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谷雨時節該如何保健 谷雨節氣養生

谷雨時節該如何保健 谷雨節氣養生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6 16:50:49

  谷雨是春天裡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氣溫一般都是在15攝氏度左右,有人經常說15度是春捂的臨界點。什麼叫春捂大家應該都知道,春捂的臨界點就是這個節氣還是不适宜過早的減少衣物的。那麼谷雨節氣養生還有哪些注意點呢?下文将為您一一解答。

  民間俗諺“春雨貴如油”說的就是谷雨時節,也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谷雨也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是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陽到達黃經30°時。此時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最需要雨水的滋潤,所以說在這個春季将盡、夏季将至的季節,池塘裡的浮萍開始生長,春茶也在這個時節前後采收。此時此刻,給人一種萬物生長、蒸蒸日上的景象,正所謂“一年之季在于春”。

  起居養生

  谷雨到來,暮春到了,萬物生長漸旺,天氣也漸熱。中午氣溫較高,但早晚氣溫仍較低,因此早晚時要适當加穿衣服,尤其要注意切勿大汗後吹風,以防感冒;過敏體質的人外出時還要預防花粉過敏,預防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的發作。

  此時陽氣漸長,陰氣漸消,要早睡早起,不要過度出汗,以調養髒氣。另外,由于谷雨時節雨水較多,要防濕邪侵入人體,出現肩頸痛、關節疼痛、脘腹脹滿、不欲飲食等病症。

  精神養生

  在情志、運動方面也如清明節養生一樣,保持心情舒暢、心胸寬廣,聽音樂、釣魚、春遊、太極拳、散步等都能陶冶性情,切忌遇事憂愁焦慮,甚至動肝火。

  飲食養生

  此時,肝髒氣伏,心氣逐漸旺盛,脾氣也處于旺盛時期,正是身體補益的大好時機,但不能像冬天一樣進補,應當食用一些益肝補腎的食物,以順應陰陽的變化,為安然度過盛夏打下基礎。現列舉常用藥膳幾款:

  豆蔻砂仁荷葉飲:白豆蔻2克,砂仁2克,荷葉半張。将荷葉洗淨,切碎,與洗淨的白豆蔻、砂仁一同放入砂鍋,加足水煮沸,改用小火煮20分鐘,淨紗布濾汁即成。上、下午分服。有消食寬脹,行氣和胃的功效。

  海帶銀耳羹:海帶50克,銀耳20克,冰糖适量。将海帶洗淨切碎,銀耳泡發後與海帶一起加水用文火煨成稠羹,加冰糖适量。1日内服完,可常服。能疏肝、補脾腎。

  玉米須大棗黑豆粥:玉米須60克,大棗30克,黑豆30克,胡蘿蔔90克。水煮玉米須半小時,去須,用其水煮大棗、黑豆、胡蘿蔔(洗淨切塊),豆爛即止。有健脾益腎、利濕的功效。

  山藥内金鳝魚湯:黃鳝250克,雞内金10克,淮山藥10克,生姜4片,黃酒、精鹽、味精各适量。活殺黃鳝,洗淨去内髒,切段,開水去血腥黏液。雞内金,淮山藥洗淨。起油鍋,用姜炒鳝肉,加黃酒少許,再加适量清水,轉入砂鍋内,加雞内金、淮山藥和生姜,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小時,加精鹽、味精後再煮一沸即可食用。能健脾消食、調和肝脾。

  期頤餅:生芡實180克,生雞内金90克,白面粉250克,白糖适量。将生芡實用水淘去浮皮、曬幹、打細、過篩,雞内金打細、過篩,加開水浸泡約10小時。再将芡實粉、白面粉、白糖,用浸有雞内金的水和勻,做成薄餅,烙成焦黃色即成。有行氣補脾,固腎精的功效。.

  谷雨節氣的膳食調養應體現天人相應,食藥一體的營養觀,尤其對患有上述病症的人在選擇食療時不可錯用食譜。現列舉常用藥膳幾款:

  參蒸鳝段

  [配料] 鳝魚1000克,黨參10克,當歸5克,熟火腿150克,食鹽、紹酒、胡椒粉、生姜、大蔥、味精各适量,清雞湯500克。

  [做法] 黨參、當歸洗淨浸潤後切片備用;鳝魚剖後除去内髒,清水洗淨再用開水稍燙一下撈出,刮去粘液,剁去頭尾,再把肉剁成6厘米長的段;熟火腿切成大片,姜、蔥洗淨切片、段備用。

  鍋内入清水,下入一半的姜、蔥、紹酒燒沸後,把鳝魚段倒入鍋内燙一下撈出,裝入湯缽内,将火腿、黨參、當歸、放于面上,加入蔥、姜、紹酒、胡椒粉、食鹽,再灌入雞湯,用綿紙濕浸封口,上蒸籠蒸約1小時至蒸熟為止,取出啟封挑出姜、蔥加入味精,調味即成。

  [功效] 溫補氣血,強健筋骨,活血通絡。多用于風寒濕痹引發的腰膝酸痛。

  菊花鳝魚

  [配料] 粗活鳝魚1斤(兩條),白糖2兩,番茄醬1兩,幹澱粉1兩,黃酒、白醋、食鹽、蔥、姜、濕澱粉、麻油、蒜泥各适量,花生油2斤。

  [做法] 鳝魚宰殺、剖腹去内髒,去骨去皮,切成2寸5分長片塊,用刀頂頭斜批成兩片(末端不批短),再直切成條狀(一頭不切斷)加黃酒、鹽、蔥、姜浸漬起來,然後再逐個排上幹澱粉;将番茄醬、白糖、白醋、濕澱粉一起放入碗内,加适量水調成芡汁。

  燒鍋置旺火上燒熱,鍋内倒油1斤,燒至八成熱,将鳝魚抖散入鍋炸至金黃色,撈出裝盤,鍋内留少餘油,投入蒜泥煸炒出香味,倒入調好的芡汁燒沸後淋入麻油,起鍋澆在菊花魚上即成。

  [功效] 補虛損,除風濕,強筋骨。對體虛乏力,風寒濕痹,痔瘡等患者尤為适宜。

  三色湯

  [配料] 黃豆芽2兩,姜絲20克,紅大椒1個,植物油、白醋、濕澱粉、雞湯、食鹽、麻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 将油鍋燒熱,下黃豆芽煸炒幾下,放入白醋炒至八分熟,出鍋備用;将鍋内放入雞湯,姜絲,燒開後把紅大椒入鍋再次滾開後,将黃豆芽、鹽、入鍋,再用濕澱粉勾芡,淋上麻油出鍋即成。

  [功效] 祛風除濕,活血通絡。對筋骨拘攣,腰膝疼痛者更為适宜。

  注意:風寒濕痹之人忌食柿子、柿餅、西瓜、芹菜、生黃瓜、螃蟹、田螺、蚌肉、海帶等生冷性涼的食物;熱痹患者忌食胡椒、肉桂、辣椒、花椒、生姜、蔥白、白酒等溫熱助火之品。

  結語:谷雨節氣應該是二十四節氣中氣溫最适宜的一個節氣,但是由于現代人不清楚這個節氣的特點,很容易在這一節氣裡面患病,所以做好及時的防範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