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是人類的本能 也是愛的本能 性愛解惑
性是人類的本能,也是愛的本能。
如果單純地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理解性,那麼除了對人性的貶低之外,也難以理解人在性方面的困惑,障礙乃至性的變态。
性影響人的生活,改變人的生存,但它更深刻地影響到人的内心,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關系的角度來觀察,才可以更好地理解人類的性。性是一種超越肉體的情感,它體現了一種生命力的特征。但性同時觸動的是人内心最敏感的神經,因此又顯示出其脆弱性,以緻性障礙,性變态等問題往往能夠集中展示一個人内心的沖突。無論是性的節制還是性的放縱,在其背後都糾纏着内心的種種困惑。
性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力量。叔本華說,除生命外,它是所有的沖動中力量最強大,活動最旺盛的,它占據人類黃金時代(青春期)一半的思想和精力。性對人生特别是在青少年期的影響是巨大的。性所帶來的困惑,是青春期所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之一。性的力量不是道德或法律就能馴服的。性沖動、性幻想、自慰乃至性愛,都會對一個人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生活帶來多重的影響,更有人因為性而違法犯罪,锒铛入獄,甚至喪命。
上個世紀之初,弗洛伊德一語驚人,第一次從心理的角度觀察性,解釋性,這在當時讓許多人無法接受。然而,他的學說産生了革命性的影響。
李漁 在《閑情偶寄》中寫道:“此數類(心愛之物)之中,惟色為甚。少年之疾,強半犯此。父母不知,謬聽醫生之言。以色為戒,不知色能害人,言其常也,情堪愈疾,處其變也……凡有少年子女,情窦已開,未經婚嫁而至疾,疾而不能遽瘳者,惟此一物可以藥之。”這就是說,很多少男少女的疾病,是因為青春期的緣故,根源還在于正在成熟的性和萌動的情感。
湯顯祖著名戲劇《牡丹亭》主人公杜麗娘,才貌端妍,她由讀《詩經?關睢》有感而傷春,從花園回來後,在昏昏睡夢中見一書生手持半枝垂求愛,兩人在牡丹亭畔幽會。夢後,杜麗娘從此愁悶消瘦,一病不起。家人不知是什麼病,有什麼藥可醫。而她的老師陳最良用了一句粗俗的話:“這病有了君子抽一抽,就抽好了。”話雖不堪,但卻一針見血地指出杜麗娘的病根乃在于一個“色”字,也就是思春。
不隻在幾百年前,現代也有不少這樣的“杜麗娘”。一位青年女子經常做惡夢,一次午睡的時候,突然感到有一個人壓在自己身上。後來,隻要一入睡就夢到男人與自己談戀愛、發生性關系,日夜如此。經多方治療無效。找巫婆,巫婆說是大仙附身,花了不少香火爆竹錢,還是未能把這大仙趕走。後來症狀加重,隻要一閉眼就看到一個男人撫摸自己,與自己說笑、性交,睜眼後又什麼也沒有。于是不敢入睡,不思飲食,焦慮不安,極為痛苦,卧床一年多,骨瘦如柴。患者認為自己的元氣已被妖怪吸去,隻等死神降臨,後經過心理疏導治療得以康複。
從生理上來說,人類在性方面的進化已經超過了一般的動物,人類的性行為不再受發情期的約束。作為發情期的殘留,人類婦女有了月經期,而每月定期的排卵,也增加了人類受孕的機會。從體形上來說,人類的直立行走,極大地解放了性行為的姿式,可以進行各式各樣的性交方式。大多數動物的性交體位是後入位的,而人類可以做到前入位,這樣使人類在性交的時候,可以看到身體的全部,特别是正面,并且可以充分發揮手在性交過程中的作用,增加了性交的體位變化,可以進行不同部位的刺激,控制刺激的力量。
面對面性交,也讓人能夠充分地面對對方,可以看到對方在性交過程中的表情,欣快也罷,緊張也罷,都盡收眼底。面對面性交是一種充分暴露的性交姿式。羅洛?梅說:“這種方式标志着人作為一種精神動物而出現,标志着從動物到人的轉變。因為,甚至最接近人的猿猴也是爬在背上從後面交媾的,這種變化的确具有重大意義,它不僅标志着愛的行為已經不可逆轉地成為個性化的愛……另一個重大意義是它在性經驗中強調親密,強調融為一體的體驗……我們既感受到自己的歡樂和激情,又從對方的眼中看出這一行為的意義。”
