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電子是粒子還是波啊

電子是粒子還是波啊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8 19:57:05

說到波粒二象性,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的或許就是光。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是電磁波,但也具有粒子特性,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已經驗證了這點,而愛因斯坦也因為發現了光電效應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電子是粒子還是波啊(電子是粒子也是波)1

何為“光電效應”?簡單講,如果光僅僅是波,它就不可能把電子從金屬表面撞擊出來,隻有光像離散的光子包,才可能從金屬表面把電子撞出來,而光子包其實就是光的粒子性。

愛因斯坦發現的光電效應,初步确定了光的波粒二象性,讓“光到底是粒子還是波”的争論暫時告一段落。

但是接下來更大的問題出現了:是否隻有光擁有波粒二象性?微觀粒子是否同樣擁有這種特性呢?

電子是粒子還是波啊(電子是粒子也是波)2

物理學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實驗徹底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認知,甚至讓我們自認為真實的世界突然變得“模糊”起來!

這就是著名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

電子是粒子還是波啊(電子是粒子也是波)3

電子是粒子,這是20世紀初科學界的普遍認知。但是電子雙縫幹涉實驗徹底颠覆了當時的科學界傳統認知。

實驗大緻是這樣的。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科學家已經擁有了單獨操控單個電子的能力,于是他們就做了這樣的實驗:讓電子一個一個地通過狹窄的雙縫,按照傳統思維,電子是粒子,隻能通過其中一條縫隙,而且在後面的屏幕上應該隻會留下一條明亮條紋。

電子是粒子還是波啊(電子是粒子也是波)4

但結果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屏幕上出現了多條幹涉條紋,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電子表現出了波的特性,隻有波動性才會出現這樣的幹涉條紋。

更為奇怪的是,科學家是一個一個發射電子的,單個電子怎麼能同時穿過兩條縫然後自己與自己發生幹涉呢?

于是,科學家就想看看單個電子是如何通過雙縫的,以及通過雙縫後在後面的屏幕上會呈現怎樣的狀态。

電子是粒子還是波啊(電子是粒子也是波)5

接下來就發生了讓人“毛骨悚然”的事情了。當科學家用儀器觀測電子的行為時,屏幕上的多條幹涉條紋神奇地消失了,電子“乖乖地”表現出離子性。而一旦科學家不再觀測電子的行為,幹涉條紋又出現了,電子又表現為波動性。

這樣的實驗結果震驚了當時的科學界,太違反人們的直覺了,但實驗結果擺在那裡,是如此的真實,如此的震撼!

到底該如何解釋?

著名物理學家德布羅意在1924年提出了“物質波”的概念。何為“物質波”?簡單說,萬物都有波動性,都有一定的波長。這看似荒謬的“物質波”理論其實一點也不荒謬。

電子是粒子還是波啊(電子是粒子也是波)6

德布羅意給出了波長公式:λ=h/ p,公式中h是普朗克常數,非常小的數值,隻有6.626X10^(-34) ,p是物質的動量。

通過公式可以看出,物體的動量越大(或者說質量越大),能量越大,德布羅意波的波長就越小。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所在的宏觀世界實際上不可能感知到物體的波動性,因為宏觀世界的物體質量都太大了(當然是相對于微觀世界)。

舉個例子,一個質量隻有0.1千克的小球以1米每秒的速度運動,那麼這個小球的德布羅意波隻有6.6*10^(-33)m,如此微小的波長不要說人眼去感知了,人類最精密的儀器也測量不出來。所以我們在宏觀世界感受到的隻有物體的粒子性。

再回到上面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這個實驗并不是随便就可以做的,有一個重要前提:隻有當微觀粒子的波長與狹縫的寬度大緻相當時,微觀粒子才會表現出明顯的波動性。

如果你想用宏觀世界的物體做類似“電子雙縫幹涉”這樣的實驗(比如說上面所說的質量為0.1千克的小球),意味着你需要把狹縫的寬度控制在6.6*10^(-33)m左右,目前人類技術遠遠達不到這種精度。

但是電子的波長相對來說就很大了,這是因為電子質量很小速度很快,人類科技可以設計出讓電子表現出波動性的狹縫。

德布羅意的“物質波”概念徹底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傳統認知。本質上來講,你我,甚至整個宇宙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你我都有波動性,隻不過這種波動性太微乎其微了,現實中可以忽略不計。

但純理論上分析,隻要有波動性,就擁有波的一切特性,這意味着萬事萬物的位置都不是絕對确定的,一塊在地面上靜止不動的石頭看似靜止的,其實石頭的位置是不确定的,因為它有波動性。

你我的位置也是不完全确定的。比如你躺在床上進入夢鄉,一動不動,但你可能“無處不在”,甚至可能在月球上或其他任何地方,你的位置隻能用概率來描述,隻不過你躺在床上的概率最高,當然概率高到讓其他概率可以忽略不計!

電子是粒子還是波啊(電子是粒子也是波)7

從這點來講,愛因斯坦反擊波爾時所說的“不看月亮時,月亮就不存在嗎?”,答案可能是這樣的:不看月亮時,月亮一定存在,但有可能真的不在那裡(當然是純理論分析),可能在别的任何地方!因為月亮也具有波動性,我們不能完全确定月亮的位置。當然月亮的波動性就更低了。

宇宙為何擁有如此奇妙的現象?萬物的這種“波動性”似乎讓世界更加混亂,甚至失去了意義,但正如德格拉斯·泰森所說:宇宙沒有義務對我們有意義!

或許宇宙本身就無所謂“意義”,它就是這樣存在着,總是讓人捉摸不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