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百年海歸故事:考試訣竅古今同

百年海歸故事:考試訣竅古今同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9-11 20:26:30

  百年海歸故事:考試訣竅古今同

  今天同學一輩裡去美國留學者,往往是在本科階段,考托福、GRE,獲得一個相當高的分數,然後再申請幾所美國的大學,等着那邊大學裡來offer,才好去辦簽證。為此,北京不少的有志青年,往往在等待的日子裡,去卧佛寺求神拜簽,概因“offer”與“卧佛”音諧之故。

  不過,在上個世紀初,作為最早的那些留學的學生,程序似乎就要簡單得多。江蘇人沈有乾先生,如此叙述他的留美史前史――“我隻是在小學畢業的時候服從家長命令,投考清華學校,幸被錄取罷了。當時的清華學校完全為預備學生留美而設立,一經考進之後,休想不留美,因為那比‘騎虎難下’還難。”沈先生說,他既然是以清華畢業生的資格留美,那麼,“取得這資格的關鍵就是考進清華學校了”。

  看來,近百年前的留美,倒是比今日的留美,要容易不少的了。沈有乾何許人也?知道的人想必不多。沈有乾在清華學校學習了9年之後,于1921年去國赴美,上個世紀40年代曾擔任過聯合國秘書處考試與訓練科長。這位主掌聯合國秘書處考試的“國際官員”,說起自己如何通過清華學校――留美預備學校的考試,卻完全是一副憨态可掬的神情。

  “能被錄取,大概因為國文尚算清通,算術居然毫無錯誤,且在最短期間繳卷。在南京初試時史地也是考的科目,但大概不占重要地位,因為我記得地理繳了半本白卷。一個題目問中國四大平原的名稱。我的答案隻是把原來的問句改為那時尚未通行的填充式試題,寫了‘中國四大平原為’七個不成句的字之後,便像近年夏天常見的投考青年們那樣,在考場中呆若木雞般坐了整個鐘頭,既不舍得繳卷,又不能想像下面應當寫什麼。那時也太老實,不曉得通融辦理,把平原所占的省份寫幾個下來。”

  這還是初試,到了學校後,還有一輪英文的複試,小學讀了3年半英文的沈有乾又如何應對呢?――“複試的算術題用英文,題目的意義不清楚,隻得憑着猜測解答。後來從研究算術心理的專家處曉得,這種情形是很普通的。”那時,已經有一些不能理解英文應用題卻能常常獲得正确答案的“考試高手”,他們的經驗是:“若數目不止兩個,我把他們加起來。若隻有兩個數目,我用減法。除非有一個數是很小的,如果這樣,我就用乘法。但倘若可以除得盡,我就用除法了。”沈有乾說,“這也就是我當時的秘訣”。

  今天不少考GRE的同學回憶自己的考G經曆,想必于此心有戚戚焉。所不同的是,今天這些英文訓練有素的青年,就功底而言,自然超出當年小學剛剛畢業的“小沈”許多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