人是有意識的高級生命,人類可以有意識地進行性行為,選擇性的對象,可以在性交的過程中交流感情。人類還發明了很多輔助性行為的用品,用以增加性的樂趣等。
上帝在性方面“垂青”于人類,讓人能夠享受到性的美好。然而,這也可能是上帝播種下的“邪惡”,使人因此有了更多的煩惱,引發了數不清的糾紛和沖突。
食色,性也。性作為人的一種本能,是人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條件。然而,性相對于吃喝拉撒睡等本能,又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性超越于個人,而成為兩性、家庭、家族,乃至社會的事情。因為性在社會關系中的重要作用,性曾經占據在社會道德的核心地位,道德對“性” 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中國古有“萬惡淫為首”的說法。在西方中世紀,教士們最關心的也無非兩件事,一是對上帝的信仰,二就是女人的貞操。
性不會因為主觀的壓抑或否認它就消失或不存在。在青春期與性欲做鬥争,是每個人都要經曆的階段。作為一種本能,性與生俱來,不可排斥,如果我們排斥性,否認性,那麼我們就在排斥自身作為人的存在。性并非人的附屬物,而是屬于整個人。作為人性的重要部分,性可以被觀照,被分析,被洞察,從而增進我們生活的意義,豐富我們生活的存在。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性的意義從來不僅是生理的,更大程度上是心理的。弗洛姆認為,性是建立一種親密關系的願望和手段。維克多?弗蘭克也認為:“人的性欲不止是純粹的性欲,它在人的層面上說,是性欲轉化關系,人格化關系的工具。”
簡而言之,性是男女情感關系的一座橋梁。
性問題必須在人際關系中才能夠得到更清晰的理解。性關系是一種最原始,也最直接的關系。在兩性之間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起到核心作用。性的和諧可以拉近兩性的心理距離,增加親密感,性的沖突也可以疏遠兩性的心理距離,激發怨恨感。
[1][2]下一頁
在社會道德的規範下,性欲總是以愛的名義來要求。“愛情是詩化的性欲”,這句話非常精辟地揭示愛情與性的關系。不過,對愛的渴望,不僅來源于性的欲望,還有與人建立關系的願望。
傳統文化要求男人表現出力量來,英雄有淚不輕彈,而對男人的性從來是寬容的,性是男人征服和力量的表現,是繁衍的需要。所以,男人有一種用性的需求來掩蓋情感需求的心理傾向。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男人擁有很多的性伴侶,風流成性,其實内心有對情感的巨大渴望,他有脆弱的一面,卻又要故作堅強。女人、性,不過是對空虛感情的慰藉。
相反,傳統文化要求女人應該是溫柔的,多情善感,多思幽怨,同時女人應該是貞潔的,她不能表露自己的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在過去的社會,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對女人的性都是壓抑的,對女人的貞操都是嚴密控制的。所以女人性的需求被隐藏了,代之而起的是女人對情感的需求。因此,女人有一種用情感需求來掩蓋性需要的傾向。很多女人,不斷地追求新的情感,而這背後存在着沒有得到滿足的性欲。
男人需要親密感的時候,往往用好色來掩飾,通過性來表現。女人卻在性方面顯得較為含蓄和羞怯,在女性溫柔慈愛的背後,也許掩飾着對性欲的渴望。
透過現象看本質,男女在情感方面的差異比我們原來想像的要小得多。男女都是既需要情的,也需要性的,男女都希望情與性的圓滿交融。
長期以來,性在愛情和婚姻中的作用,一直被低估甚至被貶低。愛情中精神層面的東西越多,越被看作是崇高的;性欲的層面越多,越被看作是庸俗的、下流的。最為極端的是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然而,沒有性的愛情,是不存在的。這并非說,愛情一定要有具體的性行為,但愛情一定要有性欲的吸引。在幾乎不會引起性欲沖動的異性之間,是很難産生愛情的。
