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份,全國首家青少年“意外懷孕緊急避孕援助中心”在重慶成立。幾天之後,杭州一家青少年緊急避孕援助中心又在拱墅區計劃生育指導站悄悄開放。3月23日,類似的“花季呵護中心”在山東濟南成立。
2003年2月份,全國首家青少年“意外懷孕緊急避孕援助中心”在重慶成立。幾天之後,杭州一家青少年緊急避孕援助中心又在拱墅區計劃生育指導站悄悄開放。3月23日,類似的“花季呵護中心”在山東濟南成立。
據報道,少女懷孕的增加已成為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1400萬青春期少女生育,其中大部分是非意願性妊娠,其結果是每天有55萬次流産,每年則有440多萬的少女選擇了堕胎。
據有關部門調查顯示,我國青少年婚前性行為态勢不容忽視。上海市徐彙區婦幼保健所1999年對788例未婚女性生殖健康檢查結果顯示76.0%,首次性生活年齡最小者為17歲,未婚妊娠率為31.8%,未婚人工流産率為27.3%。
有人稱,這些機構的出現和相繼開放,為青少年提供了适時、适度、适宜的性教育及生殖保健服務。也有一些人特别是家長打進電話,擔心成立這樣的中心,會在一定程度上助長孩子嘗試“吃禁果”。甚至有些人提出中心執行的“保密”規則,雖然符合孩子的情理,但卻有悖于我們的監護人法則……到底該如何看待這些機構的利與弊呢?
中心提供哪些服務
在我國首家為少女提供無償援助的“重慶市青少年意外妊娠援助中心”,少女在無防護的情況下發生性交一星期内均可到中心實施緊急避孕,中心将免費為少女提供緊急避孕藥品和宮内節育器;少女如果出現意外懷孕,中心将為少女提供終止妊娠的手術。該中心一位姓廖的男同志告訴記者,他們的資金來源于重慶市計生委的專項撥款,是一種政府行為。
一個月前,杭州首家青少年緊急避孕、意外懷孕援助中心在拱墅區計劃生育指導站悄悄成立。它是由拱墅區計劃生育局投資數十萬元成立的。最初每逢周一、周三和周五,中心向社會開放。由于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從4月1日起,該中心由原先的定期開放改為全天開放。據悉,同重慶的中心一樣,如果少女發生無防護性交事件,一周内都可到這裡進行緊急避孕;如果不小心意外懷孕了,中心将免費實施終止妊娠的手術。
而3月23日由濟南市婦幼保健院和都市女報共同創建的花季呵護中心,相比前不久重慶及杭州成立的青少年意外懷孕緊急避孕援助中心,則更側重于試圖将性教育做在性行為發生之前。中心主任張淑萍大夫坦言:“為青少年解決已經發生的性問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從源頭上抓起。”因此,他們的目的不但是對那些意外懷孕的少女提供幫助,更重要的想探索一條“防患于未然”的出路。他們除了為24歲以下的未婚男女青少年提供各種有關性發育、性心理、性生理方面的免費咨詢以外,還與有關專家合作,在社區、學校做相應調研,試圖探索出一條符合國情的性教育辦法。
坐視不見就是自欺欺人
談起成立中心的初衷,杭州中心負責人張女士對媒體坦言,是緣于《中國人口報》上的一篇文章。文章說的是四川一個14歲的女孩意外懷孕當上了媽媽,為了嬰兒撫養費的問題,14歲的媽媽向15歲的爸爸要撫養費,由此引發了一場特殊的官司。這件事對她和同事的觸動都很大。“發生這種事,孩子一般都不願意讓大人知道,但因為無法籌到幾百元的醫療費用,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後果也經常發生。”當時,她們就想,能不能成立一家援助中心,幫助孩子把這種傷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濟南花季呵護中心主任張淑萍說,在多次調查中他們發現,青少年的性成熟期明顯提前,客觀上有獲得性教育和服務的需求,而專門為他們提供這種服務的醫療機構是個空白。她告訴記者,僅去年一年,她親自接診的病例中,就有3例14歲少女懷孕五六個月了前來看“月經病”的,而家長對此都一無所知。她說,青少年婚前性行為的最大特點是、無保護性。無保護性的性行為無疑使青少年非意願懷孕的比例增加,而非意願懷孕的結果必然導緻流産。由于青少年生理、心理的發育還不健全,過早接受人工流産會對今後的生殖健康造成難以估量的後果。“性成熟期提前是不容回避的現實,再談性色變就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有哪些人到中心請求援助
據悉,在杭州援助中心,成立一個月内已經有十數個孩子接受了中心提供的援助,打電話咨詢的人數則還要多。來做手術的女孩多數是高中生,一般都是由要好同學和朋友陪着一起來的,但沒有家長和老師。
據當地媒體報道,大部分前來就診的少女,臉上都是一片茫然,拘束而緊張,有的甚至連手都不知道往哪裡放。雖然中心再三聲明将嚴格保密,但她們的戒心仍很重,大多數連真名都不肯說。而打電話進來咨詢的則大多是一些怯生生的男生,問得最多的是懷孕的症狀。
