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盤點古代人的消暑利器

盤點古代人的消暑利器

健康 更新时间:2025-11-06 13:55:12

  現在正式處于夏季最熱的時候,人們重要稍微的動一動就會出現,現代人還好有很多的消暑電器,但是古代人都是用什麼消暑的呢?今天小編就為您帶來了有關古代人的消暑利器哦,感興趣的朋友們趕快來看看啊。

  古代人的消暑利器

  我們都知道昨天是夏季的大暑,在白天下午3點的時候,來自“廣州溫度”的天河五山氣象站測出的憑據溫度為38.8℃,這是又創下了今年的溫度的最高值。

  這個7月以來,廣州已經三度率破自己創下的高溫紀錄。相信很多人都躲在空調室内開開心心度過炎日!

  等等,古代沒空調,連個電扇都沒有,怎樣才能避免在“功成名就”前被熱死呢?下面一起來盤點古代人的消暑利器,身為古人是怎麼消暑的?

  生活好伴侶——涼友

  其實可以說我們的祖先是非常的聰明的,他們不僅就是發明了我國特有的“四大發明”,還發明了消暑利器的扇子。

  扇子具體的發明人目前已無法考證,不過我估計這種辦法原始社會時就有人掌握了,其實拿個大葉子就能當扇子使的啦。

  後來,扇子變結實了,多是用竹編的,古人稱之為“搖風”,還有人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涼友”。

  經濟條件好的人家會買用絹帛制成的扇子,搖起來比較省力氣,也比較有“檔次”。文人墨客喜歡在扇面上寫詩作畫,既可消暑,又添情趣

  綠色環保的空調房——涼屋

  到了我國的唐代的時候,就開始出現了涼屋,專門是用來乘涼的房間,為古代人解決了煩躁的天氣的困擾。

  涼屋一般傍水而建,采用水循環的方式推動扇輪搖轉(猶如民間的水車),将水中涼氣緩緩送入屋中,或者利用機械将水送至屋頂,然後沿檐而下,制成“人工水簾”,使涼氣進入屋子。

  到了明代,涼屋更加完善高明,有文為證:“霍都别墅,一堂之中開七井,皆以镂刻之,盤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涼,不知暑氣。”

  比起密不透風的現代“空調房”來說,降溫效果更好、空氣更清新、也更符合綠色環保的理念。

  能吃又能用消暑首選——冰塊

  嘉慶年間,跟随英國使者阿美士德來中國的醫生阿貝爾曾說:“沒有一個民族像中國人這樣了解冰在夏日清涼上的好處,并大量用它來消暑。”因為它不僅能吃還能降低室内溫度。

  勤勞智慧的中國人在吃上從來不會虧待自己,咱不僅要吃冰還配備了專門的工具“吸杯”。

  想想炎炎夏日,加塊冰塊在剛煮好的綠豆湯裡,用杯嘴吸着喝,綠豆都篦掉了,到嘴裡的全是冰涼甜水。此時邊上再放個冰盆,那真是從内而外的“透心涼,心飛揚”。

  這事小編可沒胡說,明末文人沈德符的《夏日盆冰廿四首》中可以看出高堂之上擺設冰盆,逼走暑氣,門外雖豔陽高照,而室内清涼的情形;還可見居民競相購置冰塊,以便回家擺設“冰山”的景況。

  勿忘國本——瓷枕

  China怎麼能少了瓷器。中國自古被稱為“瓷器王國”,古人除了會用瓷器做碗、做花瓶外,還發明了瓷枕。

  瓷枕是中空的,枕面上有一層釉,冰冰涼涼,夏天枕于其上,睡起覺來當然涼快。

  看着瓷枕不免想問硌嗎?沒關系,文史專家告訴我們這都不是事兒:“質地硬就會‘逼’着人在入睡後不斷調整睡姿,保持身體的運動,這對身體健康是有好處的。”

  瓷枕可是個好東西,它不僅能拿來睡覺還是個百寶箱。黃金秘籍什麼的随便放。

  相傳,黃石公所授張良的《素書》即為其藏于枕中,并一同下葬,後為盜墓人發現,内容遂流傳于世。

  等等,沒錢?心靜自然涼

  什麼時候沒了錢都是不行的,甭管是吃的住的用的,都得花錢。這萬一穿越回去沒遇到貴人又一窮二白的可咋辦?中國有句古話叫“心靜自然涼”。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

