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鄧明昱:中國當代性學發展概論 

鄧明昱:中國當代性學發展概論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7-06 11:45:18

  鄧明昱:中國當代性學發展概論

  中國當代性學發展概論

  (1949-2006)

  一、萌芽階段(1949-1979)。

  在50年代,我們的性教育空間并未完全封閉。公開出版了一些性知識書籍,圖書館和新華書店可以很容易地看到,與此同時,地下流傳着解放前的一些裸體畫冊。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劉少奇在座談節育問題時曾說,衛生部可以衛生常識名義專門編寫一些技術性的小冊子。

  1955年出版的由北京王文彬、趙志一和譚銘勳醫生編寫的《性的知識》,是建國後第一本有關性知識的書籍。最早的一版内容較為豐富。比如,有男女生殖器官性交狀态時的剖面圖,還介紹避孕套的用法。随着政治運動的不斷擴大,人們把性和罪錯聯系在一起,科學的性知識的獲取日漸困難。1957年改版的《性的知識》裡,删掉了一些内容和很多圖片。與此同時,生活作風問題的性質被空前嚴重化,可以用來打擊一切男女。盡管《性的知識》在中學生中廣泛流傳,但還是偷偷摸摸的看。一旦被發現,要受到學校領導和老師的嚴厲批評。

  1963年3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全國衛生科技規劃會議期間,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召集兒少衛生專家葉恭紹教授、泌尿外科專家吳階平教授、皮膚性病專家王光超教授等十來位專家開了一個座談會。周總理指示:一定要把青春期的性衛生知識教男女青少年,讓他們能用科學的知識來保護自己的健康。周總理還說,要在女孩子來月經之前,男孩子發生首次遺精之前,把科學的性衛生知識告訴他們。

  從1963年起,葉恭紹教授等在一些報刊上介紹了一些性發育、性衛生的知識,反響十分強烈。在文章發表後的一年多時間裡,先後收到全國各地青少年的一千多封信。開始,葉教授每天一封封回信。後來因為信太多,隻好整理成文公開發表。當時,在全國帶動了性咨詢的研究。即後,在中學講授性衛生知識,也逐漸開始。

  1966年“文革”開始,剛剛萌芽的性咨詢和性教育被打入冷宮了。

  1973年,周總理又向有關部門的負責人詢問實施性衛生教育的情況。并且要求中學教材上不僅要有這一章的内容,而且在講課時應有大幅彩色男女生殖器的挂圖,便于形象說明。盡管當時中學二年級的《生理衛生》課本有“生殖器官”這一章,還加了插圖,但在大多數中學,仍未講授。

  十年浩劫,年輕人談論愛情被認為是“資産階級思想”,公開約會被視為可恥,他們隻能以“談工作”為借口進行地下活動,情書的開頭一定要稱呼某某同志,結尾也必須是緻以革命敬禮。

  80年代以前,中國的性學研究和應用幾乎處于空白,性教育也幾乎等于零。盡管少數醫學和教育的專業人員也默默地把性學知識應用在實際工作中,幫助人們解除性苦惱,但隻是一種“半地下”工作。嚴格地說,中國當代性學的興起,是80年代才起步的。

  二、起步階段(1980-1985)

  從80年代初期開始,中國性學的起步是以性教育為突破口的,然後逐步開展了不同形式的性咨詢工作。在這個基礎上,開始進行學科和側重面不同的性學研究。

  80年代初期的性教育,以報刊的科普宣傳為主要形式。一批從事醫學、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的專業人員,針對人們生活中反映出的各種性問題,撰寫了一些文章。一些性教育的書籍也開始問世。

  1980年第一期《科學畫報》刊登了北京郎景和醫生寫的《新婚性衛生》一文,人們在小範圍内歡呼:性禁區被打破了。

  1980年,江西科技出版社出版了江西胡廷溢編著的《性知識漫談》,該書于1985年和1988年再版,發行總數達280萬冊。同年王文彬等編著的《性的知識》也再版,到1981年3月發行總數達560萬冊。

  1981年,中國開始推行獨生子女政策,它的實際後果是徹底改變了中國人的性。從此,避孕和流産合法化。

  這個時期,有一本重要的性學專著出版。這就是1983年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吳階平教授等編譯出版《性醫學》一書。這本書是根據美國醫學院校的教科書《性醫學教程》編譯的,書中删除了“同性戀”全章,同時删去的還有變性欲、異裝癖等3章。該書的出版,标志着性醫學和性治療在中國的開始。

  另一篇重要的文章發表,是《父母必讀》雜志于1983年第4期發表的著名而少衛生專家葉恭紹寫的“周總理關心性教育”。文章回顧了周總理從1963年到1975年對青春期性教育的多次指示。并提出,在女孩月經初潮前、男孩首次遺精前,應該讓他們了解性衛生知識。這對孩子們的生理保健和心理健康發展都是有好處的。這篇文章,為開展青春期性教育吹響了号角。

