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讓孩子自主解開未知世界

讓孩子自主解開未知世界

母嬰 更新时间:2025-01-27 04:26:37

  目錄:

  第一章:孩子不問時不要告訴他

  第二章:寶寶為何“沒大沒小”

  第三章:小兒春季要防這三類疾病

  很多家長都喜歡在寶寶出生之後,拼命的對寶寶關注一切知識。其實沒有這個必要。家長隻需在他最需要的時候提供給他最及時的指導和幫助,滿足他最渴望的要求就可以了。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詳細解釋一下吧!

  孩子不問時不要告訴他

  沙漠中行走饑渴難奈時得到的一滴甘霖,嚴寒的冬日大雪紛飛之時送來的一塊木炭,往往要比安居樂業、錦衣玉食時送來的美i味佳肴、奇珍異寶更令人刻骨銘心。人的心理學方面的感知覺特點都是一樣的,無論年齡大小,對于孩子同樣如此,在他最需要的時候提供給他最及時的指導和幫助,滿足他最渴望的要求,遠比他不需要時的給予更有價值。

  孩子一出生,世界在他的眼裡是全新的、陌生的、也是懵懂的,他們并不知道要從何處着手去開始他對新世界的探索之旅,一切都将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不需要計劃和人為。可是一切都會自然而然地開始和發生,餓了就給他吃,于是他逐漸會認識各種各樣的食物;渴了就喝,他自然會明白哪些是可以喝的哪些不可以;會走路了,他必然要走出去,見識到各種會走的、會飛的、會吃的、會生長的東西,那時他可能開始了他那内在動力十足的探索旅程,他開始打破砂鍋問到底,從此各種各樣的“為什麼”會挂在他的嘴上,似乎永遠沒完沒了,這個時候父母大人們千萬别煩,應該高興和慶幸,這是您的孩子主動學習的過程開始了,一定要像珍愛寶貝似的呵護您孩子此時探索的雙眼、雙手和心靈,萬萬不可拒絕他,更不能表示厭煩和生氣,他問什麼就告訴他什麼,沒有問到的就是他沒有關注到的,孩子不問時不要告訴他。

  父母在孩子出生之後,總是自以為是地認為,大千世界孩子不知道的東西太多了,總怕孩子吃虧、走彎路,總想讓孩子避免再吃自己吃過的苦、受自己受過的累、遭自己遭過的罪,更由于當今社會激烈的競争帶給人們社會、家庭方面的壓力,使得年輕的父母們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此總想給自己的孩子打造、計劃、安排一個幸福、美滿、成功的生涯,于是乎開始了填鴨式的學習,脫離甚至違背孩子意願地塑造和包裝自己的孩子,把孩子不知道的東西不厭其煩地告訴他,沒見過的想方設法讓他見見,甚至自己都沒做過、吃過、實現過的也都稀裡糊塗蜂湧而上讓孩子體驗體驗,但是卻忘了考慮:這一切的一切您的孩子他需要嗎?他向您問了嗎?他想了解嗎?

  世界神秘、廣博而奇妙,動物、植物,有生命的、無生命的,包羅萬象、千姿百态,更有浩瀚的宇宙有多少科學奧秘等着孩子們像走魔官似的充滿好奇和喜悅地去探索,讓孩子自然地睜開雙眼,用自己的雙手、雙腳,用自己的方式慢慢地去探索,不要過早、過快地向孩子揭開世界的謎底和宇宙神秘的面紗,否則當他們需要時那一切都不再新鮮、神奇,世界會在他們眼裡缺乏吸引力,會導緻他們過早地對周圍世界熟視無睹,失去興趣,所以孩子不問時不要告訴他。

  寶寶為何“沒大沒小”

  行為一:直呼家長挂名

  雖然有的家長對此持無所謂的态度,甚至鼓勵孩子直呼自己的名字,認為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但是從傳統育兒觀念來看,直呼姓名會顯得對長輩不和尊重。造成此種行為表現的原因剛開始都是來自孩子的模仿,尤其是在孩子語言學習階段,大人之間的稱呼方式很快會被告孩子習得。當這個稱呼從孩子口中蹦出的時候,大人會覺得好玩,甚至呼應孩子,無形中便鼓勵了孩子的這種行為。如果不及時予以引導,漸漸就會形成習慣。

  爸媽應對:語言學習階段出現這樣的情形,家長就要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稱呼用語了,要以稱呼對方“爸爸”、“媽媽”來引導孩子,不要等到孩子已經養成了直呼家長姓名的習慣時再來引導。當然,孩子偶爾直呼家長姓名,要視當時的情境而定。比如孩子興緻很高,有點小調皮也是可以接受的。

  行為二:故意跟大人對着幹

  三歲以上的孩子自我意識逐漸,形成并加強,開始有自己對事物的價值判斷和利益訴求,和大人的沖突也會增多,表現為不聽話、跟大人對着幹。尤其在公開場合有此種行為表現時,會讓大人很失面子,下不了台。分析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就會發現,很多是來自孩子對大人的不滿。不滿的原因有:受到了委屈、與大人觀點不一緻、要求沒有得到滿足、受到大人奚落、存在誤會等。

  爸媽應對:針對不同的原因要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關鍵是看“理”在哪一邊。如果的确是父母“無理”,比如父母說話出爾反爾、言行不一緻,那麼父母非但不能批評孩子,還要反思自身的問題。

