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寶貝到了一定年齡段就表現得有些“自私”了,以前和小朋友玩的時候,他都會主動把玩具讓給他們玩,現在不僅不借給小朋友玩,就連别人看看他的玩具,他都不讓。寶貝變“自私”了,爸爸媽媽們應該怎麼做呢?
“自私”和分享隻是境界不同
護自己的東西(或者說自私)不能上升到道德層面來談,因為護東西和分享物品都是利己的體現,隻是境界不同而已。護東西可以說是一種利己,分享則同樣是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更大的利益意味着别人的好感,赢得友誼,換取别人手裡更有趣的玩具等等。仔細品味一下,成人世界也是這樣。在兒童的世界裡,嬰幼兒時期用哭來獲得自己成長所需要的必要條件和關注,稍大一些的時候建立自我的意識,接着就會出現對物品的歸屬感。
從這兩年經曆的童話的發展過程,加上看的一些書,我覺得孩子的發展就好像爬山一樣,一山更比一山高,可不爬過現在這座山,後面是什麼樣子我們也很難預見。護東西是一個階段,分享則是後面更高的一座山,我相信孩子總有一天可以爬過去,隻要我們給他提供足夠的環境。
自私是無私的前奏
作者:耀眼紫晶
小朋友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會區分你我,思想也從混沌逐漸清晰,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了。我家兒子3歲了,現在很叛逆,我在跟他玩的過程中觀察他,如果強迫他把喜歡的玩具和愛吃的東西讓給其他小朋友和家人,雖然他表面上沒辦法隻得答應,但内心會感到很委屈,你能從他的神情裡看得出來。
我覺得作為家長可以把握機會,在他高興或其他場合和緩地告知,而且寶貝在3歲和6歲都是成長的叛逆期,越是強迫,越是反抗得厲害。所以,家長沒有必要因為面子過不去或是别的小朋友怎麼不這樣,而責備自己的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毛病自然就會克服了。關鍵是家長要及時發現問題,采取适當的教育方式,多鼓勵,少對比。
善待孩子的自私
不記得在哪個時候,寶貝不再把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了,而是隻知道索取,不再貢獻。雖然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也表現得很開心,但不許别人拿她的東西玩。開始,我也想努力改變這樣的情況,但所有的勸說和威脅都沒有效果,如果強迫,隻能換來她傷心的大哭。後來,從換位的角度來想,如果是自己珍愛的東西,當然也不喜歡被别人都分享了去,便不再苛求她把自己的東西拿出來共享了。這樣,每次寶貝都能玩得很開心,最後,還能歡迎小朋友再來。
随着時間的推移,小寶貝到别人家也不再要别人的東西了,因為她漸漸分清了你和我,不再為得不到别人的東西而痛苦的大哭了。從一味的索要,到和小朋友共享,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家長隻在其中慢慢地引導,而不要給寶貝加壓,成長是一點一滴的。回過頭來,就會發現寶貝的變化是這樣的巨大!
媽咪妙招“集錦”
老虎娘:言傳身教最重要,家裡人處處表現得大方,為别人着想,寶貝長大後自然會學着爸爸媽媽的樣子做個不“自私”的寶貝。
桐葉沙沙:我一般告訴寶貝,你隻有把自己的玩具拿給别人玩,别的小朋友才能把他喜歡的玩具拿給你玩,如果你想玩到更多的玩具,就大方一點。
夢的衣裳:給寶貝講孔融讓犁的故事,學會分享是寶貝成長的一個重要曆程,這對他的性格和為人處事能力都是一種必要的鍛煉。
我心依舊:其實我認為很多東西是不能分享的,如果孩子很珍視它,那他有權利自己拿着,這是無可非議的。
Anna:我是一個崇尚自然的媽咪,寶貝雖然還小,他也是一個小人兒,他願不願意讓别人分享他的東西,他自己的事情他自己做主好了,隻不過有時需要适當地開導開導他,幫他做出正确的決策。
彩雲追月眉:我有一個體會,可能是經濟條件還可以吧,我家寶貝各種東西都不缺,也沒有因為要這個要那個鬧脾氣,所以别人拿他的東西他也不介意,覺得無所謂。
媽咪愛熊熊:我們大院裡的孩子都特大方,一起玩的時候,好東西一塊吃好玩具一塊玩,即使有想護着自己的東西的,但看到自己“崇拜”的哥哥姐姐們都把自己的東西拿出來,也就認為分享是天經地義的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