  1983年,中國大陸完成了首例變性術(男變女)。該病例由北京醫學院阮芳賦安排、北京安定醫院楊華渝醫生作精神病學鑒定、北京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王大玫和夏兆骥醫生手術完成,張克莎成為中國首例變性人。不久,上海長征醫院也開展了變性手術。

  1984年,在全國婚姻家庭座談會上,費孝通等著名社會學家就性問題進行了社會分析,從社會學的角度探讨性教育的必要性。

  同年,中國軍隊系統舉辦的全軍首屆醫學心理學師資班在福州開班,由北京醫學院醫學心理學教研室王效道(時任全國醫學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兼秘書)主持教學。王效道與楊華渝商定,編出《性心理衛生》教材,由楊華渝主講。該課程原定隻講兩個單元,但學員反映熱烈,要求多講。于是晚上加班講課并讨論。之後,全國各地的醫學心理學講習班,都把性心理衛生納入講題,為開展性教育培訓了許多師資。

  1985年,北京醫學院阮芳斌主編的中篇科普書《性知識手冊》出版,是當時最全面地性教育書籍。同時,從西方引進的“性學”書籍和文章開始在中國公開出版。弗洛伊德的《愛情心理學》、《性學三論》等著作被譯介到國内,掀起一陣弗洛伊德熱。

  在這一年,全國各地的性學和性教育的講習班及專題講座紛紛湧出,下面幾例是至今仍在從事性學研究和性教育的專家教授:

  北京:研究生畢業才不到一年的青年教師潘綏銘,在中國人民大學開設了“性社會學”課。一時間,幾乎成為人大爆炸新聞。多數學生反映良好,但也有人勸他停課,也有人審查他的身份。但這并不妨礙他從此走向性社會學的研究和性教育的道路。

  上海:上海計劃生育協會和上海社會學會在上海中醫學院舉辦了性教育講習班,蔣蘊芬、劉達臨、姚佩寬、樊民勝等擔任講員。盡管這隻是學會的一些社會活動,但聽衆反映強烈,講習班辦了好幾期,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果。主講人之一劉達臨(時任上海大學文學院《社會》雜志編輯)也從此走向性社會學的研究和性教育的道路。

  西安:青年醫生王友平,對大學生、高中生和初中生進行了性心理現狀的調查,并由陝西醫學會出面,舉辦了“性心理衛生”的講座。社會反響很好。王友平也從此走向性心理學的研究和性教育的道路。

  重慶:在當年召開的四川省心理學會年會和重慶市心理學會年會上,剛從醫科大學畢業不到一年的青年醫生鄧明昱,主講了“性心理衛生與性教育”。出席會議的教師、醫生、科研人員反應熱烈,要求多講。于是,晚上加班講課,并展開讨論深夜。深夜12點以後,還有一些會議代表要求個别咨詢。然後,鄧明昱在近10所大學面向大學生講授了“大學生性心理衛生”。盡管有的學校領導也提出非議,但學生和多數老師反應良好。他的論文“試論我國性心理學的普及與研究”在全國第四屆醫學心理學學術會議上交流(1985年11月,廣東肇慶)。鄧明昱也從此走向性心理學的研究和性教育的道路。

  三、開創階段(1986-1993)

  從80年代初期開始,性學研究和性教育工作是自發的,并注重于個人專業的特點。随着工作的不斷開展,學術交流日益增多。據不完全統計,從1980年到1986年,在學術刊物上發表的論文已近100篇,在省級以上學術會議上交流的論文已超過500篇,在科普報刊上發表的性教育文章近800篇。在這種形勢下,性學研究和性教育工作需要相應的專業學術團體進行組織和協調。

  1986年6月,在上海計劃生育協會下成立了上海性教育研究會(二級學會),洪嘉禾任會長,蔣蘊芬、劉達臨等任副會長。這是中國第一個地方性的性學團體。

  1986年10月在江蘇太倉,中國計劃生育協會召開全國首次性知識教育研讨會,會議由吳階平教授主持。會議确定了中國性教育的目标、内容、對象、重點等一系列問題。

  1986年底,中國性學史上的最重大事件是: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的性學學術團體中國性心理健康研究會(籌備組)在北京成立,這就是中國性學會的前身。

  1986年11月,中國心理衛生協會首屆全國青少年心理衛生學術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交流了鄧明昱、王友平、王向群、邸曉蘭、羅正理等10餘位青年學者關于青少年性教育的論文。與會代表倡議,籌備成立“中國性心理健康研究會”,并推選鄧明昱和王友平牽頭組織。當時鄧王二人都是不滿30歲的青年醫生,自知難以勝任全國學術團體的牽頭工作。鄧明昱此時正在北京醫科大學全國高等醫學院校醫學心理學師資進修班進修。他将這一信息帶回北醫,分别與諸位老師商議。時任北醫醫學心理學教研室副主任的王效道教授欣然承擔了這一重任。12月,“中國性心理健康研究會”籌備組成立,王效道任組長、鄧明昱任總幹事、王友平任副總幹事。籌備組成員還有:潘綏銘、王向群、周梅、楊華渝、錢萬江、徐斌、杜文東等。籌備組決定于1987年10月在重慶召開首屆全國性心理健康學術會議。随後,向全國征集論文,共收到論文120多篇。