濟南中心的張淑萍主任告訴記者,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對青春期的定義,應是指10歲至19歲的青少年,而他們的援助範圍,則包含了10歲到24歲的未婚年輕人群。他們的熱線開通僅十餘天,便接到了400多個求助或咨詢電話。其中90%以上是24歲以下的未婚青少年。而這當中的90%,又都承認已有過性生活。他們大多擔心意外懷孕,詢問何為“安全期”,如何才能避孕等等。在談到以前意外懷孕如何處理時,他們稱多為自己買試紙測試,然後再自行購買服用一些避孕藥。
是否在鼓勵孩子偷吃“禁果”
我是一個處于青春期的14歲女孩的家長,當我得知有中心這樣一個機構存在時,我的矛盾心情可以用喜憂參半來形容,一方面,我覺得萬一孩子出現什麼事,她會有一個安全可靠的地方去處理,不會再冒着生命危險去“黑店”做手術、去胡亂服藥;另一方面,她的反應又不能不令我擔心,她會由此把性行為看得更随意一些,一是否保密,二是否免費。當從我這裡得到肯定答複後,她看似放心地說:“我覺得這地方不錯……”
其後與幾位家長交談此事,他們也都不無擔心地害怕孩子會放開膽量偷吃“禁果”。因為按照現在中心的操作方式,他們一不用擔心他們最害怕的家長和學校知道,二不用擔心費用來源,那他們還有什麼可在乎的後果呢?而如果他們沒有了後顧之憂,靠什麼來約束他們呢?
當然,我的一位朋友也說了,這種擔心沒有必要,就像司機不會因為汽車裝了安全帶就會玩命飙車一樣,孩子也不會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地方,就會冒險去偷吃“禁果”。但有一點我們不能不有所顧慮,就是中心為什麼要瞞着家長?這是否讓孩子有一種被縱容的感覺?我想,每一個家長在得知自己孩子懷孕的消息時,都不會一下接受這個現實,但出于對孩子的愛,他們又都會很快理智下來……因此,中心所能做的,應該是理解家長的苦心,能與家長達成一種共識,而不是站在家長的對立面替孩子隐瞞什麼。
承認和正視是一種社會進步
作為雲南婦女兒童心理法律咨詢服務中心的專家,龍思海肯定這些服務機構的建立,無論它是政府的或是民間的,在一定範圍内提高了對女性青少年生育健康服務的可及性。她說,不管我們是否願意承認,青少年性早熟、早戀、早期性行為,甚至早孕已成為現實社會中無法回避的事實。如果社會沒有相應的健康服務體系從他們的需求出發,為他們提供安全有效的健康服務或開辟符合他們需要的服務渠道,那麼,他們很有可能在盲目的自我約束和外在壓力下,避開醫療設備齊全的大醫院和中心醫院,到自認為安全、保密、隐蔽的“電線杆”診所去解決問題。在他們中心曆年受理的有關生育侵權案件中,有不少此類的情況。
為了有效地減少和預防不測事情的發生,确實保障青少年生育健康權的實現,從社會性别的健康需求出發,建立女性青少年健康服務機構,本身就是一種社會的進步和人類文明的标志。因為随着社會的發展,人們更注重對自身隐私的保護,同時也更加重視生命的尊嚴。一個人在最脆弱的時候,往往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如果社區有了這方面的功能,這種需求不僅是可獲得的,而且是可及的,這對她們無疑是一大福利。
王海也從維權的角度談到了援助中心成立的社會意義。他認為,首先青少年意外妊娠的責任并不在于青少年,而在于家長和學校沒有教會孩子如何認識性和如何對待性。
其次,青少年“意外懷孕緊急避孕援助中心”的出現,意味着我們國家已經開始承認和正視由于社會觀念誤區,學校和家長對子女性方面的教育、引導不足或不當引發的意外妊娠問題。它代表着一種社會進步。
他說,青春期往往也是孩子的叛逆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大都很難和父母有良好的溝通,所以一旦出現意外往往會令孩子感到恐懼和不知所措。據他所知,不少孩子在遇到這類問題的時候,因為害怕家長、老師知道會采取極端的方式解決、自己傷害自己身體、和男朋友離家出走、為籌措堕胎費用去偷去搶的,甚至還有自殺的……
現在中心的出現,給青少年提供了一個相對安全的解決途徑,肯定會将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限度,這是非常有價值的工作。不過“中心”在幫助小孩的同時也要兼顧家長的監護權,也應該給家長提供一些幫助。雖然小孩的意外責任在于家長和學校,但是這時的家長也同樣是受害者,可能會有不少家長無法立即接受這樣的事實而遷怒于子女,給子女和自己造成二次傷害。此時,“中心”應充當小孩和家長的橋梁,幫助家長理性面對問題。“中心”應該成為孩子和家長共同的朋友。
此外,促進或者協助學校和家長對青少年開展有效的性教育和引導,幫助青少年避免意外妊娠也應該是“中心”的重要任務。
保密條款有悖監護人法則
