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末赴台灣參加糖尿病衛教年會,聆聽了台灣本土專家和特邀國際專家的演講,收獲頗豐。
皇家愛爾弗雷德王子醫院的瑪格麗特·麥吉爾教授演講的“Therapeutic and Non-Therapeutic Approaches to Hyperglycaemia”,對于糖尿病教育工作者和患者都非常有啟發意義,分享給大家。
麥吉爾教授說,當我們看到患者出現高血糖、糖化血紅蛋白高達10.5%的時候,内心常常會驚呼“Oh No! 我該怎麼辦?”,并且不由自主地想去調整藥物。
...
但實際上,患者可能需要調整藥物,也可能不需要,我們需要梳理影響血糖的幾方面因素。使用“A.I.M.S”模式進行思考,會幫我們和患者找到高血糖的原因。
A——依從性
需要從食物、運動、藥物及回診幾個方面依次梳理。
A-食物
過度治療會讓患者多吃,比如某些藥物會讓患者容易感覺饑餓因而多吃,有些藥物讓患者比較容易産生低血糖因而多吃。
有些患者是因為沒有控制自己的食量而多吃,多吃又導緻過度治療。
過度治療和多吃的最終結局都是高血糖和體重增加。
解決方案是讓患者對需要吃多少有一個具體概念,拳頭是一個很好的工具。
每個人每餐吃的碳水化合物都不應該超過自己的拳頭大小,身材高大的人拳頭大一些,身材矮小的人拳頭也小一些。
...
A-運動
有個問題很重要,一定要問患者:最近你改變運動了嗎?
規律運動可以讓糖化血紅蛋白降低0.5%,停止運動可以讓血糖變差。
解決方案是讓患者開始動起來,可以從幾分鐘開始,循序漸進增加到每周150分鐘。
運動的方式各地都不一樣,有地區和民族差異,都可以。
A-藥物
調查發現,糖尿病患者平均每天需要吃七種藥物。
我們以為患者在認真吃藥,其實不然。50%的患者不按照醫囑吃藥。有些患者把藥物丢到垃圾袋裡,有些患者在外出就餐或者遊玩時選擇不吃藥。
如果盲目增加劑量或者增加藥物,患者有可能發生嚴重低血糖。
所以要記得詢問:你會忘記吃藥或者打針嗎?
可以裝進一周七天并且按照三餐和夜晚區分的藥盒可以幫助患者,鬧鐘或者手機app設置吃藥提醒也會有用。
A-回診
通常回診少的患者臨床表現也會不太好。
患者總是有很多理由不來就診,比如工作太忙,比如血糖控制不佳感覺不好意思。
需要告訴患者的是:我們需要見見面,這樣我們才有可能提供幫助。
A-癡呆
患者是否患上了癡呆而失去自我照護的能力?
發生嚴重低血糖的患者更容易發生癡呆,而癡呆也會讓患者更容易發生低血糖。
...
在改善患者的依從性方面,醫務人員需要修煉良好的溝通技巧,切忌太過主觀,也不要用批判的态度對待患者。
如果患者認為與我們的交流對自己有幫助,他們就會回來,如果沒有幫助,他們為什麼要回來呢?
I:感染/炎症
明顯的感染常常非常顯眼,但輕微的感染常常很難發現。血糖升高時,我們要查看是否存在牙周病、泌尿系感染等。
治療感染可以改善血糖控制和生活質量。
...
M:藥物
可以詢問和思考這樣一些問題:
S:其他
患者的生活有無發生變化?
一位患者每3周在農場工作,每3周在鎮上居住治療,在工作的時候血糖較好,在鎮上的時候血糖升高,最終達到糖化11%。
患者的糖尿病診斷是否需要修正?
比如他本來是LADA(成人遲發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這種疾病在一段時間的口服藥控制之後,血糖會快速惡化而最終進展為需要胰島素治療。
患者有沒有合并Cushing綜合征?
患者有沒有獨居?
患者有沒有因為胰島素注射不正确發生脂肪增生?
麥吉爾教授介紹了一位發生脂肪增生的患者,在改變注射部位後,胰島素劑量減少了10%,糖化血紅蛋白從之前的10.1%降低到6.4%。
這一切,僅僅是因為改變了注射部位!
...
用A.I.M.S思考模式,能夠幫你厘清高血糖原因,想出解決方案。你學會了嗎?
現在考考你:
一位72歲的老年患者,罹患糖尿病21年,既往糖化血紅蛋白都小于7%,最近幾次化驗都達到了9%。你要如何幫助他把高血糖解決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