  1987年10月,“首屆全國性心理健康學術會議暨性教育骨幹培訓班”在重慶空軍招待所召開。然而,有關行政部門對會議下了禁止令。會議當天晚上,空軍保衛部門對會議代表進行了審查。事後,會議秘書長鄧明昱向國家科委主任宋健和省市有關部門寫了詳細報告,并提出申訴。

  1988年10月,“第二屆全國性心理健康學術會議暨性教育骨幹培訓班”在廣州中山醫科大學召開。吳階平教授接見了部分代表。由于會議代表和參會論文已遠遠超出了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範圍,覆蓋性學的各個領域,會議決定将“中國性心理健康研究會”(籌備組)更名為“中國性學會”(籌委會);選舉北京醫科大學醫學心理學教研室副主任王效道教授任主任、南方性學研究所所長胡廷溢教授任副主任、重慶心理咨詢研究所所長鄧明昱任秘書長、南方性學研究所副所長盧盛波任副秘書長。并推選了若幹籌委和聯絡員。

  1989年8月,“第三屆全國性學學術會議”在江西九江召開,同時舉辦了性咨詢與性治療研讨班。會議期間建立了一些性學研究的全國協作組。

  1990年6月,“第四屆全國性學學術會議”在廣西桂林召開。除台灣、青海、西藏外,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共367名代表參加,其中副高以上職稱的代表112名。會議入選論文348篇。按中國科協的要求,會議期間召開了中國性學會發起人會議,讨論了學會章程草案,改選了籌委會。新當選的常務委員會委員為(按姓氏筆劃):馬曉年、王效道、鄧明昱、盧盛波、史成禮、水厚地、朱堅、朱琪、劉達臨、華杏娥、谷祖善、何梓銘、宋書功、楊華渝、陸仁康、金之剛、金德初、徐斌、胡廷溢、曹堅、韓向陽、崔以泰、高彩芹、潘綏銘、薛兆英等。王效道任籌委會主任、胡廷溢任副主任、鄧明昱任秘書長、盧盛波任副秘書長。

  1991年6月,“第五屆全國性學學術會議”在山東濟南召開,會議代表近400人。籌委會組建了“性醫學”、“性心理學”、“性社會學”、“性教育學”等專業委員會。1991年底,北京醫科大學同意作為中國性學會(籌)的挂靠單位,并上報衛生部轉民政部。

  1992年10月,“第六屆全國性學學術會議”在江蘇南京召開,會議代表400餘人。著名兒少衛生專家葉恭紹教授出席會議,向代表介紹當年周恩來總理關心青少年性教育的情況。

  1993年7月,“第七屆全國性學學術會議”在四川成都召開,會議代表400餘人。有46位國外性學界人士出席會議。

  在80年代後期,有兩篇重要的性學論文發表:

  一篇是著名社會學家,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費孝通教授寫的“重刊潘光旦譯注霭理士《性心理學》書後”(《新華文摘》1986年第12期)。文章指出:“人類的兩性生活不僅是完成生物上的生殖作用,而且通過兩性之間的感情,可以豐富和美化人類生活的内容,使這種人與人的關系升華為一種藝術的享受,同時也成為人類社會發展到更高階段的動力。要能做到這一點,首先是要對性進行科學的研究。隻有在對性有了科學的認識,并且能在群衆中普及了這種科學認識,兩性生活才有條件提高到藝術的境界”。

  另一篇是著名醫學家,時任中國科協副主席的吳階平教授寫的“開展青春期性知識和性道德教育刻不容緩”(《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87年第3期)。文章指出:“青春期性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及缺少必需的性教育産生的嚴重後果,還未引起社會各方面的注意。因此,為了青少年一代的健康和他們将來生活的美滿幸福,青春期性教育已是刻不容緩”。

  在當時,這兩篇文章和葉恭紹教授在1983年發表的“周總理關心性教育”,成為開展性學研究和性教育工作的“尚方寶劍”。!

  在這個階段,性學研究還有以下一些特點:

  其一、政府行為開始介入。

  1988年,國家教育委員會、衛生部、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聯合發出在中學開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并計劃在全國5000所中學開展青春期的性健康教育。

  1990年,國家教育委員會和衛生部在《學校衛生工作條例》中規定,普通高等院校要開設性健康教育選修課或講座。同年,受國家教委委托,文彙報在上海創辦了《文彙青春期教育刊授學院》,并組織編寫了《青春期教育》教材(共6冊)。

  1994年,由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衛生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女聯合會等在北京舉辦了“94’全國性健康教育展覽”,社會反響很大。

  其二、一些性學研究機構和地方性學會相繼成立。

  1988年6月,南方性學研究所在江西宜春成立,胡廷溢任所長。該所成為中國性學會(籌)的挂靠單位,承擔了1988-1992年全國性學會議的組織工作。

  1988年12月,上海性社會學研究中心成立,劉達臨任主任。并提出在全國開展《萬例“性文明”調查》課題,聘請全國60餘位性學專業人員為特邀研究員。此後,全國各地有500多人參與這項工程巨大的調查工作。根據調查資料,劉達臨等完成了《中國當代性文化中國兩萬例“性文明”調查報告》。

