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遷碑》
1、“方勁古拙,如龜如鼈”。
隸書是從篆書演變而來的,使漢字從原來的單一的筆畫發展成為多變的筆畫,把篆書圓轉筆畫變為了方折,所以有篆圓隸方的說法,而隸書是比較古老的字體,它的筆畫要寫得古樸、蒼老,給人一種滄桑殘缺美,方勁古拙道出了隸書的概貌。篆書和楷書多取縱勢,形狀成豎長方形,使筆畫縱向延伸;而隸書字形較扁,筆畫向橫的方向發展,用扁形動物龜、鼈比喻隸書字身的形狀最恰當無疑。
《史晨碑》
3、“雁不雙飛,蠶無二設”。
如一個字有兩筆或兩筆以上的橫畫,隻能把其中的一橫寫成波橫,其餘寫成平橫,這就叫“雁不雙飛”。蠶無二色是指起筆的蠶頭寫法不能相同,要有輕重、肥瘦變化。在練習隸書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①上下兩橫不能都寫成波橫,形成“雙飛”,應将其中一橫寫成平橫。
②多筆橫畫不能都寫成波橫,呈“一路飄飛”,波橫隻能保留一筆,其餘寫成平橫。
③上下出現兩個捺筆,稱為“二捺”,應将其中一筆改變筆形,保留一個捺筆。
④波橫與撇捺共用,也屬于“雙飛”,應将波橫寫成平橫,保留撇捺。
⑤包圍結構的筆畫不應有挑勢,不要随意挑出。
“點畫俯仰,左挑右磔”。隸書的筆畫以方折伸開,中宮收緊,撇、捺、彎勾放縱,體型方扁為結體的基本特點。隸書字型的方扁取橫勢,很多筆畫對稱的展開,撇捺的組合猶如“雁展雙翅”,俯仰勢增強。
《乙瑛碑》
4、“重濁輕清,斬釘截鐵”。
隸書派生出了8個基本筆畫和更多的變化筆畫,他們的筆畫變化多端,粗細不一,重的筆畫要寫得飽滿,輕的筆畫要寫得秀氣。隸書用筆時,有較好的力量和自然的節奏,從微小的動作中流露出筆意,但須寫出方勁有力的效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