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節氣已經漸漸向我們走來,很多人都開始考慮接下來的秋分節氣中我們應該怎麼去生活。在秋分節氣中,我們最重要的就是養生,那麼,在秋分節氣中我們養生需要注意些什麼呢?怎樣去做才能夠健康養生?接下來,小編會給大家帶來答案。
秋分養生三大要點
收養神氣心理平靜
經過一夏的生長,萬物逐漸結出果實,步入秋天收獲的季節,世間萬物都呈現出從容安定的狀态。人的生命活動适應季節變化,與大自然保持一緻,也應當收斂神氣,保持平和心态。即在精神情志方面要收斂各種嗜好、欲望,保持甯和的心境,“使志安甯”,順應秋之“容平”。秋天草葉枯落、花木凋零,一派蕭瑟,極易引發人凄涼、悲傷之感,使之産生憂郁、焦慮、煩躁等情緒變化。這些消極情緒會加重秋天肅殺之氣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應該注意避免。
使神氣收斂,情志安定,就要從生活起居、運動等多方面進行調節。如生活規律,早睡早起,适當運動,積極鍛煉身體,并選擇一些甯心安神的娛樂活動,如書法、繪畫、賞花等,也可登高望遠,以開闊心胸,使内心豁達,心曠神怡,從而安定神志。
收養陰津預防秋燥
秋分以後,雨水漸少,秋燥便成為氣候主流。秋燥最易傷陰,引起口咽幹燥、咽痛咳嗽、皮膚幹裂、便秘等症狀,因此必須注意固護陰津,養陰防燥。所以這一時期應保持居室内的濕度,平時注意多補充水分,多吃一些水果蔬菜,一些益陰的中藥如沙參、麥冬、桑葉等也可以适當服用(如泡水喝),都有不錯的效果。
另外,秋燥有溫燥、涼燥之分,秋分以後天氣漸冷,因此會以涼燥為主,即在燥的症狀外還會增加受涼的表現,如畏寒怕冷、咳痰發白等。故此時亦需注意防寒保暖、固護陽氣,要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适度“秋凍”,睡覺時要蓋好被褥,少吃生冷食物,尤其是患有胃腸疾病的人,更要注意固護脾胃,以防寒冷刺激引發舊患。若出現咳嗽有痰,可用杏蘇散發散風寒,宣肺化痰。
收益肺氣防呼吸病
按照中醫五行五髒配屬,秋屬金,主肺,肺合鼻、皮毛。秋天涼燥之氣又最易侵犯口鼻皮毛而首先傷肺,引起口唇幹燥、幹咳甚至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所以在秋分之際也要注意保養肺氣,防範呼吸道疾病,可服用黃芪、太子參、杏仁等入肺經、補肺氣的藥物。
《素問·藏氣法時論》上說:“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在飲食調養上可以多食酸味、少食辛味,并配合以甘潤之品,以合秋收之道。因為酸可收斂肺氣,酸甘又可化陰,以滋益陰津;而辛味則會發散肺氣。故應少食蔥、姜、蒜、韭、椒等辛味之物,适當多吃一些酸味甘潤的果蔬,如秋梨、石榴、葡萄、柿子、甘蔗、藕、百合、銀耳、蜂蜜、乳品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但同時注意不要過補,否則會給腸胃造成負擔,以緻胃腸功能失調。
秋分的精神養生和飲食調養
秋分節氣的到來代表着我們已經真正進入到了秋季,在這個節氣中,我們會感覺晝夜相等,能夠得到很好的休息,而我們在養生中也有着一定的規律,比如說陰陽平衡。我們人體内的陰陽受外界氣候的變化而發生改變,而在這秋分節氣中,我們應該保持陰陽均衡。
精神調養最主要的是培養樂觀情緒
精神調養最主要的是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甯,避肅殺之氣,收斂神氣,适應秋天平容之氣。體質調養可選擇我國古代民間九九重陽(陰曆重陽節)登高觀景之習俗,登高遠眺,可使人心曠神怡,所有的憂郁、惆怅等不良情緒頓然消散,這是養生中的養收之一法,也是調節精神的一方良劑。
調節飲食應以清潤、溫潤為主
調節飲食應以清潤、溫潤為主。事實證明,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雪梨、甘蔗等食物,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由于氣候幹燥,故應盡量少吃辛辣之品,遵守“少辛增酸”的原則,如蔥、蒜、姜、茴香、辣椒等要少吃,而柑橘、山楂、蘋果、梨、葡萄等新鮮瓜果蔬菜可多吃。要多喝開水、淡茶、豆漿、乳制品、果汁飲料等,這樣可起到益胃、生津的功效。老年胃弱的人,可采用晨起食粥法,如選食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也可烹制杏仁豬肺湯、羅漢果炖豬肺、貝梨(貝母和雪梨)炖豬肺、蓮子百合炖豬肉、沙參炖肉等保健藥膳服食。
秋季養生宜“喜潤惡燥”
從秋分節氣開始,人們的秋燥症狀一般屬于涼燥。秋分以前有暑熱的餘氣,故多見于溫燥;中秋之後,秋風漸緊,寒涼漸重,所以多出現涼燥。當然,秋燥溫與涼的變化,還與人的體質和機體反應有關。溫燥咳嗽是燥而偏熱的類型。常見症狀有幹咳無痰,或者有少量粘痰,不易咯出,甚至可見痰中帶血,兼有咽喉腫痛,皮膚和口鼻幹燥,口渴心煩,舌邊尖紅,苔薄黃而幹。