  1990年11月,黑龍江省性學研究所在哈爾濱成立,高彩芹任所長。該所開展性疾患研究,探索性心理,宣傳性知識,研究性學理論與實際問題,協同開展社會道德規範性教育。1991年8月該所組織召開了大型的全國性學學術交流。

  1992年,東方民族性學研究所在四川西昌成立,阿海(彜族)任所長。1993年,組織召開了“首屆中國國際性學學術會議”,有11個國家的代表參加。

  繼上海性教育研究會成立後,黑龍江、廣東、安徽、甘肅、北京、天津、江蘇、山西、湖北、重慶、陝西等地的性學會相繼成立。

  其三、從普及教育到性學分科研究。

  随着性教育科普文章的大量問世,不少讀者紛紛寫信給作者,請求解決一些實際的性問題。因此,性的門診咨詢、學校保健咨詢和通訊咨詢逐漸發展起來。在咨詢實踐中,分别形成了以性醫學、性心理學、性社會學為主的三大科研領域。

  性醫學領域的基本力量是從事泌尿科、婦産科、計劃生育科、皮膚性病科的臨床醫生。在實際工作中以醫學為主體,并借鑒了心理學和社會學的一些内容。工作的主要對象是:不育症、性功能障礙、性傳播疾病、性畸形等。在性教育工作中以講授性知識為主。

  性心理學的基本力量是醫學心理學教師、臨床心理醫生、精神科醫生。在實際工作中以心理學為主體,并結合醫學和社會學的一些方法。工作的主要對象有:性心理困擾、性适應不良、非器質性性功能障礙、性變态、其他性疾患而有心理障礙者。在性教育工作中以講授性心理衛生為主。

  性社會學的基本力量是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教師和研究人員。在實際工作中以社會學為主體,并參照了心理學和醫學的一些内容。工作的内容主要是:開展群體性的咨詢教育工作,促進個體的性角色社會化;促進性文明,防止性錯罪等。在性教育工作中以講授社會人格教育和性道德為主。

  随着性學研究的不斷發展,這三大領域也不斷融合。在性教育的實踐中,大家也不斷認識到,人類性活動的任何一個方面,都會涉及到人在生物、心理、社會文化三大領域的認知、情感、外在行為三個緯度上的反應。性教育,不僅僅是一種性知識的教育,而是一種全方位的人格教育乃至人性教育。性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防病治病、維護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為了提高生活質量,促進社會文明。

  其四、性學雜志的誕生。

  在80年代,性學研究的論文都是在醫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的專業雜志上發表,性教育的文章也是在健康和家庭生活的科普雜志上發表。

  1988年,深圳誕生了中國第一個性學雜志--《性教育》,作為内部刊物發行。由深圳教育學院趙令德、上海大學文學院劉達臨和香港大學醫學院的吳敏倫教授等主持。但隻出了三期,就停刊了。2000年,趙令德邀請鄧明昱赴深圳擔任《性教育》雜志的常務副總編輯,具體負責雜志複刊的編輯工作。鄧赴深圳工作半年,複刊未果。

  1990年,廣東計劃生育性教育學會創辦了性教育科普雜志《人之初》。由孫沐寒、朱嘉銘、修成娟等負責。10多年來,該雜志在普及性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1992年,中國性學會(籌)和北京醫科大學創辦了内部學術期刊《中國性學》,王效道任主編,薛兆英、葉幹運、劉達臨、胡廷溢、崔以泰、曹堅任副主編,鄧明昱、盧盛波、潘綏銘、馬曉年、李銀河、朱琪、史成禮等都是編委。該雜志長期堅持辦下去,成為中國性學會現在的學術期刊--《中國性科學》。10多年來,該雜志刊登了性學研究和性教育的大量論文,在開展性學研究和性教育工作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五、性學各領域的學術著作出版。

  在80年代後期,性學各領域的學術著作相繼出版。可以堪稱中國第一的有:《性社會學》(劉達臨,1987年)、《性心理學探索》(鄧明昱、王效道,1987年)、《神秘的聖火性的社會史》(潘綏銘,1988年)、《性科學》(徐紀敏主編,1988年)、《性科學咨詢》(史成禮,1989年)等。自90年代以來,性醫學、性心理學、性社會學、性教育學等領域的學術著作和科普讀物進入了一個出版高潮。

  其六、參加國際學術交流,讓世界了解中國。

  1989年,由香港性教育促進會會長,香港大學吳敏倫教授牽頭籌備亞洲性學聯會,劉達臨、鄧明昱、王友平、樊民勝等大陸學者積極參與籌備工作。1990年在香港召開“首屆亞洲性學學術會議暨亞洲性學聯會成立大會”。大陸有10餘名學者出席,劉達臨當選為亞洲性學聯會副會長。之後,曆屆亞洲性學會議,都有大陸代表出席。