沒有性的婚姻,也就是通常所謂“無性婚姻”,無論出于何種理由,都是不幸的婚姻。
“從我懷孕開始到現在我和他之間的性,就消失了,沒有了。我起初隻是認為這是初為人父的壓力、随之而來的經濟負擔、照顧孩子的責任等造成他沒有與我親近的心思吧。當然初為人母的我其實剛開始也并沒有性的欲求,隻是渴望能在彼此的擁抱中消除對我帶寶寶時的煩躁與恐懼。月子過去了,三個月過去了,産假結束我重返崗位,轉眼孩子已經1歲多了,我們之間再也沒有了親密的身體接觸!我現在三十多歲,所謂“正當年”,對于男人的愛,我是有渴望的,當然也是有要求的。我因此跟他吵過,懷疑他出軌,怨恨他背棄我……”
現代社會,因為性問題而導緻離婚的比例越來越高。或者從另一角度說,能夠坦率地承認因性問題導緻離婚的人越來越多。
由于文明的提高,人們能夠正視愛情和婚姻中的性問題,并着力改善其中的性行為,追求“性福”。然而,由于人們對性的重視,也更容易導緻對性的不滿。現代社會對婚姻内的性行為感到不滿的比例比人們一般預想的要高。
性不應該成為愛情或婚姻的一個禁忌。很多情侶和夫妻,不習慣于談論性問題,性生活隻是順其自然,或隻是一種默契。他們仍然覺得談論自己的性欲望、性要求和性感受,是羞恥的,難堪的。因為不表達和不溝通,互相并不知道對方的性要求和性感受,包括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尤其是一些特殊的要求和感受被忽視。因此,性的問題得不到及時發現和處理,持續地發揮着負面的作用。
在心理咨詢中,我會使用一個技術,就是詢問來訪者夫妻(或性伴侶)之間交流性話語的語言詞彙,如性交、男女生殖器的名稱,以此測量他們交流性問題的深度和開放程度。有些夫妻非常文雅,用“這個”、“那個”、“上面”、“下面”等來指代,有的夫妻則非常直接、坦白,還有些夫妻的用語則非常色情。
性除了滿足本能需求,解除身體的生理緊張,并帶來愉悅感和享受的同時,也承載着連結感情的意義。性應該被看作是一種更廣泛的身體接觸和情感接觸,而不是狹義的性交動作。
因此,我們要從廣義上去理解性,而不隻是把性視為一種生理的本能。對性的強烈欲望,反映了一種情感的需求。有時,性欲是一種未能滿足的心理呼喚。有一對夫妻,他們唯一的兒子遭受意外死去了,在兒子葬禮的當天晚上,他們發生了性關系,這是他們結婚以來最激烈的一次做愛。事後,他們都感到很愧疚DD兒子死了,自己卻沉溺于性愛。殊不知,這完全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和行為,在此時此刻,他們最需要的是相互慰藉,以抵禦喪子之痛,而性行為承擔了這一使命,當兩個人身體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時候,他們感覺到雙方生死相依,他們不再那麼孤獨和哀傷。
不過,真正持續穩定的愛情,它必須建立在性欲吸引的基礎上,同時卻又必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性欲。性是重要的,但又并非愛的全部,相反,深沉的愛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性的欲望。弗洛伊德說:“愛情是建立在直接的性沖動和其目的受抑制的性沖動同時存在的基礎上的。”“對任何人愛的程度,可以通過測定其在這種愛中含有多少目的受抑制的性的本能來決定。”“正是那些其目的受到抑制的性沖動才能在人們中間造成一種持久的聯系。”“這些目的受到抑制的性本能比那些目的不受抑制的性本能在功能上有更大的優點,因為它們無法真正地完全得到滿足,所以尤其适合于建立永久性的聯系。而那些直接的性本能卻随着每次得到滿足後導緻能量喪失,必須等到性能量的新積累而得到更新。結果在此期間,對象有可能被改變。”這表明人的情感在某些方面是超越肉體的。如果僅僅是為了滿足性沖動,那麼性關系會變得不穩定,也難以持續。
上一頁[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