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過立秋,卻仍在三伏之中,這時候的養生不能隻顧着祛濕,同時也要兼顧潤燥。
這可難倒了不少朋友
而且入秋後食療養生的重點
也和夏季不一樣,有4不吃!
是哪4個呢?趕緊來看看
入秋4不吃
1吃果不吃瓜
老話說“秋瓜爛肚”,其實就是因為瓜類食材大多偏涼,入秋後要注意少吃生冷的食物,以免損傷脾胃。
秋季大量水果上市,可以吃一些葡萄、梨、柚子等水果。
2少吃姜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姜”,但是進入秋季之後,容易秋燥。要少吃辛辣、刺激性強的食物,比如辣椒、生姜之類,以免上火。
飲食上建議多吃一些蜂蜜、梨、銀耳等滋潤的食物。
3少吃肥肉
俗話說“入秋貼秋膘”。秋季是豐收的季節,但是吃的好了,這體重也就上去了。
身上的脂肪,甚至是五髒六腑、血管壁上的脂肪也越低越厚!形成血栓、脂肪肝等等……
長期過量食用紅肉屬于高脂膳食,高脂膳食使膽汁增多,膽汁酸代謝物在某些腸道厭氧菌作用下轉變為緻癌物。
但是注意了
我們說的這些都是在過量攝入的情況下
到底能不能吃紅肉我們要全面的看!
紅肉缺點: 紅肉中飽和脂肪酸高,會增加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險;但前提是攝入過量!
紅肉優點: 紅肉是人體所需蛋白質、鐵、鋅和維生素B12的重要來源。
專家提醒
應當做到以白肉為主,紅肉點綴的飲食結構。
每人每天食用加工肉不能超過20克
紅肉不超過50克
4少吃加工肉
過量食用紅肉定為和食用腌制食物
被定為:較可能對人類緻癌(2A級)
每年下半年的時候,火腿、香腸等加工食品就越來越多。
小廚的建議是:不是不能吃,但是要少吃,适量吃。
國醫大師吃秋季第一補
既然秋季不易吃瓜、姜
不可過度貼秋膘
那麼秋季養生吃什麼呢?
國醫大師帶來“秋季第一補”
中醫認為白色入肺,可以多食用一些白色的食物,如百合、雪梨、銀耳、蘿蔔等。
百合被稱為“秋季第一補”,味甘,性寒,歸心、肺經,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的功效。用于陰虛燥咳,勞嗽咳血,虛煩驚悸,失眠多夢。
百合吃法多樣,很多老中醫都用它來做食療方。來看看專家都是怎麼吃百合的吧~
百合鲫魚湯
安神助眠
劉敏如劉醫師,我國第二屆國醫大師,也是我國首位女國醫大師,在中醫婦科領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86歲劉老沒有心血管病、沒有高血壓、糖尿病,也沒有嚴重的骨質疏松症,不僅精神矍铄,而且還唱歌跳舞,多才多藝。
中老年人長期失眠嚴重,針對這種失眠、多夢的症狀,劉敏如劉老介紹了一碗鲫魚湯。
這碗鲫魚湯跟平時家裡炖的可不一樣。不僅安神還能補腦!
鲫魚湯
做法:鲫魚2條,柏子仁30克、合歡皮30克、百合30克一起煲湯。
功效:鎮靜安神,平靜心态,安定思維,補腦養腦,緩解睡眠不好。
鲫魚健脾理氣、助消化。在古書中多有記載:《日華子本草》:溫中下氣,補不足。《滇南本草》:和五髒,通血脈,消積。
而且魚類還有補腦健腦的作用。
合歡皮 解郁,和血,甯心。治心神不安,憂郁失眠。南川《常用中草藥手冊》:治心氣躁急、失眠及筋攣。
柏子仁 養心安神,潤腸通便。用于陰血不足,虛煩失眠,心悸怔忡,腸燥便秘,陰虛盜汗。
百合 養陰潤肺,清心安神。常用于陰虛燥咳,失眠多夢,精神恍惚。
百合鴨湯
補肺氣,增強免疫力
國醫大師唐祖宣唐老是腫瘤方面的專家。今年八十歲的他,也有自己獨特的保健養生方法。
俗話說“秋季養肺”,肺的功能是宣發和肅降,通過宣發把廢氣排出,把體内的衛氣布散到體表;再通過肅降把吸入的清氣往下到腎,這樣完成一個完整的呼吸功能。
唐老也針對肺部不适的普通人群設計了一道含有浙貝的藥膳,如果您或家人有氣喘、咳嗽、痰多等情況,可用國醫大師的宣肺理肺藥膳進行調理。
補肺鴨湯
食材:百合10克,枸杞10克,香菇50克,大棗5枚,浙貝10克,竹筍50克,鴨肉100克
做法:早晚各飲200毫升。堅持一個月,如不緩解請咨詢醫生。
禁忌:脾胃虛寒(怕冷、容易拉肚子)人群不适合食用。
大棗補脾、百合補肺、枸杞補肝
起到平補肺脾腎的作用
浙貝軟堅散結、化痰
竹筍、香菇富含多糖,能提高免疫力
鴨湯最補肺
飲食上講究“處暑吃鴨,無病各家”
鴨子有滋陰、清熱、潤燥的功效
而且處暑時節正是鴨子最肥美的時候
今天大廚用鴨子做一道荷葉鹽焗鴨
點擊下圖看完整做菜步驟↓
今日互動
入秋後可以吃瓜嗎?
1、可以 2、不可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