  1992年,“第二屆亞洲性學學術會議”在上海召開,劉達臨為大會主持人之一。

  1989年,吳敏倫向世界性學會推薦了劉達臨、鄧明昱等,并介紹了中國性學會(籌)的活動。由于學會尚未正式批準,不宜對外活動。經常務理事會通過,鄧明昱秘書長以個人名義與世界性學會聯系。1991年6月,第10屆世界性學大會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召開,20多篇中國大陸學者的性學論文在大會交流,其研究範圍包括性醫學、性心理學、性社會學、性教育學、性法學的多個領域。韓啟光、龍志剛等出席會議。鄧明昱發表的論文“中國性學的發展與展望”,全面介紹了當代中國性學研究和性教育的狀況。這是中國大陸學者第一次出席世界性學大會。通過這次大會,使國際性學界對中國的性學研究和性教育的狀況有了較全面的了解。之後,曆屆世界性學大會,也都有大陸代表出席。

  四、發展階段(1994-2005)

  1994年12月,中國性學會正式成立,挂靠北京醫科大學。著名皮膚性病學家王光超教授任理事長、王效道任秘書長。中國性學會(籌)的“八年抗戰”終于圓滿地劃上了句号。作為中國性學界最具權威的學術團體,中國性學會的誕生标志着中國性學事業開始了新的時代。從此以後,中國的性學研究和性教育工作在學會的統一指導和協調下,健康而穩步地發展。

  從1994到1999年,中國性學會第一屆理事會工作期間,召開全國學術會議14次,舉辦性健康教育等培訓班5次,參加國際學術交流5次。1996年7月,第四屆亞洲性學大會在台北召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晏涵文教授任大會主席。王效道教授率大陸學者出席大會。1999年8月,第十四屆世界性學大會在香港召開,香港大學醫學院吳敏倫教授任主席。中國性學會名譽理事長吳階平教授到會作專題報告。中國性學會還在北京舉辦了“第十四屆世界性學大會北京衛星會議”。

  1999年11月,中國性學會經選舉産生了第二屆理事會。原北京醫科大學副校長徐天民教授任理事長,北京醫科大學醫學心理學教研室主任胡佩誠教授任秘書長。在第二屆理事會工作期間,召開全國學術會議18次,舉辦性健康教育等培訓班12次,參加國際學術交流10次。

  2004年10月,首屆中國性科學高級論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這是中國性學會成立10周年慶典的主題活動。十年來,中國性學會團結廣大性學工作者,以發展性科學、普及性教育、倡導性文明、促進性健康為己任,中國性科學建設以及社會性觀念的轉變,作出了可喜的成績。論壇邀請了美國性學家、世界性學會前主席考力曼,德國性學家、歐洲性學會前主席黑伯勒來華講演。

  2004年11月,中國性學會經選舉産生了第三屆理事會。徐天民連任理事長,胡佩誠人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至此,學會已有10個專業委員會,分别是性醫學、性教育、性人文科學、性心理、性傳播疾病防治、性中醫、性法學、性傳媒、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性保健品等專業委員會。各專業委員會也開展了相關的學術活動。

  2005年10月,中國首屆性醫學國際論壇在重慶舉行。這次論壇是中國性醫學界首次召開的最高規格國際學術會議。論壇邀請中外性科學著名專家,于會議期間在兩江麗景酒店、西南大學、重慶大學、重慶醫科大學舉辦了4場面向公衆的報告會。美國臨床性科學家學會主席WilliamA.Granzig博士,澳大利亞性學會大會主席MaggaretRedelma博士,國際著名性學家Dr.ShereHite教授(德國)、Judykariansky教授(美國)、香港著名性學家吳敏倫教授、台灣著名性教育家晏涵文教授、中國性學會理事長徐天民教授、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會長戴志澄教授,以及越南、沙特阿拉伯、香港、台灣等國内外專家以及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北京辦事處官員參加了論壇。全國從事性醫學的專家、學者及臨床醫師300餘人圍繞性醫學研究新進展和性醫學研究的臨床新技術、新方法進行廣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從性醫學各個層面展望性醫學的發展趨勢和方向;研讨和交流性健康教育、性病和艾滋病防治、性醫藥産業等相關内容。

  此外,北京、上海、重慶、天津、重慶、江蘇、浙江、安徽、河南、海南、貴州、四川、陝西、河北、黑龍江、吉林、山西、陝西、湖南、湖北、廣東、雲南、新疆均建立了省級性學會。中國的性學事業在組織形式上已基本形成了全國網絡。

  在這個階段,部分有代表性的性學機構、性學人物和相應工作如下:

  1、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與性社會學家潘綏銘

  1995年成立的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由潘綏銘任所長。該所是國内重要的性學研究機構之一,多年來從事性學方面的研究和培訓,并主持中國人民大學性學資料中心,搜集并提供豐富的教學研究資料。潘綏銘和該所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986年在北京取樣調查研究603位工人、幹部和大學生的性觀念與性行為;

  1990年,“滾雪球“式抽樣調查全國27個城市1000多位已婚者的性生活狀況與性高潮頻率;

  1993年,取樣調查北京等4個大城市裡參與社會交往的男同性戀者的性行為;

