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都市上班族來說,不停地工作、學習,快節奏的高壓環境,給生活留下的隻有“忙碌”的身影。然而從健康角度考慮,連續工作不休息的目的就是以後不再好好工作。近日,着名中醫學家、易學家、作家、學者楊力教授在《楊力講養生》大型報告會上提出,“上班族”也要安排好快慢節奏,學會慢養生,保持生命之弦的彈性。慢養生的關鍵在于“心慢”。
保持生命之弦的彈性
什麼是慢養生?楊力教授說,慢養生就是慢用惱、慢動作、慢吃、慢睡、慢說話、慢做家務、慢散步……總之,一切都應慢節奏。然後達到慢心跳、慢呼吸、慢消耗,進入慢節奏的生命狀态,最終達到慢衰老。
上班時,大家都進入快節奏的生命狀态。不快,就要在競争中被淘汰,這是必然的。但是,下班回家後,緊繃着的生命之弦就應該放松。這樣,白天緊、晚上松,生命之弦才能保持彈性而不緻被折斷。不上班的人在一天之中、一月之内、一年之中,也應安排好快慢節奏,有張有弛,才能讓生命之弦有彈性。隻有慢下來,才能靜得下來,靜了才能慢;慢下來,體溫才能降得下來;靜下來,心跳、呼吸才能慢下來;心跳、呼吸慢下來,生命活動才能節約能量消耗,達到保護陽氣和陰精、延緩衰老的目的。
慢養生關鍵在“心慢”
現在呆在家中的中老年人很多,有年紀大的,有離退休的,有下崗的,有無業的,有生病的……總之,每年都在增多,他們“慢養生”和“靜養生”的條件都很好。但很多人并沒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而是成天忙忙碌碌的,問忙什麼呢?自己也說不清。所以,“在家族”如果不注意放慢節奏而是成天瞎忙:白天忙家務、忙孩子、忙采購,晚上忙打牌……那是達不到養生效果的。
所以,“在家族”同樣要安排好快慢節奏。“在家族”與“上班族”的快慢節奏恰恰可以颠倒:白天,該上班的都上班了,該上課的也去上課了,此時“在家族”可以松散一些,放慢節奏,慢慢地來。晚上孩子們及上班的人都回來了,節奏就應該快一點,因為你白天已松弛夠了。反正,每家人、每個人都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安排。原則是:有快有慢,有緊有松,有忙有閑。
要節奏慢得下來,首先要心先慢,也就是要神先慢,隻有心先慢下來,生命的節奏才可能慢得下來。試想,一個成天心急火燎的人,一個急性子的人,他的心慢不下來,呼吸能慢得下來嗎?心跳能慢得下來嗎?所以,心該慢的時候一定要放慢;心急時,心跳、呼吸都會加速……有些時候,就是要放心,隻有放心,才可能安心、養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