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媽媽們常常遇到這樣的一個問題就是寶寶在吃奶的時候會有吐奶的情況出現,那麼嬰兒吐奶怎麼回事呢,嬰兒吐奶怎麼辦呢,嬰兒吐奶的原因是什麼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嬰兒在喝奶的時候,如果喝的過快了,或者是媽媽喂奶的時候出現了什麼不當的處理就容易導緻嬰兒吐奶。
寶寶吐奶要及時護理,把淌到寶寶脖子裡的奶盡快擦幹淨,以防生濕疹。那如果寶寶老吐奶有什麼解決辦法嗎?
1.改變喂養姿勢
媽媽抱着寶寶喂母乳時,要讓寶寶的頭部高一些,身子低一些,這樣能減輕寶寶吐奶的症狀。給寶寶喝奶粉時盡量不要讓寶寶躺着喝,坐着或站着比較好。
2.改變喂養時間
當嬰兒有吐奶的症狀出現的時候,就要注意縮短每次給嬰兒喂奶的時間了,不要長時間的喂奶,讓嬰兒慢慢的消化就不容易吐奶了。
3.改變喂養次數
如果寶寶有吐奶現象,應該适當的減少喂奶的次數,由以前的兩小時一次可縮減為3小說一次。
4.媽媽加強護理
如果寶寶吐奶時,有可能是肚子裡喝進空氣了,這一般是生理性吐奶。媽媽要及時把寶寶豎着抱一抱,輕輕的拍打拍打寶寶背部,讓寶寶打個嗝,就不會再吐奶了。
如果用以上方法寶寶吐奶症狀仍不好轉,很可能是病理性的吐奶了,寶寶腸胃可能有病變,應及時去看兒科醫生,然後對症下藥。
5.嬰兒吐奶怎麼回事
嬰兒在吐奶的時候要注意嬰兒吐奶是由于生病了還是說吃的太滿而出現吐奶的情況,要根據這兩種不同的情況進行處理。
方法也不一樣。病理性吐奶的量比較多,可發生在喂奶後不久,或半小時以後,吐奶前孩子有張口伸脖,痛苦難受的表情。生理性溢奶則量少,多發生在剛吃完奶時,一般吐出一,兩口即止。
吐奶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全身性或胃腸道疾病時的一個症狀;
二是嬰兒胃腸首的解剖生理特點容易發生吐奶。總的來看,由于第二種原因引起的吐奶比較常見。
由口腔吃進去的奶,先經過一條管道叫食管,然後進入胃内。胃有兩個門,一個是與食管相連接的叫贲門,即胃的入口,另一個是與腸道相接的叫幽門,即胃的出口。
嬰幼兒食管肌肉的張力較低,容易引起擴張,同時蠕動比較慢,故而食物容易淤積。贲門比較松馳,關閉不緊,易被食物沖開。當胃内食物稍多時,可以沖開贲門而倒流回食管。
幽門關閉較緊,容易受食物的刺激而發生痙攣,使出口阻力更大,食物通過緩慢或難以通過,食物則由幽門處反流到贲門處,破門而出。
另外,嬰兒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樣垂向下方,而是呈水平位。這樣可使胃的容量變小,存放食物少,同時也容易返回到贲門處。
由于上述種種因素的存在,即使在正常情況下,因進食過多,吃奶後立即平卧,乳汁也容易沖開贲門,經食管返至口腔,造成吐奶。孩子偶爾吐一次奶,精神也很好,不一定是有病。
如連續吐幾次,每次喂奶時均吐,應注意孩子是否有發熱,大便情況如何,精神有無改變等等。可能胃腸道本身有問題,也可能其他系統有病變存在,應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漾奶多半是由于嬰兒在吃奶時吸進了空氣。空氣進入胃後,因氣體較液體輕而位于上方,容易沖開贲門而出,同時也會帶出一些乳汁,這樣就引起漾奶。
