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自制支具有效矯正寶寶O形腿

自制支具有效矯正寶寶O形腿

母嬰 更新时间:2025-11-24 08:59:27

  目錄

  第一章:自制支具矯正O形腿

  第二章:寶寶O形腿和子宮裡姿勢有關

  第三章:預防寶寶O形腿該怎麼做

  做爸爸媽媽的最害怕的就是寶寶出現O形腿的情況,嚴重影響寶寶的外在形象。那麼,寶寶O形腿的原因有哪些呢?如何預防O形腿?下面就來和小編一起盤點育兒知識,揭秘預防寶寶O形腿方法。

  自制支具矯正O形腿

  朋友阿明滿面愁容地帶着他2歲的兒子向我咨詢,原來他發現兒子走路時老是腳向内翻,兩個膝關節間的空隙明顯增大,像個扁扁的“O”形,将來會不會殘廢啊?

  我仔細地查看了孩子的下肢,發現的确如阿明所擔心的那樣,他兒子的兩個膝關節不同于同齡的兒童,兩個膝關節的間隙足足可以容下一個成人拳頭。我告訴他,這就是人們常說的

  “羅圈腿”,或稱為O形腿,常見于 6個月至3歲的嬰幼兒,多是因為小兒缺乏足夠的陽光照射,進食蛋、奶、肝、魚過少及營養不良或慢性腹瀉等,緻使體内維生素D和鈣質供給不足,最後發展成O形褪。

  自測寶寶O形腿

  當父母發現寶寶有O形腿的迹象時,自己在家通過測量雙膝關節之間的距離就可以大體判斷一下寶寶O形腿的輕重了。測量時讓寶寶坐位或平躺,讓他(她)的下肢自然并攏,踝關節

  的内側(内踝)靠攏,當雙膝關節可同時靠攏時則為正常。雙膝間距達以下數值時則考慮為O形腿,(1歲到l歲半的幼兒雙膝間距》2.0cm、1歲半到2歲的幼兒雙膝間距》1.5cm、2歲以

  上的幼兒雙膝間距》1.0cm),父母應該帶孩子到正規醫院的骨科去看醫生。

  手術矯正四歲左右

  新生兒及嬰兒的下肢(包括大腿和小腿)輕度或中度的向内彎曲是正常的,這可能是下肢在宮腔内體位的延續現象。兒童正常發育生長過程如果不出現任何的幹擾因素。随着站立和

  運動的發育,下肢向内彎曲能夠自動獲得矯王。

  如果發現孩子出現了O形腿,畸形角度較大,超過機體本身的自我矯正能力時,就必須借助外力才能恢複至正常,早期幹預治療,越早治療變效果越佳.基本不會遺留後遺症i。

  實際上,随着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嬰幼兒營養支持的加強,真正需要外界幹預治療的O形腿患者是很少的,發現了寶寶有O形腿的父母也不要太過于擔心。例如兒童佝偻病後遺症所

  緻輕度O形腿無需治療,長大後會自行消失或減輕。有少一部分則是因患有其他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胫内翻等和重度O形腿的患兒,一般在4歲左右即可考慮骨科手術矯形治療,因

  為4歲以後由于骨質逐漸硬化,矯治難度加大,手術效果也不比4歲以前好。

  輕度患兒多按摩

  對于輕度的3歲以下的患兒,父母可以選擇平日在補充足量的維生素D和鈣劑的同時多次按摩患兒的雙下肢:在膝關節周圍擦一下潤滑油,用一手握患肢的踝部,另一手放在畸形部位

  的凸側,輕柔反複地反方向用力按壓、矯正畸形,每天做2-3次,每次50遍,治療期為1年半到2年。

  自制矯正支具

  “O”形腿的“支具”治療應選擇 在适當的年齡,一般認為2~4歲的 幼兒最合适,嚴重者可提前至1-2歲,因為此時期的嬰幼兒骨髂發育迅速,且骨髂的柔韌性和可塑性最好。

  一般來講,适合幼兒O形腿矯形的家庭自制“支具”有兩種,一種是夾闆矯正法,另一種是布帶捆綁矯正法:

  夾闆矯正法:多用于單側肢體畸形者。準備2條術質夾闆或柳樹皮或輕金屬夾闆,長度為患兒髋關節至足底長度再加1.5-2cm,寬3.5~4.Ocm,厚1.5 - 2.0 cm(視木質軟硬而定),兩端