  19941995年,在8個縣級城市對“地下性産業”進行定性調查研究;

  1995年11月,抽樣調查全北京市大學生的性行為,與1991年調查作曆史比較研究;

  1999-2000年,該所進行了“中國第一次随機抽樣、規範操作的全面的性調查”。該調查顯示:其一:中國男人的“性生命”平均43.9歲“退居二線”,47.7歲“下崗”,女人“性生命”更短。其二:中國夫妻當中隻有27.1%的人對自己的性生活感到非常滿意,62.1%的人比較滿意,10.8%的人不太滿意或者很不滿意。其三:67%的人(男人69.1%,女人64.9%)仍認為性生活應該男人主動,女人順從;近80%的女性不知道性高潮是怎麼回事;53.5%的男女不知道陰蒂在哪裡,甚至高達62.8%的女性對此一無所知。30%的大學生連正常的異性交往都沒有。16%的已婚者有婚外性行為。這個調查結果,為性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潘綏銘撰著和主編的著作有《中國性現狀》、《性的溝通》、《性社會學總論》、《中國當代大學生的性觀念于性行為》、《中國地下性産業考察》等。

  2、中華性文化博物館與性社會學家劉達臨

  1994年9月,劉達臨在上海市青浦縣徐泾鎮買了一幢農家小樓,作為私家“性文化博物館”,隻對學者、記者和朋友們開放。可以說,這是我國第一個性文化博物館的雛形。有關部門和合作者紛紛找上門來希望把館址遷到市區,給上海增添一個新的文博“景點”。1999年9月,中國第一個性文化博物館在中華第一街上海南京路附近的新址開館,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長的費孝通題辭“五千年來第一展”。開館後,觀衆好評如潮。後由于諸多原因,2001年4月26日不得不閉館,遷到武定路,由劉達臨自主經營。該館藏有性文化文物一千多件,按“人類的性進化”、“古代性崇拜”、“婚姻制度的演變”、“對女子的性壓迫”、“日常生活中的性”、“古代性教育”、“性文學藝術”、“性和宗教”、“性保健”、“異常性行為”等十個部分布展。這也是開展性教育的良好基地。

  劉達臨撰著和主編的著作有:《中國當代性文化》、《中國古代性文化》、《中國同性戀研究》、《世界當代性文化》、《世界古代性文化》等。

  3、性醫學家馬曉年

  馬曉年,為清華大學玉泉醫院性醫學科主任醫生。自1984年起至1996年在國家計生委科研所工作。自20世紀80年代後期,把更多精力轉向性醫學及性教育。1988年10月,國家計生委科研所舉辦全國首屆性醫學培訓班,他擔任主講教師。他已撰著和主編的著作有:《現代性醫學》、《男性學咨詢》、《青春期性保健》、《性生理》、《婚姻與性》、《中國女性性調查報告》等。他編制了多部性醫學與性教育錄像片或光盤。多年來任北京電視台《生命、生育、生活》及北京電台《今夜私語時》欄目長期特邀嘉賓。通過對17000多名病人的臨床診治積累了相當豐富的實踐經驗。自1998年起把性教育搬上互聯網,開辟了個人主頁并開設網上性咨詢工作。根據多年來從事性醫學和性教育工作的體會,近年來提出了“弘揚性文明、普及性教育,提高性素質,享有性健康”的奮鬥目标,這一符合國情的性學理論見解已納入國家計生委公務員培訓教材。

  4、性社會學家李銀河

  李銀河,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1988年畢業于美國匹茲堡大學,獲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婦女社會學、家庭社會學、性别研究、性社會學。主要出版了:《中國婚姻家庭及其變遷》(1995)、《中國女性的性與愛》(1996)、《同性戀亞文化》(1998)、《性的問題》(1999)、《享受人生》(2000)等。她于1999年被《亞洲周刊》評為中港五十位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5、《當代性學研究》編委會、國際中華性學研究會與性心理學家鄧明昱

  1994年中國性學會成立前夕,中國性學會(籌)秘書長、時任海南心理咨詢研究所所長的鄧明昱辭去性學會的一切職務,緻力于性學的研究工作、性健康教育、國際學術交流和編撰學術專著。《當代性學研究》編委會是他主持的一個學術網絡,由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的一些性學專家組成。他們開展了“青春期性生理及性心理衛生調查研究”、“成年人的性适應與性健康研究”、“少數民族性習俗的心理社會因素”、“殘疾人的性康複”、“性心理咨詢與性治療技巧”等課題研究,編制了“中學生性健康教育大綱”、“大學生性健康教育大綱”、“新婚性教育大綱”,針對不同的群體廣泛開展性教育。從1992年到1999年,《當代性學研究》編委會和海南心理咨詢研究所組織舉辦性學學術會議8次,舉辦性教育培訓班12次。向第12至15屆世界性學大會和第3至5屆亞洲性學會議推薦大陸學者論文共126篇。鄧明昱撰著和主編的著作有:《兒童少年性知識啟蒙》、《性功能自我調節》、《性心理咨詢》、《新婚性教育》、《臨床性心理學》、《性心理行為治療》、《實用性醫學》等。其中《實用性醫學》于1990年開始構思,然後召集中國大陸和港台地區的性學專家分章撰著,1991年完成第一稿。後召開了四次編撰工作會議,于1992、1994、1997年進行了三次大修改,定稿為108萬字。1998年在紐約出版。