所以,在喂奶時,要讓孩子的嘴裹住整個奶頭,不要留有空隙,以防空氣乘虛而入。用奶瓶喂時,還應讓奶汁完全充滿奶頭,不要怕奶太沖而隻到奶頭的一半,這樣就容易吸進空氣。
喂完奶後,最好讓孩子趴在大人肩上,用手輕拍孩子背部,可使吸進去的空氣跑出來。喂完奶後,抱起和放下孩子時動作要輕,活動度要小些。搖晃太厲害,就容易漾奶或吐奶。
漾奶時的量一般較少,對孩子生長發育不會有多大影響。随着月齡的增長,自然就好了。平常一定要注意睡覺的時候一定要側睡和嘔吐的時候一定要盡快側身低頭讓小孩吐出來,以免嗆入呼吸道和發生吸入性肺炎的可能甚至發生窒息導緻生命危險的可能。
如何防止嬰兒吐奶呢
1.掌握好喂奶的時間間隔
一般說來,乳汁在胃内排空時間約為2~3小時,所以每隔3小時左右喂1次奶比較合理。如果喂奶過于頻繁,上一餐吃進的乳汁還有部分存留在胃裡,這必然影響下一餐的進奶量,或是引起胃部飽脹,以至吐奶。
2.采用适宜的喂奶姿式
有的媽媽喜歡躺着喂奶,采用這種面對面側卧哺乳的姿态式喂奶,嬰兒吐奶的可能性增大。如果媽媽抱起孩子喂奶,嬰兒吐奶的機會就會減少。
因為懷抱的嬰兒身體傾斜,胃的下口便相應有了一定的傾斜度、吸入的奶汁由于重。力作用可部分流入小腸。使胃部分騰空。因此,在進食等量乳汁的情況下,抱起孩子喂奶比躺着喂奶發生吐奶的機會要少。
3.喂奶後不要急于放下孩子
孩子完奶後,媽媽不應立即把他放回到床,而應豎直抱起,讓寶寶趴在媽媽肩頭,媽媽用手輕拍寶寶背部,讓那些随吸切而吞入的空氣排出,即讓寶寶打嗝兒。氣體在胃中停留,占據一定的空隊是引起寶寶吐奶的重要因素,寶寶打完嗝兒,胃中氣體排空,再放下就不易吐奶。
4.吃奶後不宜采取仰卧位
通常情況下,嬰兒多采取仰卧位躺在床上。但吃奶後為防止吐,最好不要馬上置孩子仰卧位,應先右側無吐奶現象後再讓他仰卧。
除了為吐奶的寶寶選擇易消化的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外,媽媽還要注意一些生活中的細節。
1. 奶嘴型号不合适
過大或過小如果奶嘴孔過小,寶寶就要用力吸吮,容易導緻空氣與奶汁一起吸入,引起吐奶;奶嘴孔過大,寶寶吸吮時又容易被嗆着而引起咳嗽。所以,在選用奶嘴時,媽媽要挑選奶嘴孔大小适合寶寶的奶嘴。
2.喂奶時讓奶瓶保持水平
将奶液充滿奶嘴後再給寶寶喂奶,還有喂奶時奶瓶後部要略高于前部,使奶液始終充滿奶瓶前部,不留進空氣的間隙。
3.躺着喂奶
媽媽應坐起抱着寶寶喂奶。懷抱裡的寶寶身體傾斜,胃的下口便相應有了一定的傾斜度,吸入的奶汁由于重力作用可部分流入小腸,使胃部分騰空。躺着喂奶的寶寶稍一晃動便易造成奶汁向食管回流而吐奶。
4.喂奶後馬上讓寶寶仰卧
為了減少吐奶,在喂食後盡量豎着抱寶寶20~3 0分鐘,如果媽媽抱得手臂累了,也可以采用前背帶、後背帶、搖籃或使用寶寶椅,讓寶寶盡量不要仰面躺着。
5.喝完奶再給寶寶換尿布
如果吃奶時也到了該換尿布的時間,還是把尿布換完再吃吧。當他在肚子飽飽的時候,被媽媽左翻右翻,還被拎起雙腿墊尿布,寶寶不吐奶才怪呢。同樣,按摩、撫觸、洗澡等都應安排在喂奶前,以防喂奶後過多翻動引起寶寶溢奶。
結語:通過上文的描寫,想必大家對于嬰兒吐奶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了吧,嬰兒吐奶的原因有可能是多方面的也有可能是單純的嬰兒吃的太飽所導緻的吐奶,所以在嬰兒出現吐奶的情況的時候,要搞清楚嬰兒吐奶的原因是什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