  如果是孩子“無理”頂撞父母,父母要視無理取鬧的程度,分級别采取措施。最高級别:厲聲訓斥甚至打罵孩子(進入此級别的父母基本自己也已經失去了理性);第二級别:以嚴厲的口氣和态度批評孩子,告訴孩子這樣做的後果将會是什麼:第三級别:父母采取冷處理的方式,暫時把孩子晾在一邊;第四級别:父母以柔克剛,用慈祥來化解孩子的沖擊波。不管采取哪種級别的方式處理。最後都要進入一個環節,那就是在事後幫助孩子一起冷靜分析該起“無理頂撞”事件中“肇事方”的錯誤所在,提高孩子分辨是非和自我判斷的能力,同時也要教給孩子如何在合适的場合和時機來正确表達自己的情緒。

  行為三:對老人不尊重

  如果說孩子對父母有點忌憚,不敢輕舉妄動的話,那麼有時在對寵愛他們的老人身上,往往會有不尊重的舉動。祖輩和孩子之間都是隔代親,祖輩對孩子的親往往是沒有原則的,這樣讓孩子不斷地單方面索取祖輩對他無私的愛,他會覺得這一切都是應得的,不懂得珍惜。漸漸地,孩子稍有不滿就會發洩到祖輩身上,表現得沒規矩。

  爸媽應對:首先,要做好尊老的表率,有意識地經常在孩子面前表達對老人的尊重。其次,和老人達成共識,結成統一聯盟,明确必要的規矩,讓老人把愛放在心裡。再次,利用家庭日、生日會等活動契機,讓孩子有機會表達對祖輩的尊敬和關愛,進行正面引導和鼓勵。

  行為四:舉止不文明,人來瘋

  這種行為較多出現在公開場合或客人到訪時,孩子變得很興奮,行為舉止和平時不一樣,誰的話也不聽,不懂禮貌,亂說話,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人來瘋”。孩子有“人來瘋”的行為表現,主要是平時出席這樣場合的機會太少了,太想要表現自己來引起大家的關注:或者是平時受到的約束太多,父母礙于情面又不便在公開場合過多管束孩子,給了孩子徹底發洩一下的可乘之機。

  爸媽應對:事前,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父母可以在出席活動或客人來訪前,和孩子做一次交流,提出禮貌舉止的要求,也就是打預防針和約法三章。

  事中,如果孩子出現“人來瘋”的舉止,父母盡量不要在公開場合嚴厲批評孩子,以免在客人面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可以用眼神或語言提醒孩子注意舉止,告訴他不要忘記事前的約定。事後,要對孩子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價,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夠,這樣的分析有助于孩子明白下次怎樣可以做得更好。

  小兒春季要防這三類疾病

  春季是小兒一年中最容易得病的季節,家長應針對孩子的體質狀況,有的放矢地做好預防工作。春季疾病大緻可分為三類。

  呼吸道傳染病

  呼吸道疾病包括過敏性和感染性疾病,如麻疹、風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腦及哮喘、感冒等,還有可能直接引發其他系統的嚴重病變,如并發腦膜炎、胰腺炎、睾丸炎、心肌炎、敗血症等。要為孩子建立牢固的防病屏障,就要從重點保護呼吸道開始,截斷細菌、病毒進入人體内的傳播途徑。

  對策:由于呼吸道傳染病大多通過飛沫由空氣傳播,故預防此類疾病要加強幼兒的體育鍛煉,提高幼兒抗病能力;保持室内空氣流通和一定濕度;傳染病流行期間,盡量少出入人多空氣污濁的公共場所;按時按規定給孩子進行預防接種(水痘疫苗、風疹疫苗、腮腺炎疫苗等),防患于未然。

  過敏性疾病

  過敏性疾病包括過敏性鼻炎、哮喘、接觸性皮炎、濕疹以及過敏性紫癜等。這類疾病一方面與小兒自身的體質有關,另一方面與春季彌散于空氣中的易引起過敏的粉塵(如花粉)有關。對花粉過敏者,最好少去花草樹木茂盛的地方。此外,春季螨蟲比較活躍,螨蟲叮咬人後除導緻局部瘙癢外,也易造成少數人對螨蛋白過敏而引起哮喘、濕疹或紫癜。

  對策:對花粉過敏者,最好少去花草樹木茂盛的地方。對那些保管了一冬的衣物,在穿用之前務必在日光下暴曬,以減少螨蟲叮咬及螨蟲過敏。

  維生素缺乏症

  春季水果和蔬菜品種較少,易使正在生長發育的孩子出現維生素B、C缺乏症。其中缺乏維生素B族易引起消化不良、口角炎、舌炎等疾病,缺乏維生素C可緻下肢腫脹、疼痛及齒龈出血。另外,春季也是小兒佝偻病的多發時期。

  對策:家長要合理調整飲食結構,盡可能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入,并鼓勵小兒适當外出活動,多曬太陽,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

  結語:随着年齡的增長孩子自我意識逐漸,形成并加強,就會有自己對事物的價值判斷和利益訴求。所以說正确的教育方式還是很重要的。(文章原載于《健康文摘》,刊号:2012.02,作者:/張少玫,陳慧,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庫知識百科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