  1997年10月,鄧明昱在美國洛杉矶出席“國際名醫學術交流會”,獲“國際名醫獎”。然後在紐約出席了國際華人醫學家心理學家聯合會籌備工作會議。1998年1月,國際華人醫學家心理學家聯合會在紐約成立,他當選為常務理事。1998年5月,國際華人醫學家心理學家聯合會的二級學會國際中華性學研究會成立,研究會是在《當代性學研究》編委會的基礎上組建的。鄧明昱任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吳敏倫、晏涵文任副會長。2000年,鄧明昱移居美國,任國際華人醫學家心理學家聯合會研究員、專職秘書長。2001年,學會創辦《國際中華性學雜志》,鄧明昱任總編輯,吳敏倫、晏涵文、徐天民任副總編輯,王友平任編輯部主任。

  1998年,鄧明昱被世界性學會接納為資深個人會員。迄今為止,全世界享有此殊榮的性學專家僅88人。

  2005年7月,第17屆世界性學大會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召開。中國性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北京大學醫學部胡佩誠教授出席會議。世界著名性學家、世界性學會亞洲部主任、亞洲性學聯會首屆會長、香港大學吳敏倫教授,旅美華人著名性學家、世界性學會資深個人會員、國際華人性學研究會會長、美國東西方健康科學院鄧明昱教授也出席會議。中國大陸、香港和美國華人性學家共聚一堂,登上世界最高性學論壇,實屬中國性學發展史上的佳話。世界性學大會主席皮埃爾(PierreAssalian)教授和三位中國專家商議,準備在世界性學會的網站上建立中文網站,實屬中華民族的驕傲!

  五、新興階段(2006---)

  在中國性學會成立的時候,考慮到“性學”這一專業的特殊性,邀請了一些卸任和在任的黨政領導擔任學會負責人。之後,各地性學會在組建時也紛紛效仿。這在性學會的立足階段,有非常積極的鞏固作用。但10多年過去了,這種狀态并未改變,且有越演越烈之勢。不少性學會的負責人,本身并不是性學專業人員。很明顯,這對中國性學的發展是不利的。中國性學會正式成立12年了,但中國的性教育工作仍然參差不齊、形如散沙,這應該引起性學界人士的反思。

  近年來,一批青年性學者嶄露頭角,他們主持的一些學術團體或學術沙龍,在性學研究和性教育工作中開拓了一些新的局面。尤其是2006年1月在北京發起的中國青年性學論壇,更顯示了中國青年一代性學者的強大活力。中國性學的新興時代已經來臨。

  1、中國青年性學論壇

  這個論壇,由中國性學會官方網站總編輯李扁碩士和性社會學者方剛博士共同發起。于2006年1月15日舉行第一次論壇。資助方是北京尚德文化傳播公司,董事長是張銀俊女士。北京尚德對中國性文明建設、性教育的進展一直很關注。在這方面開展了一些項目。比如,北京尚德與中國性學會合作,承辦中國性學會官方網站;北京尚德又與北京東方生命文化研究所合作,承辦了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科研規劃重點課題“用電影課進行學校艾滋病防治教育和性健康教育的應用研究”,成立了總課題組。

  在第一期中國青年性學論壇上,李扁有一個提法,“先有一個圈子,後有一個時代”。中國處在一個大面積、大範圍調整社會倫理、政治倫理、經濟倫理的時代。性倫理是社會倫理、政治倫理、經濟倫理的核心内容。改革開放也就是調整社會倫理、政治倫理和經濟倫理。社會轉型也就是“倫”的轉型。“倫”是規範,主要是習俗規範、道德規範、法律規範。轉型過程,是一個撥亂反正的過程。轉型過程,必然出現亂“倫”的狀況。舊有的“倫”已經亂了,新的“倫”還沒有完全建立。所以這是一個“亂倫”的時代。這個時代,已經來了,排山倒海的來了。但是中國社會的準備并不充分。尤其是在性這個方面。因此,要建立一個圈子,一個中國青年性學者的圈子。讓我們來共同面對這個時代。

  中國青年性學論壇現在已舉行了9期。其主題為:第一期,中國青年性學者的使命;第二期,性文明“器”與“道”的對話;第三期,高校BBS網絡中的性少數人群;第四期,男人氣質與男人的性;第五期,中國是否需要一部性教育促進法;第六期,中國性文明建設的路徑問題;第七期:青少年性教育;第八期,中美性教育與性文化的比較;第九期,中國性經濟與性文化漫談。

