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媽媽的飲食也需要特别注意,媽媽的一些飲食習慣會對寶寶有影響,比如媽媽吃了一些上火的東西,寶寶喝了母乳,也會有上火的習慣,如果食用過多的涼性的食物,這樣有可能導緻嬰兒有拉稀的現象,而這種時候大人一定會比較擔心,手足無措,那麼哺乳期的嬰兒拉稀該怎麼辦呢?
1、飲食調理幫助寶寶
寶寶一旦腹瀉,一些媽咪會控制飲食,生怕加重病情。其實恰恰相反,腹瀉寶寶更需要營養豐富的食物,以防腹瀉後營養不良。母乳喂養的寶寶可繼續母乳喂養,人工喂養的仍可給予平常的喂養方式,“該吃什麼就吃什麼”,什麼也不落下。需要媽媽注意的是,寶寶此時的腸胃功能尚處在恢複期,因此,進食應遵循少吃多餐、由少到多、由稀到濃的原則。
2、注意觀察記錄
護理過程中應注意觀察并記錄大便次數、性狀、顔色及量的變化,為醫生制定治療計劃提供依據;還要注意觀察病情,如果寶寶在家治療護理期間病情不見好轉,出現水樣便次數頻繁,口渴明顯,雙眼凹陷,尿量明顯減少等脫水表現及高熱等症狀,應帶寶寶到醫院做進一步治療。
3、腹部保暖切莫忘
腹瀉的寶寶往往因腸道痙攣引起腹痛,腹部保暖可緩解腸道痙攣,達到減輕疼痛的目的。寶寶睡覺時應蓋好腹部,防止受涼;環境溫度過低時,可用熱水袋熱敷,但應掌握溫度避免燙傷寶寶;喝些熱飲料或用溫手揉摸寶寶的腹部。
以上是哺乳期嬰兒拉稀的一些辦法,不過媽媽的飲食也是需要改變一下哦,盡量使用一些溫補的食物,這樣寶寶的身體情況才會好轉的更快。注意護理寶寶的時候更要細心,切不可粗心大意,這樣對寶寶的病情沒有好處,反而有可能造成讓人更頭疼的問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