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能選一個
洗不幹淨or過度清潔,你會選哪個?
一些愛護肌膚的人,往往願意多花一些錢來選購更“高級”的潔面産品,意圖在“洗不幹淨”和“過度清潔”中夾縫求生。
你是不是也常常會貪心地想:要是有一款潔面能既清洗幹淨面部的殘妝污漬,又不破壞角質間的脂質,造成肌膚傷害,該有多好?
這可能麼?
舉例:你們超級關心的面部防曬的清潔問題
關于“塗防曬霜到底要不要卸妝?”,“什麼樣的防曬霜才需要卸妝?”,各位專家衆說紛纭。
“為什麼每個專家說的都不一樣?”
學生問的理直氣壯,老師氣得心肌梗塞。
在給你們參考答案前,問哈:你們還記得小時候聽過的《小馬過河》的故事麼?
明明是同一條河流,牛伯伯說水一點都不深,才到小腿,而小松鼠卻覺得危險極了,會被卷走。可是小馬自己親身嘗試後,卻覺得河水既沒有牛伯伯說的那麼淺,也沒有小松鼠說的那麼深,剛剛好能淌過去。
如果說,臉上的防曬是深淺不一的河流,那麼用來清潔面部的潔面或卸妝産品就是不同高度的動物。究竟能否洗幹淨,一定是相對兩個産品而言的,是雙方力量的博弈和比拼。
好比,小A的洗面奶無法洗幹淨她的防曬a,但是這不代表你的洗面奶搞不定小A的a;同理,小C的洗面奶能洗幹淨他的防曬c,但這也不代表你的洗面奶也能洗幹淨c;
廢話不多說,我們進入正題:如何避免我們小題大做,頻繁地使用卸妝産品?
其重點首先在于,我們該如何判斷臉部已經潔淨?
01.如何确認臉部已經潔淨?
要明确:洗幹淨絕不等同于洗出幹澀感!
一般來說,我們臉部的髒污包括有:皮膚代謝分泌的油脂、汗水、廢舊角質,彩妝殘留以及環境中的污染物等。
和洗碗一樣,除了視覺判斷,我們還常常會以觸感來評估清潔度。當碗碟用洗碗精清洗後,摸起來沒有油膩粘手的話,基本就ok啦。
但是,洗臉與之不同的是:臉部清潔以後,留有些許油脂才是正常的!肌膚這時應當是潤澤柔和,帶有自然光澤感的。
想要在保證面部安全的情況下,來測試産品清潔力,完全可以在手部做測試實驗,從而做到心中有數。
例如,在手背塗抹防曬後,用你的洗面奶進行清潔:
1.手部是否還有防曬霜的附着感?
2.用水流沖洗後,是否還存有明顯“油膜”?手背上的水是水珠狀散亂分布停駐,還是能呈片狀流淌難以駐留?
前者手部塗有防曬
後者手部潔淨
大部分不防水的防曬都可以用潔面搞定,但是對于防水性的防曬,你就需要讓你的洗面奶和它來PK一下了。如果真洗不幹淨,那麼就需要請卸妝産品出馬了~
其次,我們想要潔淨肌膚,絕對不該以傷害肌膚為代價。那麼,“不傷肌膚”的标準究竟是什麼?
02.“不傷肌膚”的标準究竟是啥?
要牢記,我們之所以清潔面部是為了保持肌膚潔淨,是為了防止粉刺,黑頭,痘痘,炎症等煩惱的,而不是去制造肌膚問題的。
就拿皂基潔面來說,為什麼這幾年它突然被許多人所厭棄?
