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古埃及神話第5篇

古埃及神話第5篇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9 13:45:37

出埃及記出自《舊約》第二章,也是《舊約》中最重要的一卷,它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故事之一。好萊塢反複翻拍這部史詩,克羅地亞著名鋼琴家馬克西姆的同名鋼琴協奏曲更是以蕩氣回腸的演奏使其深入人心。

聖經專家認為出埃及記發生自公元前兩千年,主要講述了埃及如何奴役以色列人以及上帝如何指引摩西帶領以色列民族逃出埃及,回到故土迦南的曆史。(古“迦南地”約指今巴勒斯坦,叙利亞和黎巴嫩的總和)英國學者約翰·德雷恩在其著作《舊約概論》中指出:“猶太曆史的真正開端是出埃及。”走向上帝的“應許之地”的曆程,實際上是猶太民族意識逐漸形成的過程,也是一個受壓迫的民族從為奴之國逃出并尋求自由的精神的過程。摩西領導下的六十萬(未經考證,應為誇張數據)以色列人的大遷移就是通向猶太民族獨立自主道路的第一步。

古埃及神話第5篇(一部關于奴役與自由的民族史詩)1

(好萊塢根據出埃及記翻拍的電影《法老與衆神》)

以色列人為何要将迦南看作他們的“應許之地”?這要從亞伯拉罕說起,“亞伯拉罕”意為“多國之父”,他是以色列民族史上第一個偉大的族長,也是第一個神的先知,以色列人在亞伯拉罕的領導下,從阿拉伯沙漠邊緣西行,尋找新的牧場。七十五歲時,他受到上帝耶和華的召喚:“離開本地......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于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别人幸福。”于是,亞伯拉罕帶領以色列人前往傳說中“流淌着奶和密”的聖地迦南,結束了遊牧民族漂泊而居的生活。亞伯拉罕一百歲那年(年齡不可考),他的妻子撒拉誕下了一個男嬰,名為“以撒”。

以撒成年後迎娶了利百加并生下兩個兒子,以掃和雅各。雅各,因與神較力而被賜名“以色列”。這也是“以色列”這個名字的最初來源。由于不正當地繼承了父親的遺産他不得不被迫離開迦南,在流亡過程中雅各娶了兩個表妹,生了十二個兒子,第十一子約瑟尤其受到父母的寵愛,因此也遭到其他兄弟的嫉妒,他的哥哥想了一個主意,将約瑟賣給了埃及的商隊,并對外謊稱約瑟被野獸吃了,約瑟被帶到埃及做過奴隸和階下囚,後來因其聰明才智得到了法老的賞識,成為了埃及的農業大臣。當整個地中海地區饑荒連連,埃及因提前大建糧倉,囤滿糧食而安然度過荒年,而此時身在迦南的約瑟的兄弟們到埃及借糧,他們才發現埃及王國手握大權的宰臣,竟然是他們曾想殺死,後又因貪心而賣給埃及販子的兄弟。

在經過考驗,約瑟确定了他的兄弟們是真心悔過便饒恕了他們,這一奇聞引起了全國人民的關注,國王派出數駕馬車将約瑟年邁遲緩的父親雅各接到了埃及,約瑟賜新地送給家人,就這樣,約瑟一族帶領大量以色列人離開了迦南遷到了埃及,從此以色列人便踏入異鄉生活。

古埃及神話第5篇(一部關于奴役與自由的民族史詩)2

(亞伯拉罕獻祭以撒)

“出埃及記”的故事發生在約瑟去世四百年後,當時埃及在曆代法老的統治下已經成為高度文明的國家,埃及城中以色列人口已經遠遠超過埃及本地人口,新上位的法老對這個生養衆多,繁榮強盛的外來民族感到深深地不安。由于失去了上層權力的庇佑,埃及法老與以色列人的關系迅速惡化,法老派遣以色列人去建造雕像和金字塔,做最苦最累的活計,以縮減他們的壽命。上帝深知以色列人的處境:“我也聽見以色列人被埃及人苦待的哀聲,我也記念我的約”,于是出面調停,并找到一位天選之子,讓他帶領以色列人重獲自由。這個人就是摩西。

摩西是以色列人,當時埃及頒布國令:以色列的新生男嬰必須扔到尼羅河溺死。摩西父母心生不忍,将這個新生兒放在蒲草箱中順着河道偷偷送走,後被埃及公主發現并養育,公主給這個嬰兒賜名“摩西”,意為“水拉上來的孩子”。

