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倫古城的大門叫典禮門,高4米多,寬2米左右。門的上部是拱形結構,兩邊和殘存的城牆相連,門洞兩邊的牆上有黃、棕兩色琉璃磚制成的雄獅、公牛等圖像。這座城門建築得十分牢固,公元前568年波斯人在摧毀巴比倫古城時,隻有這座城門幸存下來。在千百年風雨剝蝕下,古城城牆已坍塌無存,唯獨這座城門依然完好如初。穿過城門是一條廣闊大道,上面鋪着灰色和粉紅色石子,大道兩旁的殘牆上現在還留着清晰可見的雄獅、公牛等圖像。尼布甲尼撒的王宮就在大道西邊。被人們稱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園”,就在南宮的東北角。
相傳,它是尼布甲尼撒二世為讓他的米底妻子賽米拉米斯公主,排憂解悶而興建的,可惜它早已不存在了。赫赫有名的巴别通天塔就聳立在大道的北面。巴别塔本是巴比倫古城裡,一座供奉巴比倫人的主神馬都克的神廟。塔的頂端是神殿。有一條石梯可以直通神殿,敬神時,穿着白色法衣的祭司在由樂器伴奏的合唱聲中登上塔頂。這座巴别塔就是《聖經・舊約》裡的巴别通天塔。
“巴别”這個詞是巴比倫文,意思是“神的大門”。由于它的讀音跟古希伯萊語中的“混亂”一詞相似,加上當時巴比倫城裡的居民講的遠不止一種語言,《聖經・舊約》的作者也就很容易把“語言混亂”與上帝對建塔的懲罰相聯系,編出上述的故事來了。巴比倫古城裡最早的巴别通天塔,在公元前689年亞述國王辛赫那裡布攻占巴比倫時就破壞了。新巴比倫王國建立後,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重建通天塔。他命令全國不分民族、不分地區都要派人來參加修塔。
尼布甲尼撒下令重建的巴别通天塔共有7層,總高90米,塔基的長度和寬度各為91米左右。在高聳入雲塔頂上,還建有壯觀的供奉馬都克主神的神殿,塔的四周是倉庫和祭司們的住房。在5000多年前,人們能建起這樣一座如此巍峨雄偉的通天塔,實在是人世間的一大奇迹。遺憾的是,巴别塔如今剩下的僅僅是一塊長滿了野草的方形大地基的殘迹了。
在波斯人徹底摧毀了巴比倫之後,人們對巴比倫通天塔仍然念念不忘。公元前331年,當亞曆山大大帝占領已經荒蕪的巴比倫後,他曾經想重建通天塔。但是,單單清除廢塔的磚瓦就需要一萬人工作兩個月。最後他隻好放棄了這個計劃。
千百年過去了,不知有多少人一直想找到巴比倫城的遺址。1899年3月,一批德國考古學家,在今天巴格達南面50多公裡的幼發拉底河畔,進行了持續10多年之久的大規模考古發掘工作,終于找到了已經失蹤兩千多年,由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公元前605年改建後的巴比倫古城遺址。考古學家們現在仍在巴比倫古城遺址上進行着發掘工作。許多宮殿、神廟、街道和住房已經漸漸露出地面。考古學家們正在和曆史學家、藝術家們一起,根據發掘出來的文物,複制古城巴比倫大多數建築物的原型,以便有朝一日能使這座人類宏偉的古城恢複舊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