那是因為皂基有很強的清潔力,常常會因為過度清潔,對肌膚表面的“皮脂膜”造成破壞。尤其一些敏感肌或者角質層薄的肌膚人群,更是畏懼其可能的刺激性。
同其他的功效性護膚産品相比,潔面産品的膚感格外地重要,它是肌膚想告訴我們的反饋話語。
緊繃?幹澀?這些通通都是肌膚發出的求救警報。
一般出現這種不良膚感,就代表你面部的角質間脂質也被去除了,代表着你過度清潔了。
而假如,你因你的潔面,出現了紅,腫,熱,痛等刺激不适的過敏症狀,毫無疑問,它一定犯了“傷害罪”。
所以,我們究竟應當如何挑選潔面産品呢?那些潔面,卸妝二合一的産品,能否在保證清潔力的同時,兼具安全無刺激?
魚與熊掌
小孩才做選擇,大人全都要!
應廣大仙女們的需求,潔面卸妝二合一的洗面奶應運而生,可謂是我等懶癌患者的福音。日常通勤,簡單淡妝,以及糾結已久的面部防曬,通通可以一支搞定,簡化了護膚步驟,省出了許多寶貴的時間。
但是面對這種高清潔力的産品,人們會不可避免的擔心其安全性以及刺激性了。
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來挑選優質的潔面産品呢?
01.起清潔效用的成分是核心
這些潔面卸妝二合一的産品,說到底還是靠表面活性劑來起到清潔功效。
但是表面活性劑也有許多選擇,不同表活成分具有不同的特性。一般來說,最具知名性和代表性的就是皂基系和氨基酸系了。
前面已經提到過,皂基類(月桂酸/月桂酸鉀,肉豆蔻酸/肉豆蔻酸鉀等)雖然是一個相當資深的清潔成分,但是卻因其刺激性備受争議。
反倒是,氨基酸類(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鈉,月桂酰肌氨酸鈉,月桂酰谷氨酸鈉,椰油酰甘氨酸鈉,椰油酰甘氨酸鉀等)因成分溫和,對皮膚刺激性很小,被廣大消費者所喜愛,躍居成為目前熱門的主流清潔成分。
(來自美修大數據BEBD)
而潔面中,泡沫也對清潔效果相當重要。
潔面産品中往往會添加增泡劑,用來确保洗臉時能産生綿密細膩的泡泡。許多清潔成分,既是表面活性劑,又是增泡劑。(例如: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鈉,月桂基甜菜堿等等。)
有人常常好奇泡泡多對潔面會有幫助麼?有!
泡泡綿密,可以很大程度地增大産品與肌膚的接觸面積,從而更好更充分地清潔皮膚。
02.“有料”的潔面,還得加點料
美白?抗衰?祛痘?加加加,有用的統統往裡面加,于是這種配方風格get到了一個hin好聽的名字叫:“雞尾酒配方”風。
不是diss“雞尾酒配方”哈,但是,對于洗臉這件事,我真的覺得不用搞那麼多七七八八的東西。要知道潔面并非停駐性産品,它隻會在面部短暫地停留片刻,就會被沖洗掉。添加的這麼多的活性成分,究竟會被吸收多少,又會有多少被水帶走?
簡單配方未必就比不上雞尾酒配方。
除了表面活性劑,還需在必不可少的防腐體系以及提升格調的香精上來下功夫,優選安全性高,刺激性低的原料,而一些舒緩抗敏的成分也可以有效幫助我們魚與熊掌兼得。
例如:甘草酸二鉀,便是目前最熱門的舒緩成分,能有效抗炎舒緩,降低和鎮定刺激,大幅減小過敏可能。還有許多植物提取物也具有舒緩抗敏的功效。
(來自美修大數據BEBD)
當然,還值得一提的是,潔面産品的pH值至關重要,所以pH調節劑(氯化鈉,氫氧化鈉等)不可或缺。正常肌膚表面的pH值在5.0-7.0,所以洗面奶最好選擇中性或弱酸性的。
堿性的洗面奶也是有的,但是任何膚質都不建議長期或高頻率使用。而角質層薄的肌膚,或者脆弱易過敏的肌膚,更加不要選用堿性洗面奶,不然皮膚隻會越洗越壞。
結語
所以說,今天這幾道關于潔面的題,你學會解了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