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寶寶吃什麼肉更營養?

寶寶吃什麼肉更營養?

母嬰 更新时间:2024-06-27 04:51:52

  牛肉

  牛肉因性微溫,因此一年四季均可食用,而且各種體質的寶寶都可以吃。中醫認為它能補脾胃、強筋骨,對身體瘦弱、貧血的寶寶更為适宜。

  牛肉的蛋白質含量高達20%,富含血紅素鐵,是補血的好食品。同時,鋅、硒等微量元素和B族維生素含量也比較高。普通牛肉脂肪含量平均低于6%,但是“肥牛肉”的脂肪含量可達30%以上。如果寶寶已經有點胖,不要經常帶他去涮肥牛。

  食用方法:如果寶寶較胖,要限制脂肪和熱量的攝入,最好選擇醬牛肉,其次是清炖牛肉。如果寶寶不胖,那麼可以選擇紅燒、炒等方法。但夏天不宜吃涮肥牛。

  雞肉

  雞肉性微溫,一年四季均可食用,但以冬春食用最好。各種體質的寶寶也都可以吃雞肉。中醫上認為雞肉補中益氣,對身體較弱、食欲不好的寶寶更為适宜。

  雞肉的蛋白質含量達20%,含鐵量低于牛羊肉,微量元素較為豐富。在各種B族維生素中,尼克酸的含量最高。烏雞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比普通雞更高。去皮土雞肉的脂肪含量僅有5%左右,而烏雞更低,通常為3%。但是,育肥雞的脂肪含量較高,可達10%-20%。

  食用方法:雞肉各部位肉質均十分柔嫩,适合各種烹調方式。為了保持雞肉低脂肪的優點,不妨選擇較為清爽的烹調方式,如白斬雞、清炖雞、氣鍋雞等;如果希望促進寶寶食欲,也可以選擇咖喱雞、烤雞、燒雞、小炒雞、口水雞等。但是,香酥雞、辣子雞、炸雞一類烹調方式需要經過油炸,不僅損失營養成分,而且熱量過高,不利健康。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雞湯内所含的營養成分遠低于雞肉,媽媽不能因為寶寶喝了雞湯便感覺營養足夠了。

  羊肉

  羊肉因性溫熱,因此最好在冬春季食用。但是如果寶寶怕冷而瘦弱,夏天也可以常吃。經常“上火”怕熱的寶寶夏秋應當少吃羊肉。中醫認為羊肉益氣補虛,适合虛寒體質的寶寶。身體瘦弱、怕冷、吃涼東西後容易胃痛、腹瀉的寶寶最适合吃羊肉。如果寶寶身體怕熱、吃涼東西感覺舒服、經常大便燥結,則要少吃羊肉。

  羊肉的蛋白質、維生素含量與牛肉接近,富含血紅素鐵,也是補血的好食品。普通羊肉脂肪含量稍高于牛肉,平均可達14%,用來做涮羊肉的“肥羊片”脂肪含量可超過30%。如果寶寶體瘦怕冷,在冬天帶寶寶去吃涮羊肉是個好主意。

  食用方法:加蘿蔔等蔬菜配料烹成的清炖羊肉幾乎适合所有的寶寶。烤羊肉和孜然羊肉适合不容易上火的寶寶。消化不良和脾胃比較虛弱的寶寶要注意,一定不能吃冷羊肉,要趁熱吃。

  豬肉

  豬肉性平,因此一年四季均可食用,而且适合各種體質的寶寶。相對更适合較瘦的寶寶,較胖的寶寶要适當控制。

  豬肉的蛋白質含量低于其他肉類,平均為15%左右。血紅素鐵含量不及牛羊肉,但比雞鴨肉多。微量元素含量較為豐富,維生素B1含量在各種肉當中最高,也含有磷脂,對大腦思維發育有益。豬肉在各種肉類當中脂肪含量最高,瘦肉也可達20%以上,但是各部位差異較大。如果寶寶已經有點胖,應當适當控制豬肉的食用量。

  食用方法:豬肉本身油脂較高,所以最好不用煎炸一類的烹調方法。如果能選擇清炖、烤、煮等方法最好,炒食時應控制放油量。肉餡和灌腸通常要加入較多肥肉糜以保持細嫩口感,所以應當适當控制加了肉餡的食品。

  鴨肉

  鴨肉性質偏涼,最适合夏秋季節食用。容易上火、燥熱、咽幹口渴的寶寶可以用鴨肉代替雞肉,起到清補作用。中醫上認為鴨肉有滋陰補血的效果。

  鴨肉的蛋白質含量略低于雞肉,在16%左右。鐵含量低于牛羊肉,略高于雞肉。普通鴨的脂肪含量略高于雞肉,約為7%-10%,但低于豬肉。北京烤鴨經過填飼育肥,脂肪含量可達38%。如果寶寶已經有點胖,不要經常帶寶寶去吃烤鴨。水鴨的脂肪當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比雞油更高,故而營養價值也較高。

  食用方法:如果寶寶經常上火,可以選擇清炖鴨,或者鹽水鴨等烹調方法。醬鴨和燒鴨的脂肪含量也不高,适合各類人食用。油炸的“饞嘴鴨”和含油脂過高的烤鴨則要适當控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