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嬰兒期沒有長出牙來,口腔功能沒有發展好,家長認為嚼過的食物給孩子進食會更容易消化吸收,也比在案闆、研磨器上弄碎食物更方便。至今,有些家長也時常這樣喂養嬰幼兒。殊不知,嚼喂孩子壞處多多,對寶寶的身體健康、口腔功能的發展等都非常不利。
危害一:傳播疾病
大人的口腔内、唾液中可能含有多種緻病菌,但自己沒有外在的疾病症狀。而兒童的抵抗力相對較低,吃了摻有這些病原體的食物也許就會引起相應的感染。如許多成人消化道存在的幽門螺杆菌會通過唾液傳播;乙型肝炎病毒雖然不是經消化道傳播的,但如果乙肝病毒攜帶者的口腔牙龈有出血,也有可能通過“嚼喂”緻使嬰兒感染。如果大人處于感冒初期,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嚼喂食物給寶寶進食,也有可能引起寶寶的呼吸道感染。
危害二:有礙口腔功能發展
處于轉奶期的嬰幼兒,需要從泥狀食品逐漸過渡到半固體食品、固體食品。輔食添加從細到粗對寶寶的咀嚼、吞咽、啃咬、撕拉等各種口腔功能的鍛煉非常重要。口腔功能的發展,不僅保證營養物質的攝入,對牙齒的萌出、下颌骨的發育以及神經系統的發育意義也很大。咀嚼過的食物常常過于細軟,孩子根本沒有機會發展其口腔功能,有些孩子甚至2歲以後還流口水,對稍硬的食物也難以接受。
危害三:牙齒發育不良
從細到粗、從稀到稠,循序漸進地添加食物,孩子口腔才能有充分的咀嚼機會,牙齒的萌出才更順利,下颌骨和面部肌肉随之也會發育得更完善。兒童口腔科醫生常常會有這樣的感歎:孩子營養越來越好,食物越來越過于精細,牙齒需要正畸的兒童也越來越多。因為恒牙比乳牙大,換牙時口腔需要更多的地方容納恒牙,如果兒童進食的食物一直過于精細,口腔的骨骼尤其是颌骨發育就會不良。過小的颌骨容納不了恒牙,萌出後就會歪七扭八地擠在一起。從這個角度看,咀嚼還有美容的功效呢。
正解:讓孩子多動口
我們常教育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動手,在進食方面,也應該如此。
咀嚼食物不僅僅是一個食物經口腔消化的過程,它同時還會促進胃腸消化液的分泌。這樣,當食物進入胃腸時,已經有準備好的胃腸道消化酶等着去進一步消化它了。如果欠缺了咀嚼,這些食物反而會增加胃腸負擔。對孩子的來說,長期吃嚼喂的食物,就像老吃“湯泡飯”一樣,對其消化功能有着不可小觑的不良影響。因此,要多給孩子自己動口的機會。
當然,對于确實較硬而難以進食的食物,就不能随意塞進孩子的嘴裡。應該通過研磨等方式來弄碎食物,同時注意餐具衛生,另外,食物也有一個從細到粗逐漸過渡的過程。隻有這樣,孩子的口腔才能更衛生、口腔功能發展也會更完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