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曆史悠久的十三朝古都

曆史悠久的十三朝古都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18:21:50

曆史悠久的十三朝古都(十三朝古都的璀璨記憶)1

西安博物院内唐代小雁塔古建築群 本文圖片均由西安博物院提供

曆史悠久的十三朝古都(十三朝古都的璀璨記憶)2

唐代鎏金走龍

曆史悠久的十三朝古都(十三朝古都的璀璨記憶)3

左:秦代高足玉杯 右:唐三彩騰空騎馬俑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長安城。

在那座城裡,有“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暢快肆意,有“九天阊阖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氣勢恢宏,有“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的熱鬧繁華,也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的平靜祥和。

從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開始,先後有13個王朝在這裡建都,留下了數不清的文化遺産。如今,數千年的光陰濃縮在西安博物院中,向世人展示着這座城市的璀璨與榮耀。

2015年2月15日,考察西安博物院時說,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

在這個集古代文物、建築與現代化展館于一體的國家一級博物館中,你可以讀到周秦漢唐的輝煌,感受中華民族綿延不絕的文脈。

呈現千年古都變遷

2007年5月18日起,由著名建築師張錦秋設計并主持建設的西安博物院正式對外開放。這座占地245畝的博物院包括三部分:博物館、唐小雁塔古建築群和城市公園。像這樣館、塔、園三位一體的建築布局,在全國博物館界可謂獨樹一幟。

小雁塔所在的薦福寺是唐代長安城内著名的皇家佛寺,也是唐武宗毀佛浩劫後僅存的四座皇家寺院之一,位于唐長安城中軸線東側。寺内有塔,原名薦福寺塔,建于唐中宗景龍年間,是中國早期密檐式磚塔的典型代表。據記載,唐玄奘從印度取經回來時把“雁塔”之名帶回中國,于是後人把唐慈恩寺内用來安放玄奘帶回經書的塔稱為“大雁塔”,把形似大雁塔但規模較小的薦福寺塔稱為“小雁塔”。小雁塔原有15層,上有塔刹,下有地宮。曆經千年風雨,塔頂、塔刹損毀,現存13層,高43.3米。小雁塔作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上的宗教遺迹,2014年被收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博物院的正門對着西安市朱雀大街,也是唐長安城的朱雀大街。從唐至今,這條朱雀大街名稱未變、位置未變,僅是寬度比唐代時“縮水”不少。這正是古都西安的奇妙之處——今天的西安市區,與唐代的長安城區幾乎完全重疊。

進入博物館中央大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地面上一幅古代西安都城變遷圖。西安是中國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曆時最久的城市。從周文王建立的豐京和周武王建立的鎬京,到秦鹹陽城、漢長安城,再到隋唐時期的長安,共有13個王朝建都于此,時間長達1100多年。

地下一層展廳陳列着一座木制唐長安城模型。這座模型是根據最新的考古發掘報告和史料記載,按照1:1500的比例縮制而成,清晰顯示了唐代長安城市樣貌。唐長安城面積有84平方公裡,由宮城、皇城、外廓城三部分構成,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明清時期北京城的1.4倍,是今天西安城牆範圍内的7.5倍。從模型上可以看出,廓城内有東西向大街14條、南北向大街11條,縱橫交錯的25條大街将廓城劃分為110個封閉式的裡坊,正如白居易詩中描述的那樣,“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大明宮、東市、西市、慈恩寺、朱雀大街……這些唐代的街市、建築,今天依然留有遺迹,是西安人生活中熟悉的一部分。

展示曆代文化瑰寶

“西安博物院作為一個市級博物館,館藏文物數量超過很多省級博物館。藏品序列完整、品類齊全,衆多精品文物見證了曆史上的西安作為世界文明古都所具有的繁華氣象和獨特地位。”西安博物院副院長王鋒鈞說。據統計,西安博物院現有藏品11萬餘件/套,包括青銅器、玉器、金銀器、陶瓷器、石雕、書畫、碑帖等。院藏古籍8920部,有35部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博物館的基本陳列以西安城市發展史為主線,分為“千年古都”“帝都萬象”“府城西安”三部分。各個時代的瑰寶彙聚在展廳中,訴說着這座城市的悠久曆史與燦爛文化。

西周時期,中國的青銅鑄造技術達到頂峰。西安作為京畿之地,出土的青銅器數量多、種類全、造型精,很多器物上刻有銘文,記載了當時的社會生活。西安博物院展出的西周永盂,造型渾厚,兩側有耳,器身飾有豐富精美的紋飾,腹内底鑄有銘文123字,詳細記載了一次授田儀式。這段文字為研究西周時期的土地分封制度提供了珍貴資料。

秦阿房宮遺址出土的高足玉杯,色青泛黃,晶瑩潤澤,造型豐滿渾厚而不失秀雅,紋飾繁複多變,研磨抛光極為精細。從它碩大的體量和非凡的藝術品質來看,這件玉杯當屬帝王用品。

唐代長安城是享譽世界的繁華都市,金背瑞獸葡萄鏡、鎏金走龍、白玉錯金牌飾等精美文物反映了這一時期經濟的發達、工藝的精巧。“唐三彩”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品。西安博物院收藏了數百件珍貴的三彩器,其中一件騰空騎馬俑尤為獨特。它由騎手和奔馬兩部分組成。騎手為胡人少年,身着藍色長袍,端坐馬背,雙拳作控馬狀。馬體形彪悍,作騰空躍起狀,頸上鬃毛直立,馬鞍後有白、綠、黃三色相間的袋囊。這種騰空飛奔的造型,在目前所見的三彩器中絕無僅有,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特别是馬的神态和肌肉健壯的腿部雕刻得細緻傳神。唐三彩中藍釉比較珍貴,這件作品上多處施有藍釉,價值非凡。

創新講述“長安”故事

“西安這座城市的文明,某種程度上就是濃縮的華夏文明。僅用靜态的文物展示讓觀衆來了解曆史文化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一直在努力提升展覽品質,通過多種手段讓文物‘活起來’,更好地講述‘長安’的故事。”王鋒鈞說。

近年來,西安博物院設立“樂知學堂”教育體驗中心,舉辦“樂知大講堂”“快樂中華節”等公益文化活動,開設“長安古樂”非遺文化演藝廳,以公衆喜愛的方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西安博物院的活動辦得不錯,我經常帶孫子來參加,讓他一邊玩一邊學習咱們西安的曆史。”在遊客服務中心,筆者看到一位老大爺在咨詢社教活動詳情,對于接下來要舉辦的活動充滿期待。

2019年,西安博物院接待觀衆342萬餘人次,同比增長41%。“我們牢記的囑托,在做好文物保護和學術研究的同時,把展覽辦得引人入勝,把文物承載的曆史故事講述得深入人心,用多元化思維拓展視野,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更好地發揮文化傳承和社會教育功能。”王鋒鈞說。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