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的發育依賴于腦及感知的發育,由于嬰兒期中央前回的發育主要在肩、頸部代表區,第二年主要在手代表區,故嬰兒擡頭,坐等發育先于手的精細動作。視感知發育可促進運動的發育,給嬰兒以适宜的刺激是有利的。
某些無條件反射為運動的發育有密切關系,它們或構成随意運動的基礎,或者阻礙随意運動。例如嬰兒學走是以新生兒仰卧時的踢腿和扶立時的踏步反射為基礎,而擁抱反射、緊張性頸反射及握持反射則必須首先消退,然後嬰兒方能随意翻身或握物。檢查這些反射的存在和消失,除診斷神經系統疾病及評價神經系統的發育以外,尚對嬰兒運動發育的了解有重要意義。
[哺乳行為]
正常新生兒有強烈的覓食和吸吮反射。生後2—3個月内,無條件反射漸為随意動作所代替或修改,原來引起哺乳行為的溫度覺及嗅覺刺激漸由視覺來取代。2—3個月開始,小兒常用唇和舌來探索環境,4個月時當眼、手、口動作協調時,更喜用口探索物品及吮手指。
吸吮、吞咽和呼吸能很好的協調起來是嬰兒的特點。但在新生兒不能将口唇緊密含住奶頭,故常吸乳時将大量空氣咽下。在最初2—3個月,吞咽屬純反射動作,乳液要流在舌根部才被吞咽,口腔前部的食物則被用舌吐出。3個月小兒能将糊狀食物用舌從口腔前部送至咽部,此時才可能較順利地喂給米糊。
[平衡與大運動]
大運動包括頸肌及腰肌的平衡能力以及爬、行走、跑、擲、跳等。
1.擡頭 初生新生兒頸肌完全無力,在從仰卧位扶至坐位時頸肌僅有短暫的張力增高。其後須部肌張力增強,故小兒首先能在俯卧時抑頭。
檢查從仰卧位扶起時的頸肌張力,3個月小兒頭仍稍後垂,4個月時頭、頸、軀幹可維持在一個平面上。檢查扶坐時的頸肌張力,2個月的嬰兒扶坐時隻能間歇的勉強地仰頭,4個月時才基本上能自由擡頭。在俯卧位,1個月時,下颏能短暫地離開桌面擡起,2個月時頭能經常保持在中線上,下颏可離開桌面呈45度,3個月時,下颏和肩部均可擡起離開桌面部與桌面達成45度—90度,上肢可撐起支持部分體重,胸部離開桌面。4個月時胸部離開桌面,面部與桌面角度呈90度。
2.坐 新生兒扶至坐位時頭完全下垂,1個月時,由于腰肌無力,扶坐時背脊形成半圓形。3個月坐時腰呈弧形拾頭達數秒。4個月坐時頭不再後垂,在坐位時搖晃軀體,頭随之搖擺不定。這時背部僅在腰部出現彎曲。5個月依倚而坐時能直起腰部,頭不再搖擺不定。6個月時拉其手能從仰卧位坐起,能自己用手向前撐着坐,可坐在嬰兒車或有圍欄的椅子上。7個月獨坐,但有時兩手向門前支撐。8個月不用手支撐可獨坐。9個月能坐穩,往前方傾斜時能保持平衡而不倒。10—11個月,能坐得很穩,并能改變姿勢,可由坐位改成俯卧位,或由俯卧位位改成坐位,12個月在坐位時能左右旋轉去取物而不跌倒。
3.爬 新生兒俯卧位時反射性匍匐動作。俯卧位的小兒,1個月時在前庭扶正反射(righting reflex)及上肢支撐反射的作用下,能以肘撐也身軀,并交替向前伸手試圖抓取于不能及的物體,這是匍匐動作的開始。2個月時能在俯卧位交替踢腿。3—4個月時可用肘支撐上身達數分鐘之久。7—9個月嬰兒能用手支撐胸腹使身體離開床面,有時能在原地轉動。8—9個月時能用上肢往前爬。一歲嬰兒爬時可手膝并用,少數喜用手及足撐起全身爬或坐着滑動臀部向前移動。一歲半會爬台階。爬對小兒胸臂部發育及提早接觸環境有幫助。
4.站立和行走 新生兒期可引出踏步反射,2—3個月時當扶至立位時,髋、膝關節彎曲;6個月當呈立位時,兩下肢可支持其體重;7個月扶站時,小兒能高興的蹦跳;9個月時可扶站;11個月可扶欄獨腳站,或作蟹行,此時攙着兩手能向前走;13個月能獨走,但兩下肢分開,基底很寬,每步的距離、大小、方向也不一緻,肩部外展,肘彎曲。15個月能爬樓梯,可自己站起,站得很穩,繞物體轉彎時還不靈活。行走時不能突然止步,可自己上下樓梯(每個台階需先後用兩隻腳去踏)。能拾起地上的東西而自己不跌倒。2歲時步态較穩,但仍需眼的協調,2—3歲能跑,但不能迅速起步及停止。上台階時可一步一個。能獨腳站立數秒鐘,4.5-5歲能快步奔跑,并伴有手臂的協調擺動。
5.跳 跳的動作從兩足交替走下台階為開始(約1.5歲時),此時也能用一腳跨過低障礙物。2歲時能并足躍下一級台階,也能并足往前跳一步及原地跳躍。3歲時能用一腳跳過低降礙物。約2/3的小兒在4.5歲時能跳穩。