  2、中國性學會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

  這是中國性學會最年輕的一個專業委員會,成立僅3年。中國性學會已有一個性教育專業委員會。又成立一個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似乎有點分庭抗衡之勢?但主要由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公共衛生、醫學及社會工作等領域的中青年學者組成的這個團體,在性教育中已顯示出強大的活力。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從事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調查研究、培訓、咨詢和信息服務,促進學校、社區和家庭對青少年的性健康與生殖健康教育、預防性病/艾滋病和抵制毒品的教育。他們認為,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是人生教育,是婚姻家庭教育,是生活技能教育,是全面提升青少年素質的教育。在這項教育中,家庭、學校、社會要齊心合力,共同承擔責任。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選擇“青蘋果”作為它的标志,因為“青蘋果”象征着生命與活力,象征着清純與美麗,象征着光明的未來;當然,“青蘋果”也象征着成長中的脆弱與稚嫩,因此需要培育與呵護,關愛與責任。由張玫玫任主編的《青蘋果健康指南》雜志,力求反映青春期教育的現狀,促進專家、教育工作者、家長、孩子的多方交流溝通。“青蘋果”網站針對不同的年齡階段,開設了幼兒期、小學生、中學生專欄。

  3、男性解放學術沙龍

  這是由北京林業大學心理系于2005年3月創辦的。沙龍的召集人方剛介紹說:當今世界,無論從學術角度,還是從社會思潮與社會運動的角度,女性主義均已得到蓬勃發展。這時,兩性平等的實現不可避免地面臨新的課題,這便是男性解放。在颠覆傳統社會性别角色對人的奴役過程中,在反抗男權文化對個體的傷害的實踐中,女性主義與男性解放主義可謂一枚硬币的兩面。沒有男人解放,女性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解放,兩性的平等也無法徹底實現,傳統社會性别角色模式化、刻闆化對人的傷害,也無法完全颠覆。在國際上,社會性别主流化是勢不可擋的趨勢,中國的男性應該了解和認識這一趨勢。沙龍不定期組織讨論會。

  4、中國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青艾工程)

  青艾工程由中國青年性學論壇召集人李扁、資助人張銀俊共同發起,由中國慈善總會和中國教育學會共同設立,由北京尚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于2006年10月啟動。該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充分發揮慈善機制、教育系統、專業職能機構的作用,動員全社會力量,協調各方面資源,通過積極募集資金與物質等方式,把青少年預防艾滋病教育的有關科研成果,以編印教材或相關讀本、培訓師資、指導開展課堂或專題教學活動方式介紹到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中學,開展大面積、規模化、系統化的艾滋病防治教育,并對艾滋病患兒、艾滋孤兒進行多種形式的救助。之前,中國教育學會已将《用電影課進行學校艾滋病防治教育和性健康教育的應用研究》列為“十一五”科研重點課題(簡稱“性教育課題”)。課題組和“青艾工程”辦公室為同一機構。他們計劃用5年時間,幫助中國的一萬所初中、高中、職業技術學校和高等院校開展艾滋病防治教育課和性健康教育課。這個龐大的性教育工程,對普及性教育、提高中華民族的性健康和性文明水平,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總部設在美國紐約的國際華人醫學家心理學家聯合會(IACMSP)積極支持“青艾工程”。2006年11月,IACMSP常務理事會決議:在美國全國廣泛宣傳“青艾工程”,并組織募捐。IACMSP設立“青艾工程”美國總代理處,IACMSP新任理事長鄧明昱博士為總負責人。在美國設三個聯絡處,負責人為“青艾工程”總顧問。美國東部地區負責人:IACMSP常務理事兼秘書長、美國紐約銀行執行副總裁楊蕭桐博士;美國中部地區負責人:IACMSP常務理事、芝加哥大學醫學院教授何通川博士;美國西部地區負責人:IACMSP常務理事、加州南灣大學東方醫學學院教授王友平博士。

  5、國際中華性健康研究會和《國際中華性健康雜志》

  2005年,世界性學會(WorldAssociationforSexology)已更名為世界性健康學會(WorldAssociationforSexualEducation),旨在更好地為推動全世界人民的性健康生活而開展性教育和性學研究。為此,(美國紐約)國際華人醫學家心理學家聯合會的二級學會-“國際中華性學研究會”于2006年11月更名為“國際中華性健康研究會”(InternationalSocietyofChineseSexualityHealth,ISCSH),鄧明昱博士(美國)任會長,王友平博士(美國)、胡佩誠博士(中國大陸)、吳敏倫博士(香港)、晏涵文博士(台灣)任副會長,張銀俊碩士任中國聯絡部主任,李扁碩士任秘書長。《國際中華性學雜志》同時更名為《國際中華性健康雜志》(InternationalJournalofChineseSexualityHealth,IJCSH)。鄧明昱博士任總編輯,王友平博士、胡佩誠博士、吳敏倫博士、晏涵文博士任副總編輯,張銀俊碩士任執行主編,李扁碩士任編輯部主任。ISCSH将團結世界各國華人華裔性學家,促進中華性學研究和性健康事業與世界各國的交流、合作、發展,對不同年齡和不同人群開展多種形式的性教育,提高中華性學研究和性健康事業的國際地位,以造福人類。

  點擊查看更多青艾工程青年性學論壇當代性學鄧明昱相關文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