據當地媒體報道,在一些中心候診室的最醒目位置上,都貼着“為你守密”幾個大字。據悉,嚴格保密是中心的根本原則。來這裡的少女的求援記錄除了中心的幾位工作人員知道外,誰也無權查閱,這些資料也不會透露給任何人,包括家長和學校。來做手術的女孩多數是高中生,一般都是由要好同學和朋友陪着一起來的,但沒有家長和老師。
北京市未成年人法學研究會副會長、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佟麗華認為,這些機構意識到未成年少女懷孕的特殊心理狀況,如羞于啟齒、不願和家人溝通、急于自行解決的特點,提出“保密”原則,出發點肯定是好的,也易于得到孩子們的認同。但是,它與我們現行的基本法律制度有沖突,因為10歲到18歲的青少年,在現行法律中,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而此類人在從事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适宜的民事活動時,必須征得監護人的同意。
他說,未婚少女懷孕、終止妊娠,以其年齡很難理解和意識此行為給其身體造成的傷害,以及可能産生的嚴重後果;因此作為幫助方有義務根據法律精神告知其監護人,否則,一旦出現傷害或嚴重後果,監護人有權提起訴訟并要求其承擔一切後果。
龍思海也說,援助中心在提供服務時,應當考慮法律對兒童的家庭保護問題。年滿18周歲以上且對自己行為後果、意義有辨别能力的人,才可以對自己的問題,有完全自決的權利。
而對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為了實施對這一群體的特殊保護,法律專門設立了監護制度。一般情況下父母是孩子當然的法定監護人。他們在有關孩子生命健康的問題上,完全享有知情的權利;任何相關服務機構都無權剝奪他們的權利,在父母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孩子進行流産手術。前不久,他們中心就受理了一起13歲女童遭性侵犯的個案,當時,女孩已懷孕六個月,由親戚陪伴來到中心。在有關健康的問題上,他們考慮到了孩子的心理需要,提前做了父母的工作,在父母有充分精神準備和對情緒做了适當調節後與孩子見面,讨論幫助孩子的方案。最後,決定由母親陪伴孩子入醫院做手術。
龍思海強調,任何“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服務模式、方法都是應當提倡的。但是,其動作一定要合法。在此問題上應既考慮青少年女性群體之需求,又考慮法律的具體規定,本着兒童女性優先的原則将社會保護和家庭保護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做到既合情又合法。
對青少年的性教育是全社會的事
山東省花季呵護中心成立後,張淑萍主任曾做過一項調查,前來求助的青少年的性知識都是源于何方?其結果大都出自言情小說、網上和一些黃碟。由于不能從學校、家長等處得到正确的性教育,許多孩子便從這些地方去模仿。
作為一家為青少年提供适時、适度、适宜的性教育及生殖保健服務的機構,張淑萍說,花季呵護中心的成立,就是要為三部分少男少女解決成長中的煩惱———以青少年的實際需要為基礎,使沒有性活動的青少年獲得有關青春期的正确信息、教育和服務,如涉及月經、遺精等各種有關青春期發育以及生殖器官發育等生殖健康問題的咨詢和服務;對有性活動的未婚青少年要為他們提供有針對性的生殖健康教育、信息和服務,如預防非意願懷孕、預防性傳播疾病、艾滋病等;對确實非意願懷孕的少女,要給予她們特别耐心的關注。
張淑萍主任說,青春期的孩子無論生理和心理都在發生各種巨變,處在一個充滿矛盾、困難及沖突的複雜時期,全社會都應該給予他們更多關注。
她告訴記者這樣一件事,曾有一所大學的學生會及團委的人興沖沖地找到她,希望她能到高校去做有關青春期生殖健康的講座。當她把提綱傳給該校後,由于四個問題中有一個涉及性教育,被學校審核時認為太超前、不适宜,而拒絕了。大學生們非常遺憾,坦言老師觀念太落伍,根本不知道他們需要什麼。由于現在學校的生理衛生課根本回避一些性知識,家長又羞于告訴孩子有關性知識(更不用提避孕知識),沒給孩子“解渴”的渠道,出現孩子意外妊娠的情況就在所難免了。
佟麗華主任也強調,要解決好未婚先孕子女同監護人之間的“保密”矛盾,一方面應教育孩子不要發生性行為;另一方面,是家長首先轉變觀念,在孩子懂事後,告訴他們避孕的方法。因為家長要明确一點(她)避孕的方法,并不是就是承認和鼓勵他(她)可以從事性行為,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同時,更應加強對全社會觀念的引導,孩子之所以出事後不願告訴父母,是擔心受到責罵打擊,而此時的孩子是最需要家長幫助的。因此,隻有全社會對性教育的觀念有所轉變,此事才會有最終的解決出路。
更多點擊:
少男少女偷嘗禁果淫亂?
青春期中春夢要向你表達些什麼
杜絕青春期性行為教育環境極重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