  看楊萬裡大人的這首《夏夜追涼》就知道小編不是興口開河了。

  現代人的消暑誤區

  1、吃公雞補身?常待空調房不宜多吃

  專家表示,雞本身屬于滋補的食品,略為偏燥。對于常待在空調房的人,因其氣血當旺不旺,可吃一些促進氣血旺盛,但也不宜多吃。

  2、吃魚凍最解暑?白領吃它增加消化負擔

  專家解析,在中醫看來,魚偏于養陰,對于夏天在外跑動多、出汗多的人而言适當吃點是可以的。因為人出汗太多,陽氣外洩,人體内氣血偏虛。

  但對于在辦公室吹空調的白領人群,本身就易氣血流動不通暢,吃魚又會增加消化負擔,反而妨礙了人的氣血運行,喜歡吃魚者可選擇新鮮魚或者餐後多喝茶水促進身體代謝。

  3、水果當正餐?不進主食則氣血不足

  錯。中醫則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不進食水谷之物,則氣血生化無源,氣血不足以滋養全身則容易導緻體質下降。

  在天氣炎熱時,人體的代謝速度比冬天要快,需要及時補充足夠的營養。不吃主食會讓人體陽氣受損,使免疫力下降,導緻秋冬季節易患疾病。

  專家建議,酷夏應适當多進食瘦肉、魚、雞、鴨、蛋類等食品,以滿足人體的代謝需要,但需要以清淡飲食。

  4、菜涼了再吃?刺激腸胃易消化不良

  這種做法也不對。涼飯涼粥容易刺激腸胃,使得胃的粘膜、血管、神經處于收縮狀态,容易導緻消化不良,出現胃痛、胃脹、腹痛、腹瀉等不适。

  特别是有胃炎、胃潰瘍等這類人如果進食生冷之品,消化道症狀更明顯。

  5、喝冰啤酒?毛孔驟然遇冷身體散熱受阻

  這種做法與上述吃冷飯類似。暑熱天,人本來胃腸道功能就相對較弱,冰啤酒會導緻飲酒者胃腸道的溫度急速下降,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進一步影響 消化功能。

  部分人可發生痙攣性腹痛、腹瀉等腸胃疾病,甚至誘發急性胰腺炎。另外,在運動或大汗後,人的毛孔是擴張的,如果飲冷凍啤酒将導緻汗毛孔因驟然遇 冷收縮而中止出汗,從而使身體散熱受阻,易誘發感冒等疾病。

  6、出汗後洗澡?汗擦幹等體溫下降再洗

  這種做法顯然是不對的。出汗時,人體代謝是增快的,汗孔開大、排汗增多,以便散熱,如果此時洗澡,特别是冷水。

  由于冷水的突然剌激,皮膚血管必然立即收縮,血循環阻力就會加大,心肺負擔加重,同時機體抵抗力降低,人體潛在的細菌、病毒會乘虛而入,從而引起感冒等疾病。

  專家建議:汗擦幹,并且休息30分鐘,等體溫下降後再洗。最好洗溫水。

  7、喝冰凍酸梅湯?兒童孕婦不宜飲用

  酸梅湯有清熱解毒、潤肺去燥的作用,飯後飲用還可以去油解膩、平肝火和脾胃之效。但因體質不同,外熱内寒體質者,都應适當避忌。兒童腸胃較嬌嫩,不宜常喝多喝酸梅湯。

  孕婦盡量少喝酸梅湯。特别是冰鎮的酸梅湯最好不要飲用,因冰冷的東西,更容易引起宮縮。

  夏季消暑小妙招

  1、挂上濕窗簾

  當戶外的空氣較為幹燥時,把窗簾浸濕或在窗口挂上濕浴巾,蒸發的水分會使吹進的微風清涼宜人。窗簾或百葉窗盡量選擇反射性強的白色,它們可将45%的熱量阻擋在窗外。

  2、自制“小空調”

  室内空氣燥熱時,可在電扇前放一大碗冰。随着冰塊的融化、蒸發,吹過來的風也會變涼爽。

  3、涼水當噴霧

  往空香水瓶子裝一些水,然後放在冰箱裡。當你渾身大汗淋漓、酷熱難耐時,可向手腕上噴射,給流經的血液迅速降溫,接着再噴射身體其他部位。

  4、電扇朝外扇

  當一整天的熱量聚集在屋内時,晚上要打開窗戶通風降溫。最關鍵的是風扇的扇葉要朝窗外吹,将熱風排出、冷風吸進。

  5、穿大領衣服

  盡量選擇大領子、寬身、淺色的衣服,以便增大皮膚和空氣接觸面積。不愛出汗的人選擇純棉制品,愛出汗的人選擇合成纖維質地的衣服。

  6、偶爾光腳丫

  當腳上的汗液蒸發時,腳上的皮膚和血管也跟着“涼快”。變“涼快”的血液流動到全身各個部位,身體就會感到一絲涼爽的惬意。

  7、吃辛辣食品

  氣候炎熱的地區,人們都會以吃辣的方式給身體降溫。紅辣椒所含的辣椒素能幫助汗液順暢地排出體外,帶走身體大部分熱量。

  結語:看了小編上文的介紹,您應該已經知道古代人的消暑利器有哪些了吧,您也應該對現代人的消暑誤區有所了解了吧,那小編希望您可以把今天學到的有關夏季消暑小妙招分享給身邊的小夥伴們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