纖維素性漿膜炎和多發性關節炎之間有聯系。并由Schermer和Ehrlich在1922年首次分離到。起初Hjarre和Wramby(1943)将病原體稱為豬嗜血杆菌(Haemophilussuis),而Leece(1960)将病原體稱為豬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influenzaswine)。在證明了該菌生長時不需要x因子(血紅素和其他卟啉類物質)的基礎上該菌更名為副豬嗜血杆菌。
1生化特性
副豬嗜血杆菌在顯微鏡下可觀察到多種不同的形态,從單個的球杆菌到細長的甚至絲狀的菌體,大小不等,約0.5μm×l.5~2.0μm。革蘭氏染色呈陰性,有莢膜(多次體外培養或長時間培養莢膜易丢失),其生長依賴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或V因子),該菌在添加有NAD的5%馬血瓊脂平闆上,37℃培養24—48h生長成邊緣整齊、小而透明的不溶血菌落;在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培養物周圍形成典型的“衛星菌落”;對環境抵抗能力弱,60℃短時間即可死亡,通常不易保存。一20℃僅能保存14~17d。一70℃可保存較長時間。
2分型方法
2.1血清學分型
按Kieletein—Rapp-Gabriedson(KRG)血清分型方法,至少可将副豬嗜血杆菌分為15個血清型.另有20%左右的分離株不能分型。并且血清型之間存在大範圍的交叉反應,很難找到一個特異性的血清型反應。間接血凝試驗(indirectthemagglutinationassay,IHA)的特異性較高,能對90%的副豬嗜血杆菌進行分型,包括那些在免疫擴散試驗(immunodiffusiontest)中起交叉反應的菌株。
2.2蛋白多态性圖譜分型法
2.2.1外膜蛋白指紋圖譜分型法。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副豬嗜血杆菌的毒力因子與外膜蛋白(outermembraneproteins,OMPs)相關。AlvaroRuiz等研究了副豬嗜血杆菌0MPs的基因型、表型與菌株分離部位之間的關系。結果顯示來自機體全身各部位(systemicsite)的副豬嗜血杆菌的0MPs和DNA指紋比來自呼吸道的菌株有更高的同源性。
2.2.2多位點酶電泳圖譜分型法。Blackall等用多位點酶電泳(muhilocusenzymeelectrophoresis,MEE)研究了40株澳大利亞副豬嗜血杆菌分離株及8株标準株的多位點酶電泳圖譜。
2.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指紋圖譜分型法
Smart等閻運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指紋(restrictionendonucleasefingerprimin9,REF)技術研究副豬嗜血杆菌在SPF豬和飼養豬的定居和分布。在69株分離菌株中,24株有特異的REF圖譜,其餘45株分離株形成13個有交叉的REF圖譜。這項研究顯示大多數SPF豬帶有相同的副豬嗜血杆菌,而飼養豬帶菌範圍很廣。僅僅一個菌株是所有試驗豬共有的。來源于地方性傳染病豬各器官中的分離菌株的REF圖譜很相似,并且不同于同一地區健康豬鼻腔中分離菌株的REF圖譜。
2.4PCR技術分型法
2.4.1重複序列PCR技術分型法。重複序列PCR(repetitiveelementbased—PCR,Rep—PCR)技術是以與基因組重複序列互補的寡聚核苷酸為引物,擴增出重複序列之間的長度不等的DNA片段,電泳分離擴增産物,建立特定細菌的特異DNA指紋圖譜。
責任編輯:共3頁:上一頁123>相關文章仔豬營養性腹瀉的原因關于當前山東省豬病情況的調查報告近期國内的疫情與價格黃曲黴毒素簡介及對豬的危害九”看“一”聽識豬病從前兆看豬病上一篇:多殺性巴氏杆菌引起保育豬頸部水腫的診治
下一篇:豬密螺旋體病的診斷與治療最新評論查看所有評論發表評論:評論内容不能超過250字,需審核,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政策法規。用戶名:密碼:驗證碼:匿名?注冊會員豬e網版權和免責聲明
如果你認為本網轉載的内容涉及侵權,請作品的作者盡快與我們聯系。電話:010-51617197轉信息中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