2.5—3.5歲時開始用獨腳向前連續跳1—3步,5歲時可連跳8—10步,6.5歲時才能較好地蹦跳及奔跑。
【細動作及适應性動作】 細動作指手指的精細操作,細動作需要視感知的協調。在描述及測驗嬰幼兒發育時,常把與适應環境有關的運動稱為“适應性”發育,如抓取玩具、塗繪、疊方木等。把自理生活(如扣紐扣、系鞋帶)及對人反應(如捏緊玩具不讓奪走)中适用的細動作稱為“個人—社會”發育。
新生兒時期可引出握持反射,持續2—3個月,握持反射消失後小兒才能有意識的握物。小兒上肢肌張力降低,才能開始手的捏弄動作。
由于3—4個月小兒手眼不協調,故小兒常不能準确抓住近處的物體;5—6個月之前腰、手不能協調,故不能彎腰抓取伸手不能及的面前物體。6—7個月時能彎腰伸手拿取較遠處物體,并将物體在兩手間互相傳遞。9個月時小兒能随意放掉或扔掉手中物體,約15個月時小兒能正确地将二塊2.5cm立方木塊疊起來,2歲時能疊6塊,說明眼手協調已有進步。
小兒用手握物有一定的規律:①小兒先用手掌尺側握物,後用撓側,再用手指;②先用中指對掌心一把抓,後用拇指對食指鉗捏;③先能握物,後能主動放松。
手的捏握動作可促進小兒發育,并能反應小兒的認識水平。
細動作的發育進程如下:
1—4周:手常常握得很緊,抱坐時可揮臂試碰視力所及的物體。
1—3個月:看眼前或手中的物體。在3個月時,手經常呈張開姿勢,可握住放于手中的長棒達數秒鐘。
2—4個月:看見物體時全身亂動,并企圖抓住,但判斷不準,手常常伸過了物體,碰擊桌上或懸挂着的物體,玩弄雙手,交替看手及手中的物體。
4—5個月:能緩慢地将手伸向物體,主動握物,但動作不協調、不準确,常用雙手去抓。
4—12個月:小兒把抓到的物品常放到嘴中。
5—8個月:用手掌握物。
6—9個月:用幾個手指抓握,6個月後常喜觸弄可變形,能發聲及形狀、顔色新鮮的物體;出現捏、敲等探索性活動。
9個月:可拇食指對指取物,可放下或扔掉手中的物體。
12—15個月:可用匙取食,不再把東西放在口中,可幾頁幾頁地翻書。
18個月:疊2—3塊立方木塊(邊長為2,5cm的正方體)。
2歲:能用杯飲水,可用筷子進膳,能拉去已解開的外衣,會轉門把,疊5—6塊立方木塊,會一頁一頁地翻書。
2.5歲:會穿短襪或便鞋,疊8塊立方木塊,可把鉛筆握在手中,手呈拳狀。
3歲:會披衣、解紐扣、穿算盤珠,能用三塊立方木塊“搭橋”。
4歲:基本會自己穿衣。
繪畫與書寫:繪畫和書寫需要手的精細動作和良好的眼手協調,但在幼年,它們與其它技能相比更受練習的影響。繪畫能力的發育經過亂塗,繪線圖(如線、繪幾何圖形),合并與集合(合并2或3個以上的線圖成平面圖)和繪畫四個階段。
約在12一15個月時,給以蠟筆小兒會在紙上亂畫,然後能畫水平線或垂直線,逐漸出現線條的重複。約1.5歲稍能控制塗劃速度,開始畫曲線,偶成環形,繼而喜歡塗螺旋形以及重疊的圓圈。約3歲時進入了繪圖階段,先繪不象樣的圓形,以後按順序金繪方、三角、矩形、菱形等。約4—5歲開始進入合并與集合階段,用圓代表太陽或人面,以三角形代表房屋等,此乃繪畫的開始。畫人像的技能除需繪線圖及合并、集合的技能外,還需觀察及自身認識的能力。3歲以上小兒繪人體的部位數約為月齡減去34之差除以2,5。如4歲時能繪(48—34)÷2.5,約為5—6個部位。塗、繪的發育進程見表1-16。
表l—16 小兒塗、繪發育進程
年齡 表現
1-2歲 亂塗,重複地塗放射線或圓圈
2歲 在紙上多處塗多線條或單線條的無規則交叉或其它式樣
3歲 可能會繪不象樣的“十”字形,繪有界限的圓(如半圓、圓等),繪不象樣的太陽或人面
4歲 開始應用線圖的合并與集合,繪拟似的房屋、舟車,繪人體的五部分,可能畫方形
5歲 繪動物及樹
6歲 繪三角形
7—8歲 繪菱形
9—10歲 繪立體性幾何形。
10歲 繪圓筒形及一條垂直邊在前的立方形
小兒開始寫阿拉伯數字時基線不整齊,5歲時寫的字多為1.5~2.5cm高,筆劃方向可發生左右或上下颠倒,如9寫成6或p,寫兩位數時有時先後填倒,即先寫個位數後寫十位數,或數位颠倒。7歲時能寫4—6mm大小的數字,但基線還不整齊,偶可發生左右或上下颠倒。寫漢字需具有線及圖的合并和集合能力。我國多數6歲兒童及少數5歲兒童能學寫結構較簡單的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