  的橫斷截面加工成内凹的半圓形,所有棱角打磨光滑。夾闆放置于肢體的外側,夾闆與膝部間放一厚度約1.5~2.0cm面墊或海面,以保護皮膚不被夾闆磨損;夾闆的兩端用l0cm寬的布

  帶将夾闆與肢體纏在一起,用力适當,由輕到重,定期調整布帶的力量,以患兒能夠耐受為度:

  布帶捆綁矯正法:适用于雙側畸形者。在兩個内踝(骨性突起)間加一厚度約1.5~2.0cm棉墊或海綿,在兩膝部用l0cm寬的寬布帶捆紮緊。

  夾闆固定或布帶捆綁矯正矯治期一般為3個月,下肢畸形逐漸好轉,而畸形嚴重或年齡較大(超過3歲)的兒童應适當延長矯治期,當矯冶至膝問距《0.5 cm時即可停止夾闆矯治。若經

  過3個月的矯形,O形腿改善不明顯或的确很嚴重的O形腿,就應該到醫院請骨科醫生詳細診斷和采取适當的治療措施了。

  夾闆或布帶捆綁嚣固切忌過緊,矯治期間原則上下肢不能負重,要求夾闆每天24小時固定。根據情況,每天可分早晚兩次松解夾闆或布帶,對下肢進行按摩和活動。

  父母切忌讓寶寶過早、過久地站立和學步,腿部力量不能過度承受身體重量,容易引起腿的變形,應遵循幼兒生長發育的自然規律。

  寶寶O形腿和子宮裡姿勢有關

  據了解,一位名為軍媽的網友在寶寶村發帖求助:她的寶寶從一出生起,家裡的大人就覺得他有點O形腿。不過軍媽的同事告訴她自己的寶寶生下時也這樣,等到長大一些就好了。

  可是眼看着快2歲的孩子依然還有點O形腿,不免讓軍媽又再一次陷入擔心之中。是不是要趁早為他做點什麼矯正治療?看看寶寶村的專家是如何認為的吧。

  和其他孩子一樣,你的寶寶生下來時的O形腿,可能是由于他在子宮裡的姿勢所造成的。

  O形腿在寶寶開始能夠站立或走路時會變得更明顯,但随着腿部變得有力量能承擔體重時,它們就會開始變直了。到孩子3歲時,就應該看起來不再是O形腿了。等到六七歲的時候,他的雙腿就已經成型并會保持這個形狀至成年。

  現在你的孩子剛剛2歲,可能看起來還是有點O形腿,但應該比嬰兒期有所改善。如果他到3歲時O形腿還是很明顯,你就應該帶他去看醫生。

  特别是如果你覺得孩子的腿彎得嚴重、隻有一條腿彎或情況沒有好轉反而更糟時。如果隻是因為維生素缺乏所導緻的O形腿,那醫生會給他開些維生素的處方。

  通常來說,O形腿基本不需要治療。但在極少數情況下,需要通過外科手術來矯正嚴重的彎曲。不過,大多數專家都不建議使用矯正支架或矯正鞋,因為這樣不但會導緻孩子身體發育方面的問題,而且還會影響孩子在未來成長中的情緒和心理健康。

  預防寶寶O形腿該怎麼做

  定期到醫院體檢

  寶寶患了“O型腿”或“X型腿”,長到幾歲時将變得難以矯正?朱微微表示,2歲半後,開始進入佝偻病後遺症期,如果是因缺乏維生素D導緻“O型腿”或“X型腿”的孩子,到了2歲半後,便很難通過藥物糾正了。

  因此,對于3歲前的寶寶,多補充維生素D是預防“O型腿”或“X型腿”的重要方法。

  由于孩子的腿型處在變化的發育過程中,很多媽媽不易判斷自己的寶寶是否患上了“O型腿”或“X型腿”。朱微微建議,3歲内的嬰兒要定期到醫院進行體檢,3年内至少體檢8次。

  不過早學站立和走路,不長時間保持一個方向的睡姿或坐姿,都是預防寶寶患“O型腿”或“X型腿”要注意的事項。

  總結:雖說有手術可以治療寶寶O形腿,但是手術的會使寶寶痛苦爸媽揪心,以上小編為您盤點的自制支具矯正O形腿的方法趕緊來嘗試一下吧。最主要的還是要做好寶寶O形腿的預防工作。(文章原載于《家庭保健》,刊号:2012年2月号,作者:高彥平,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庫知識百科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