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産兒較于滿月兒很多器官成長都還不成熟,特别在出院後健康護理顯得尤為重要,早産兒的新生爸媽也不需感到慌張,隻要用心對待,早産兒也能像滿月兒一樣健康成長。
在懷孕37周之前出生的都是早産寶寶。早産兒發育尚未成熟,體重多在2500克以下,即使體重超過2500克,器官、組織的發育也不如足月兒那樣成熟。
早産寶寶“不成熟”的“後果”
一般,早産寶寶的各個器官都發育不成熟,尤其是腦部、肺部、腎部與大腸小腸……
1、腦部不成熟:造成腦部發育比較緩慢,進而造成他智商較低,社交能力較差。由于腦部不成熟,也可能會造成大腦性麻痹(Cerebral palsy ),影響智商。
2、腸部不成熟:如果發育不成熟,容易受到細菌感染。生長在腸部裡的細菌會導緻腸部破裂,然後細菌就會跑進寶寶身體的其他部份,這可能會造成寶寶離開人世。
3、肺部:容易感染與肺部有關的疾病,有些疾病甚至一生都擺脫不了。另外,他的呼吸也會出現問題,如在嬰兒時期會突然停止呼吸。
4、眼睛:眼膜出現問題,形成白内障。
5、皮膚:紅腫、潰瘍,問題比較少。
雖然如此,這仍需視乎早産寶寶誕生的日期有多早。如果寶寶是在第26周就呱呱落地,他擁有很高的機率出現上述的問題。如果是在第28周至第33周之内誕生的寶寶,出現上述問題的機會是比較少。然後,如果是在第34周或以後才誕生的寶寶,問題會更少,因為他的身體發育已接近足月兒寶寶的成熟度。
讓早産寶寶“追上”足月兒
所以,早産寶寶在0至1歲之内必須加強營養,積極防病,細心耐心地護理如下:
1、保溫:室溫在24℃~26℃,濕度在55%~65%,室内放一個可蒸發的水盆,空氣幹淨清新。衣被要求軟、暖、輕,在小包被外兩側放熱水袋,對早産兒避免不必要的檢查和移動。每4~6小時測體溫一次,保持體溫恒定在36℃~37℃。當早産兒有青紫或奶後呼吸困難時給予吸氧。另外,早産兒的體位取平卧位,不用枕頭。
2、各種維生素的補充:由于早産兒生長快,又儲備不足,維生素A、B、C、E、K、鈣、鎂、鋅、銅、鐵等也都應分别在生後一周至兩周開始補充,最好有母乳,初乳中各種人體必需的元素,蛋白質、脂肪酸、抗體的含量都高,正好适合快速生長的早産兒所需用。如母乳不足,則采用早産兒乳粉。
3、預防感染:早産兒室避免或不讓閑雜人員入内。接觸早産兒前任何人(母親和醫護人員)須洗淨手。接觸孩子時,大人的手應是暖和的,不要随意親吻、觸摸。早産兒的用品要消毒、要幹淨,桌面床面保持整潔。母親或陪人感冒要戴口罩,如腹瀉則務必勤洗手,或調換人員進行護理。
還有,如果能力許可,父母在早産兒一歲以内時,最好能每一個月到醫院兒科保健門診去檢查一次,兩歲以後可以兩到三個月去檢查一次,以得到兒科醫生的指導。
出院以後,在家如何妥善照顧早産寶寶?
1、由于孩子吸吮力氣不足,應耐心喂養;一般出院初期,一次喂奶多是需要30-40分鐘。
2、剛出院回到家的寶寶,頭兩三天内,其每餐的喂食量先維持在醫院時的原量不必增加,到适應家裡的環境後再逐漸加量,因為環境的變遷對幼兒的影響是蠻大的,尤其是胃腸的功能。
3、餐多量少及間斷式(每吸食一分鐘,将奶瓶抽出口腔,讓寶寶順順呼吸約十秒鐘,然後再繼續喂食)的喂食方式,可減少吐奶發生及呼吸上的壓迫。
4、可喂食早産兒奶粉,以促進消化及增加營養吸收。5。早産兒對溫度及變遷亦是很敏感的,所以要注意體溫的保持及溫度的衡定性以免緻病。
5、定期回醫院追蹤檢查及治療:如視聽力、黃疸、心肺、胃腸消化、及接受預防注射等。
6、保持與新生兒醫生密切的聯系以便随時能谘詢。8。熟練幼兒急救術,如吐奶、抽搐、膚色發绀時的處理、以備不時之需。
其他必須注意事項
1、與早産兒玩耍時,動作要慢,要輕,不要經常用新玩具、新面孔包圍他。不要過分刺激早産兒。
2、留意早産兒的反應,如他頭部轉向,或不再注視你時,就表示他已“夠”了,這時,應停止與他玩耍。
3、要注意室内溫度,因為早産兒體内調節溫度的機制尚未完善,沒有一層皮下脂肪為他保溫,失熱很快,所以保溫十分重要。
4、晚上又黑又靜,早産兒可能不習慣,可亮夜燈及播放育嬰音樂,以助早産兒适應環境。
5、早産兒喜歡被襁褓裹起來,注意襁褓料子一定要柔軟無刺激性,頭部絕不能包起來。
6、早産兒由于呼吸系統未發育完善,對空氣污染物十分敏感,所以嬰兒房必須空氣潔淨,禁止吸煙。
7、嬰兒床上用品及嬰兒室内家具的顔色都不宜過鮮、過明亮,以免對早産兒過分刺激。
8、如果早産兒能吮吸,就讓他吸奶嘴,這樣可以協助他發展口腔活動技能,而且也可以給予他一定的安全感。
9、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留心你孩子特殊的需求。一般規律不一定完全适合他的需要。你必須“聽他指揮”,千萬别強加于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