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的美國人甯願一年不做愛,也不能一天不上網;中國30% 的中年夫妻因為壓力大放棄了做愛;而在日本,50% 的已婚者幾乎沒有性生活,很多人給出的原因居然是“太麻煩了”。
我們所在的世界,對性的理解也許尚不完美,但對性愛的寬容度絕對可以排進人類文明史的前茅。任何時間、任何種族,甚至任何性别間的“啪啪啪”都是被允許的。然而,前所未有的自由帶來前所未有的迷惑和忐忑:突然間,很多人不想做愛了!
如果說,柏拉圖主義者或藝術家們喜歡玩什麼“無性愛”,我們多少可以理解。畢竟人家喜歡追求精神享受,不是嗎?草間彌生跟她超現實主義藝術家男友約瑟夫·康奈爾(Joseph Cornell) 談了十年的戀愛,倆人甚至脫光光畫彼此的身體,但就是不做愛!這當然跟約瑟夫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有關,但據說他母親從小灌輸的“女人是污穢”的觀念也不無影響。有一次,草間彌生跟約瑟夫正在草坪上忘情親吻,一桶冷水從天而降,而被澆醒了的約瑟夫非但沒有責怪始作俑者——他的母親,反而追着媽媽道歉去了!
倒不是隻有西方人才如此奇葩,蔡琴與前夫楊德昌的一段無性婚姻說明了在這件事上,文化差異似乎被彌補了不少。婚姻開始之時,楊德昌以不影響事業發展為由,要求保持柏拉圖式戀愛。然而諷刺的是,十年後,這段婚姻卻以楊德昌的外遇告終。可見,想不想“性福”、跟誰一起才“性福”的确是件很深奧的事情。
事實上,性愛一直被視為人類最原始的欲望和動力。敦煌壁畫上赫然表演着明王和明妃愛愛的過程,《雲謠集·漁歌子》中的“胸上雪,從君咬”更是顯露了我們的前輩對性是多麼的接納與享受。而心理學家馬斯洛則明明白白地提出了,性與呼吸、飲食一樣,屬于人最基本的需要,如果滿足不了,其他一切免談!
然而,現在很多人的無性生活挑戰了這條經典理論。他們說:我們不要性,一樣活得很好。甚至,更好!
數據:無性趨勢遍布全球
日本
日本某安全套橡膠廠商發表了一項調查:日本已婚者中已經有近50% 的人幾乎沒有性生活。
50%NO SEX LIFE
40 至50 歲的男性中,超過60% 的人沒有性生活。
性生活的數量上,未婚者平均每月4.1 次,已婚者僅為1.7 次,幾乎減半。
英國
第3 次《性觀念及性生活型态之國家研究》(NationalSurvey of Sexual Attitudesand Lifestyles,簡稱Natsal)發現,16 至44 歲的民衆平均每個月發生性行為不到5 次,少于2000 年的研究結果(男性平均1個月發生6.2次性愛,女性6.3 次)。
“沒興趣”
性趣缺缺是英國人不愛愛的重要原因:14.9% 的男性缺乏性緻,而女性中“沒性趣”的則高達34.2%。
美國
21%的美國人為了保持能夠上網的狀态,甯肯一年沒有性生活。其中,甯選網絡不做愛的比例,在女性受訪者裡高達46%,而男性受訪者則是30%。
46%
30%
甯選網絡不做愛
中國
對北京、廣州等10 個大城市共32906 人進行的訪問調查顯示,30% 的中年夫妻因家庭和工作的壓力放棄性生活。
45%的女性受訪者說丈夫患有性功能障礙,其中76% 的人對此感到很失落。
46%的受訪者認為令人滿意的性生活能夠使夫妻更加親密,而大多數夫妻則坦言婚後性生活越來越糟糕。
41%的中年夫妻僅在孩子不在家的時候接吻或擁抱。
“下半身動物”改邪歸正了?
我們一直諷刺說,男人都是“下半身思考的動物”。然而,越來越多的數據證明,這些動物似乎正在失去他們的原始沖動。
在中國,傳統的三十而立正在被逐漸打破,很多三十歲以上的單身男性仍然選擇與父母同住,這造成了一種結果,那就是宅到沒女友,宅到沒“性福”。
放眼世界,也并不是隻有中國有此趨勢。2010 年,德國統計局就男性生活狀況做的調查顯示,德國超過四分之一的男人未婚且與父母同住;而在我們認為性開放度驚人的鄰國日本,粗略估計也有1300萬未婚成人蹭着父母的居所。日本兩性關系輔導員艾青山女士在一篇采訪報道中說,“有些男性不能與異性有任何身體上的接觸。如果我觸碰他們,他們就會感到畏懼。”
男人們的這些表現折射出,他們中很大一部分人的心理狀态還處于嬰幼兒時期。
所以,他們隻關注自己的喜好,不願意承擔家庭責任,喜歡手機遊戲勝過喜歡女人的身體,也就順理成章了——你見過哪個小男孩愛美女勝過愛糖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