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許多地區都有地震災害發生的報道,這對于我們人們的生命和财産安全有着巨大的威脅,雖然地震的災害如今無法預防,但是我們可以做到的是在災害發生後的自救互救,那麼我們該如何來自救互救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室内應急
破壞性地震從人感覺振動到建築物被破壞平均隻有12秒鐘,在這短短的時間内你千萬不要驚慌。如果住的是平房,那麼你可以迅速跑到門外。如果住的是樓房出不去,應立即關閉煤氣和電閘,将爐火撲滅,躲到結實的床、桌下,或躲進跨度較小的房間,如衛生間或廚房,要注意保護頭部,以防異物砸傷;要用口罩捂住嘴和鼻子,身體取低位;注意千萬不要跳樓,俗語說:“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因為跳窗時人在地震過程中站立行走不穩,跳樓危險性極大;不要下樓梯,不要到處跑,不要随人流擁擠,這些地方容易崩塌垮掉、發生擠壓踩傷。根據唐山地震震害調查結果表明,因跳樓或逃跑而傷亡的人數在六種主要傷亡形式(直接傷亡、悶壓緻死、跳樓或逃跑、躲避地點不當、重返危房、搶救或護理不正當等)中占第三位。
自救常識
如果被埋在廢墟裡,要盡量保持冷靜,設法移動身邊可動之物,擴大空間。用磚塊、木頭等加固支撐住可能塌落的重物,以防餘震。若在室内要用手、衣服或衣袖等捂住口鼻,防止有天然氣煤氣洩漏或煙塵嗆悶窒息。要保存體力,創造生存條件,等待救援。
撤退時,要把上衣脫掉,把帶有皮帶扣的皮帶解下來,以免中途被阻礙物挂住。
互救常識
地震後救人,時間就是生命,救人應當先從最近處救起,此種做法可以節約時間,減少傷亡。要先救青壯年,救出一個青年,就等于增多一份救援力量;另外還要注意先救有呼聲的,先救容易救的人。
營救他人時應先确定傷員的頭部位置,使頭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塵土,再使胸腹部暴露。如有窒息,應及時施以人工呼吸。在黑暗處待的時間長的人,出來後要避免強光的刺激。長時間處于饑餓的人,不能一下子喂給過多食物。
震後初期的搶救工作,大多采取手挖肩扛,不可用利器刨挖,挖掘過程中,要特别注意不要造成粉塵碎物飛揚,以緻誤傷和窒息被營救者,必要時可采取灑水息塵的辦法。
室外應急
在行駛的車上時,要抓牢扶手,低頭,以免摔倒或碰傷;可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耐心等待停車脫險。
正在室外的人員,用合适的物件罩在頭上(雙手也行),跑到空曠的地方。注意避開高大的建築物,特别是有玻璃的,還有像煙囪、水塔、廣告牌、路燈、大吊車、立交橋、過街天橋等。在樓群中躲不開可以進入路旁大樓裡,底層不容易塌掉,但有被埋的危險。
地震時正在郊外的人員,應迅速離開山邊、河岸及高壓線、電線杆,以防滑坡、漲水等突發事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