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的成長是生物遺傳和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不良的環境生活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創傷,有些創傷終身難以愈合。生活在父母經常吵架、打架的環境裡,孩子會受到怎樣不良的影響呢?
嬰兒期
嬰兒出生第一天就有聽覺反應,嬰兒對聽覺的感受有撫慰、警覺、痛苦。嬰兒如聽到父母強烈的吵鬧聲,他的感覺是痛苦,身體會變得僵硬,收縮神經,封閉起來自我保護。嬰兒期如果經常受到痛苦感受的刺激,勢必影響嬰兒聽知覺、視知覺發育,嚴重的将來會出現感覺統合失調,由于視-動覺協調發育不好,将導緻考試卷面成績差。
幼兒期
孩子在幼兒期老見父母吵架、打架,心裡緊張恐懼,由于認知水平低,幼兒不能理解父母為什麼像仇人一樣互相攻擊,他不能辨别誰是誰非,更不願認定誰是壞的。有的孩子會認為是自己不好,自己是壞孩子,因此有心理負擔,會引起生理反應,如哮喘、上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降低。如果家長中有一方是沖動型、情緒失控的人,還會導緻孩子由于受驚吓而長期尿床。如果母親遭暴力打擊,孩子會感到極度不安全,因為保護弱小生命的他的媽媽都自身不保,他還怎麼“活”下去?本能的害怕,令孩子在幼兒園裡退縮,不合群,害怕與媽媽分離,主動參與活動的欲求低。在小朋友當中,各種心智和行為發育顯得相對落後。
兒童期
兒童階段父母常大吵大鬧,會給孩子帶來羞辱感。如果父母是為他的事争吵,孩子就會顯得很難受,覺得自己是壞孩子,做惡夢,在其他小朋友面前低人一等,上課時心事重重。如果父母一直在孩子面前說離婚,那就像有把劍懸在孩子的頭上了,他的生活似乎就在等着這把劍掉下來,真正生活在恐懼和擔憂中,這樣的孩子,學習沒心思,做什麼事都興趣索然,成績越來越差,自尊感低,由此又引來了老師的低評價的打擊,進入惡性循環,對他今後的人格成長産生一定影響。
案例分享
初二學生小桦在學校不能合群,總是獨自來往,有時不願去上學。有天下午在教室裡用小刀割自己手腕,被老師送來心理治療。在了解了小桦的成長經曆後發現:小桦的父母從她母親懷孕起就經常吵鬧,其父是個很沖動的人,常常發火,吵完後又很快平息。父母吵架習以為常,嬰幼兒期常因父母吵架而惡夢頻繁,并且一直尿床至12 歲。
小桦從小在不安中長大,父母的吵架嚴重地影響了她的心理,心靈長期被緊張、恐懼、不安折磨着,造成了膽怯、懦弱、自卑,總覺得自己不如别人,别人是不會喜歡自己的,在同學面前低人一等,久而久之形成内向抑郁的性格,日漸疏遠同學。到了青春期,由于人際關系的困擾,終于導緻精神崩潰。
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傷害是隐性的,問題的出現有時是滞後的,如果父母不意識到後果,必将禍害孩子。所以,欲生養孩子的父母自己首先要成長為能夠控制情緒的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