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父母教育孩子不可缺少的四樣東西

父母教育孩子不可缺少的四樣東西

母嬰 更新时间:2025-04-27 13:05:17

  父母教育孩子不可缺少的四樣東西

  父母缺少這四樣,你是教育不好孩子的!

  1、缺少反思意識——外視而不内視

  大人總喜歡把問題都聚焦在孩子身上,卻很少去反思自己。

  孩子聽話,固然省事,但隻要孩子一有問題,就不管三二十一,那都是孩子的錯,卻從來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去尋找問題根源:教育方式是不是正确?自己是不是做到了良好表率,言傳身教?是不是自己強加意識給孩子了?是不是給孩子創作了良好的成長環境……隻會一味地埋怨孩子不聽話,不好管教。

  有句話說的很好:“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往往可以在家庭中找到根,在父母身上找到影。所以,但孩子有問題時,先靜下心來反思下自己吧!

  2、缺少欣賞眼光——看壞而不看好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性中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贊賞。”

  對于孩子,更是如此。可以說欣賞是他們成長中積極向上的動力。但不少父母卻缺乏欣賞孩子的眼光,對孩子的有點熟視無睹,對缺點卻耿耿于懷。一味地埋怨和打擊,以為“挑刺”就可以促進孩子的成長。

  用放大鏡找出孩子的優點,不斷地鼓勵孩子,那孩子自然會讓好的方面發展。

  總之,強化有點,淡化弱點。

  3、缺少正确心态——近看而不遠望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不顧孩子的個性特點和智力水平,不顧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個體差異,缺少對孩子的細微體察和深入了解,盲目跟風攀比,人雲亦雲。

  看别人的孩子練琴,也不顧孩子有無興趣,趕“鴨子”上琴。聽說上奧數可以提高思維能力,也不顧孩子有無數學特長,又逼孩子遊“水”。滿足了父母的一時的虛榮,犧牲了孩子童年的快樂。隻看重眼前一時的效益,卻沒有想過,孩子不是速成品一夜成名,也不是橡皮泥随你捏弄。沒興趣、被迫的學習最終導緻厭惡學習的惡果。

  又比如,家長隻看到眼皮底下考試的分數,為差一、兩分而斤斤計較,有的甚至大動肝火,卻沒有把目光擡起向遠看,從長計議。

  其實分數并不能全面反映出孩子的綜合或整體素質,應該多從課外着手,鼓勵孩子在生活中多動手,多思考,多探索,多閱讀,培養各種興趣,激發求知欲望,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4、缺少良好情緒——暴躁而不自控

  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有些父母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通過打罵的形式去“教育”孩子。

  可能在這種歇斯底裡或者怒火之下,孩子确實是屈服了,父母會覺得讓他長了一次教訓,但是他心理上沒有完全的接受。因為他很恐懼,不服不行,是被強迫的去“聽從”的,等到父母不在時,他又會還原到原來的狀态。并且這種發火可能一次兩次有效,但是長期下去,孩子也會“免疫”,對于他的行為不是一個很好的引導途徑。

  如果父母太容易“暴躁”,孩子也會習得這種處理問題的方式。孩子将來長大可能也會表現得比較暴躁,容易發火。在他的世界裡可能處理問題的方式都是就是發火,沒有商量,沒有忍耐,沒有退步。

  父母首先要做自己的情緒主人。當我們懂得了每個人都該對自己的情緒負責,以暴制暴、恐吓、威脅和打罵,隻會扼殺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也會導緻孩子自我傷害和攻擊行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