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當孩子無理取鬧時,家長被逼得實在沒辦法可能就會說:“你再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這下,孩子就乖乖地就範了。其實,哪個父母會忍心不要自己的子女,這不過是吓唬孩子罷了。專家提醒,在适當時候說反話,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如果使用不當,可能會影響孩子正常的是非觀念,因此建議家長和孩子交流時,最好是正面引導、直面交流和坦誠相待……
家長說反話孩子很聽話
歡歡今年5歲,她性格開朗,天性好強,在同伴中,總是扮演着“大姐大”的角色。“歡歡很聽話,也很懂事,有一次,歡歡小夥伴的玩具壞了,她主動把自己的玩具給小夥伴玩。”歡歡媽說,可是最近她發現歡歡變得很調皮、貪玩,叫她去寫作業,她卻拖拖拉拉不肯去,手髒了讓她去洗也不去洗,真拿她沒辦法。
有一次,歡歡又不願意寫作業,可把歡歡媽惹急了,歡歡媽吓唬說:“你再不去寫作業,晚上就不讓你上床睡覺”。沒想到歡歡乖乖地寫作業去了。看發 脾氣這招挺管用的,歡歡媽也越用越多,歡歡不吃飯時,她說,“歡歡不用吃飯了哦,這樣媽媽就省糧食了”,歡歡貪玩不去學習時,她說,“歡歡下次語文考試肯 定隻拿50分,絕對不會上60分”。歡歡媽發現,每次這樣刺激歡歡時,她總會乖乖地去吃飯或寫作業。
專家分析——
正話反說可成教育“偏方”
4~7歲的孩子已經進入了“競争期”,此時,孩子在心理上 表現為好勝、好強,同時還特别叛逆。這時,和孩子交流,如果正話反說,可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如孩子寫作業慢時,家長可說,“我看你是你班上寫作 業最慢的吧,明天交作業肯定比某某還要晚”,在“競争期”的孩子肯定會說,“我才不是呢,我肯定比他快”,于是就加快速度寫作業了。而當孩子不願意去上學 時,家長說,“不去就不去吧,媽媽還省了一筆學費呢”,此時孩子會說,“我就要去上學,我才不讓你省學費呢”。正話反說,主要是給孩子營造一個競争的氛 圍,故意挑起孩子的好勝心,正話反說也屬于一種溝通的技巧、教育的方法。
說反話要注意年齡、性格
但是這種教育方法是偏方,并不适合每個孩子,也不能随時使用,要根據孩子所處的年齡段和孩子的性格來決定是否使用以及使用的次數。由于5歲的歡歡正處于4~7歲這個“競争期”,她常表現出較強的叛逆性,事事都喜歡和家長對着幹,此時正話反說可能會收到比較好的效果。
另外,還有些孩子天性好強,這時家長如果還是發揮一貫的唠叨本色,跟孩子擺事實、講道理的話,是根本行不通的。請将不如激将,如果家長适時改變方法,正話反說,孩子反而會“順着”家長的意思。
專家提醒——
常說“反話”容易影響是非觀念
歡歡媽抓住歡歡的年齡和性格特點,有根據地進行教育,發揮了正話反說較好的教育效果,就像每天都吃米飯,偶爾給他吃點酸辣粉一樣,孩子可能更愛吃。不過如果經常給他吃酸辣粉,那也不行。 反話說多了,會影響孩子是非觀念規範的形成。
3~5歲是孩子發展自我意識和語言能力的關鍵時期,他們希望證明自己的能力,表現出自己的與衆不同,所以這個時期,孩子本身就喜歡惡作劇,唱反調。如果再從成人身上接觸到特殊的語言形式,比如歡歡媽就習慣性地正話反說,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去跟着學,到處用,并從中感到很大的快樂。
有的家長喜歡逗孩子,比如說“你吃飯吃得好快啊,一碗飯1個小時就吃完了”“我不喜歡你,不要你了”等。這樣長期下去,會導緻孩子形成錯誤的行為規範,也不利于孩子形成正常的是與非、正和反的概念。孩子會認為話就得反着說。
建議:從孩子行為規範的建立,是非觀念的形成或是個性的培養上考慮,家長都要盡量正常話正常說,多與孩子進行正向引導、直面交流做到坦誠相待。
反話說不好,孩子可能不信任父母
家長适當正話反說,是用心思考教育方式的表現,但要把握好尺度。正話反說是一種壓力,但是這種壓力不應該把孩子壓垮,應該把這種壓力變成學習前 進的動力。另外,家長經常正話反說,可能會讓孩子形成一種印象:父母經常欺騙自己,從而影響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影響孩子的自信心的樹立和其正常的社交。
建議:教育孩子就像騎單車一樣,要随時查看路況。在用反話激勵、“威脅”孩子的同時,要随時觀察孩子,同時,一個孩子通過正話反說達到了較好的 教育目的時,并不意味着另一個孩子也适用這種方法。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在和孩子交流中說反話時,如果孩子沒有反應或者反應過于激烈時,家長就 應該停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