初發病時,還可有發熱和輕微怕冷的感覺。涼燥咳嗽是燥而偏寒的類型,病發時怕冷,發熱很輕,頭痛鼻塞,咽喉發癢或幹痛,咳嗽,咯痰不爽,口幹唇燥,舌苔薄白而幹。這類病症雖不是大病,但如不及時治療,病邪便會深入,病症會加重,少數人還會發生其它病變。出現高熱、抽風、出血等嚴重現象,所以應及早治療和預防。
人患此症,是由于體弱,不勝涼勁肅殺之秋氣的侵侮所緻。要防止秋燥症,就得增強體力,提高抗病的能力。适應氣候變化,堅持身體鍛煉。秋季身體鍛煉,重在益肺潤燥,如練吐納功,叩齒咽津潤燥功。
遵循中醫養生的“秋冬養陰”原則,秋季養生應注意護陰潤燥,以養肺為先。中醫學認為,秋季燥氣當令,為秋季的主氣,稱為“秋燥”。由于燥邪傷人,容易耗人津液,在這個季節,人們很容易出現口幹、唇幹、鼻幹、咽幹、舌幹少津、皮膚幹燥甚至皲裂等現象。因此,秋季日常調養應以“喜潤惡燥”為主,注意以下幾點。
潤肺去燥
秋天空氣幹燥,加之人體在夏季津液耗損,容易出現口舌生瘡、鼻腔和皮膚幹燥、咽喉腫痛、咳嗽、便秘等“秋燥”現象。沙參、麥冬、百合、銀耳、燕窩、雪蛤等都是秋季養生常用的藥膳,老同志可以将其搭配在食物中食用,或是煮粥煲湯飲用。
早睡早起
秋分節氣中的早晨雖然有些冷意,但天高氣爽,空氣比較清新。所以在這個節氣中,我們最好能養生早睡早起的好習慣,早晨多呼吸呼吸新鮮的空氣,有利于收斂神氣。而且早晨早起後還能鍛煉一會,對自己的身體很有好處。
調整心情
病可由心生。秋風落葉,萬物凋零,常使人觸景生情。老同志如果心情憂愁郁悶,會使抗病能力下降,引起哮喘等病複發或加重。為此,保持愉快心情是秋季養生的基礎。老同志要學會調節心情,積極參加一些有益且自己力所能及的社會活動,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态。
秋涼宜凍
秋天晝夜溫差較大,應随時增減衣服,以防止秋涼感冒。但為了提高人體的禦寒能力,呼吸道抵抗力較弱而易患氣管炎的老同志應适當進行“秋凍”,少穿些衣服,以保證機體從夏熱順利地與秋涼“接軌”,以增強體質,提高人體對氣候變化的适應力與抗寒能力。
養生是一件伴随一生的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做到的事情。一年四季我們一定要保持着養生,無論是在生活還是飲食上,都要做到健康養生。因為我們有不同的需要,所以在養生中,我們要學會滿足。如今秋分就要來到了,我們在養生中還要注意些什麼呢?
秋分養生小貼士
“一場秋雨一層涼”,幾場秋雨下來,街上穿外套的人多起來。秋分節氣(9.23-10.7),也悄然而至。“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此時,陰氣漸重,雷聲基本消失了。冬眠的蟲子也開始準備了,雨水會越來越少。落葉開始多起來。這個時節,養生的重點是“潤肺防噪,适度秋凍。”
秋分飲食宜忌
女性在秋分尤其要注意順應秋氣,否則“逆秋氣則傷肺,冬為飨瀉(完谷不化)”。還會影響肺氣,容易鼻子幹燥,出鼻血,咳嗽,大便幹燥或腹瀉。飲食上要注意,适度吃點辛溫和滋潤的,可以溫脾胃、潤秋燥。如馬鈴薯、紅薯、山藥、韭菜、胡蘿蔔、紅棗、龍眼、紅酒、銀耳、熟藕、芝麻、黃豆、葡萄等。要少吃苦味食物,除了那些味苦的蔬菜外,常見的還有咖啡和濃茶。這兩者本就傷胃,在入秋後更不宜多飲。
秋分運動小貼士
秋季以養“收”為主,所以選擇的運動,不要劇烈,以身上舒适、不出汗為宜。建議在室内學習下傳統的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等“拳打卧牛之地”的功夫,可以從身體内部改善體質。瑜伽等運動也不錯。實在沒時間,早上凝神深呼吸三分鐘,也大有助益。若在室外運動,則要注意防禦秋風,選擇防風、透氣、戴帽、不厚重的功能外套比較合适。
秋分飲食起居小貼士
秋分養生要注意的問題就是,要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哪怕比以往早10分鐘,也是進步。尤其是女性朋友,更要注意早睡早起。夜愈深,寒氣愈重,寒氣很容易入侵體内,給以後腰腿疼痛埋下隐患,還會導緻咳嗽等病患。如果入睡困難,可在睡前半小時喝一杯溫牛奶。我特别推薦蒙牛新養道,這裡面添加了阿膠、紅棗、枸杞等,性溫而綿長,補血、益氣,且不含庶糖。特别适合女性朋友。尤其是有些女性朋友,一到冬天就手腳冰涼,更應該從秋分就開始,堅持每天睡前喝一杯。到冬日,氣血充盈,順暢,才可抵抗寒氣。強壯的身體,是良好的習慣,長期堅持下來的成果。
總結:秋分節氣中,我們一定要注意好養生的細節,有一個良好的起居習慣,每天都能鍛煉一會,飲食要得體,知道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隻有這樣才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同時,也要将身邊的人一起帶動起來,一起來進行養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