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皮膚相當脆弱,經常會受到粉刺、暗瘡的困擾,但當臉上長了痘痘,卻遲遲不消?這時候其實應當留意,這可能不是青春痘,而是“粉瘤”。
“粉瘤”是皮脂腺囊腫的俗稱,一般在形狀上比青春痘要大,在受擠壓時也會出現白色潰膿的症狀。許多人不經分辨,以為隻要将粉瘤擠破就可以解決問題,但粉瘤其實會不斷在同一個地方複發,并且緩慢地增大。
到底該如何消除粉瘤?應該直接動手術,還是應該吃藥或藥物注射?由于坊間關于消除粉瘤的說法各不相同。
粉瘤一般有兩種類型
首先,粉瘤與青春痘不同,它并不會随着身體荷爾蒙的變化而逐漸消失。
相反,醫生指出,大部分的粉瘤會一直留在身上,隻有形狀極小的粉瘤才可能在沒有治療的情況下消失。
醫生解釋說,粉瘤一般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從皮膚的表皮層長出的表皮樣囊腫,而另一種是從毛囊、發囊長出的毛發囊腫。
與青春痘不同,粉瘤不僅會在臉上,也會在頭皮、耳朵、手臂等身體部位上形成。
但大多數的病患身上隻會出現一處或兩處粉瘤,大量出現粉瘤的情況是很罕見的。
坊間說可以通過多曬太陽和毛巾熱敷的方法來讓粉瘤變小,但這些方法其實并不具備科學依據,消除的粉瘤的主要方法還是以手術為主,從而消除皮脂腺排洩管的阻塞。
醫生說,其實目前并沒有太多方法來防範身體上出現粉瘤。但我們可以盡量避免皮膚受傷,并且遠離一些特定的藥物,如同化性雄性類固醇。
這類藥物會讓粉瘤更容易惡化、發炎,也可能會引發身體上出現新的粉瘤。
自行擠壓導緻紅腫發炎
一旦發現粉瘤,我們不應該自行擠壓它,這樣做反而會導緻紅腫和發炎。
粉瘤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皮脂腺排洩管受到阻塞,因此除非進行徹底的清理,否則阻塞的排洩管會因為不斷增多的内容物而膨脹,這才導緻了粉瘤緩慢增大。
某些情況下,醫生也會采用注射藥物的方式來消除粉瘤,其中也包括使用病竈内類固醇注射(Intralesional steroid injection)。
但醫生認為,這類注射隻适合于尚未受到細菌感染的粉瘤,而且并不能達到永久性的治愈,依舊存在複發的可能。
,隻有經過醫生确診後,以手術的方式來切除粉瘤,才能避免複發。
無論是口服還是外用的抗生素,其實都隻能讓腫大的粉瘤變小,但無法徹底去除。
提醒讀者,在考慮進行粉瘤切除手術時,病患其實需要知道手術會留下傷疤。
以頭部為例,大多數小型的粉瘤都可以在局部麻醉的情況下輕松去除,術後也無需住院。
頭皮會在手術中縫合,大約可在一個星期内複原。
但手術會造成皮膚上留下疤痕,而疤痕的大小取決于粉瘤有多大,但它會随着時間慢慢恢複。
然而有些病人可能會長出瘢痕疙瘩(Keloid Scars),這會讓傷疤處出現發癢、變厚的症狀。
病患在療養時,可以避免過于操勞的活動,确保傷疤不會受到拉扯。
此外,醫生也會給病患清潔傷疤的擦拭藥物,每天保持清潔,以防傷口感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