成年後的摩西在孤寂的沙漠中徘徊數年後,終于找到了自己的靈魂,他領着羊群橫跨沙漠,在西奈山上受到上帝的召喚,上帝賜予其神杖并被賦予使命:帶領你的子民離開這僅僅被當作奴隸的地方,回到那可自己建國立業的故土。摩西返回到自己的同胞中并力圖使他們相信,是上帝耶和華在對他們講話,然而此時以色列人早已将獨立和民族意識抛諸腦後,他們隻是聽着摩西的宣告,嘀嘀咕咕卻不願行動,長年累月的束縛使他們完全失去信仰,他們對古老上帝的力量表示質疑,這也是聖經中記載的第一次的信仰危機。摩西也同樣無法說服埃及法老,統治者需要這些不計報酬的廉價勞動力來替自己建設國家、開疆擴土。對此,上帝降臨了十災以顯現自己的神力,最終埃及法老不得不妥協讓以色列人離開,但随即又違背承諾,展開追蹤。

在法老的追捕下,摩西借上帝之力,一聲令下,向紅海海面伸出神杖,耶和華便用大東風,使紅海從中間劈開,水在他們的左右形成了堅實的牆垣,以色列人從海水分離開的中間幹地順利通行,毫發無損,而當埃及軍隊尾随而至時,巨大的海浪又沖了回來,法老和他的軍隊溺水而亡,紅海海面上滿是沉浮的屍體和車馬的斷壁殘垣。這也是聖經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奇迹之一。

古埃及神話第5篇(一部關于奴役與自由的民族史詩)3

(摩西用神杖使紅海分離)

離開埃及後,以色列人在茫茫沙海中徘徊了四十年,他們飽受饑餓、幹渴、炎熱和毒蛇之苦,西奈半島沙漠的惡劣環境讓以色列人再次陷入信仰危機,甚至轉信僞神。摩西日趨清醒,必須堅定這些人的信仰,讓他們承認耶和華是唯一的上帝,有一天他們在西奈山對面的荒漠上安營紮寨,晚上摩西再次獨自上西奈山接受上帝的啟示。

聖經中描述:“到了第三天早晨,山上有雷轟、閃電和密雲,并且角聲甚大,營中的百姓盡都發顫,摩西率領百姓出營迎接上帝,都站在山下,西奈全山冒煙,因為耶和華在火中降于山上,山的煙氣上騰,如燒窯一般,遍山大大的震動,角聲逐漸的髙而有高,摩西就說話,上帝有聲音答應他。”這也是《聖經》中記載的唯一一次上帝向全部以色列人顯現。摩西下山後領回了兩塊法闆,刻有著名的“摩西十誡”,這也是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奉行至今的道德準則。

在摩西的帶領下,他們在沙漠中不停地行走,經曆過信仰危機、瘟疫、民族戰争,以色列人終于重回家園。

古埃及神話第5篇(一部關于奴役與自由的民族史詩)4

(以色列人在沙漠中行走了四十年)

出埃及記以亞伯拉罕帶領以色列衆子及家眷來到聖地迦南為起始,後代約瑟将其父一族遷至埃及躲避災荒,最後摩西在上帝指示下帶領同胞重回家園,建立聖墓為終結。很多讀者不能理解《聖經》,尤其是《舊約》中那個要求絕對服從的“獨裁”的上帝,他毫不留情地排除異己的殘暴手段讓人唏噓不已,仿佛與我們所認知的慈祥、仁愛的神父形象完全不符,并不值得人們追随,然而,帶着一種對先于我們的曆史的辨識之心,以一種“同情的理解”來看待出埃及記,那麼它瑰麗的想象和宏大的叙事足以證明這是一部偉大的宗教神話史,從另一個角度看,《舊約》作為一部以色列民族史,其存在本身就是為了維系民族内部觀念與信仰的統一,畢竟對于古代民族,尤其是對四處漂泊、居無定所的遊牧民族來說,内部的團結和凝聚力關乎生死存亡,而維系團結的方法之一就是利用先民對超自然力的敬畏和恐懼,這樣看來,那個被塑造成賞罰分明的上帝的形象,也就不難理解了。

在今天,出埃及記仍然在為無數的藝術家帶來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盡管有許多曆史細節至今無法考證,大多數超自然現象也仍未得到科學解釋,但它确實在一代代人中産生共鳴。美國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黑人解放運動就曾經借用這個典故,當時最廣為人知的歌曲《Go down,Moses》就引用出埃及記表達了黑人對精神獨立自由的希望,歌詞中的那一句:“Let my people go”,成為當時甚至當代無數人逃脫精神奴役,走向精神自由的指明燈。

黑格爾曾經說過,外化和異化正是自由本身得以實現的條件,沒有外化和異化,自由隻能是一句空話,一個美好的夢。當然,這種外化和異化必然帶來痛苦、奴役和不自由,這正是自由本身的悖論所在,也是“出埃及記”經久不衰的精神力量。

#愛哲學愛勞動#

#哲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