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掏耳别入這些誤區

掏耳别入這些誤區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7-26 21:20:07

  你對耳朵了解多少,你喜歡沒時候的時候掏掏耳朵?你知道正确的掏耳朵的方式?你知不知道你在慢慢殘害你自己的身體,快來看看有沒有進入掏耳朵的誤區。

  誤區1:鼓膜破了,一定會耳聾

  正解:掏傷鼓膜,聽力下降

  坊間對鼓膜的認識是,一旦鼓膜破裂了,聽力就沒有了。其實并非如此,鼓膜損傷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件相當平常的事情。很多人在掏耳朵時掏得太深,碰到耳膜很痛,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在鼓膜上戳了個小孔。鼓膜的功能是擴發音量、增強聽力,它的破損甚至破裂隻會影響聽力,但不會完全導緻失聰。一般人掏耳朵時不小心在鼓膜上弄破一個小洞,一般來說3個月左右就可以自行恢複的。

  要提醒的是,不僅掏耳朵會捅破鼓膜,過大的音量、很重的一巴掌、打球撞擊等原因都可能在鼓膜上震出小孔。例如有一個小孩在玩沙炮的時候震傷了耳朵,鼓膜上破了個洞,聽力大大受損。

  誤區2:弄痛耳朵了,滴滴消炎水

  正解:沒有感染不要滴

  就像眼睛幹澀就滴眼藥水一樣,很多人耳朵一有問題就滴消炎水。殊不知,亂滴藥水也可能帶來炎症。

  如果掏耳朵時,用幹淨的掏耳棒掏到耳朵痛了、受傷了,這種情況下一般不需要滴消炎藥水。此時外耳道沒有受到細菌感染,保持幹爽潔淨的環境。但滴了消炎藥水之後,反而營造了一個潮濕溫潤的環境,更容易滋生細菌。

  什麼情況下可以滴消炎藥水呢?當耳朵出現感染、流膿時,最好在醫生的建議下滴消炎藥水。洗澡時,最好别弄濕耳朵。可以用棉花團塞住耳朵再洗澡,棉花團濕了再換。

  另外,每次在公共泳池遊完泳之後,最好滴兩滴消毒藥水。因為公共泳池内内的水可能存在各種細菌。

  誤區3:耳朵覺得癢就掏

  正解:可能是真菌感染

  很多人都有定時清潔耳朵的習慣,特别是油耳的人,常常有油流出來,或者覺得癢,每過幾天就掏一次耳朵。陳觀貴對此表示,油耳和幹耳是遺傳的,沒有辦法改變。油耳的人一但感覺油流出來了,用掏耳棒清潔一下看得見的外耳道是可以的。不過,正常人的耳屎會自動脫落,一般情況下不會堵塞。無論是油耳還是幹耳,清潔耳屎的頻率大約一個月一次就夠了。一來耳屎的生長速度沒有那麼快,二來耳屎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不要将其“扼殺于搖籃之中”。

  我們的耳朵都有兩節,外面的一節外耳道表層覆蓋着皮膚,不小心碰到了也不痛。但裡面看不到的一節表面是薄薄的黏膜,一碰就會痛。在清潔時,最好使用松軟、幹淨的棉簽,硬的掏耳工具,如挖耳勺,其實并不好。

  陳觀貴提醒,很多耳朵癢是由真菌感染造成的,經常用不幹淨的手掏耳朵、患有腳氣病的人,都是耳朵感染真菌的主要人群。一旦感染了,最好及時到醫院做檢查

  誤區4:耳朵痛自己會恢複

  正解:長期受傷可治腦膜炎

  耳朵發炎的問題并不大,因此很多人會忽略了正确治療。陳觀貴表示,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耳朵受傷發炎而不治療,很可能出現反複感染而造成慢性化膿性綜合炎。不僅出現聽力下降,還會導緻肉芽、膽脂瘤,破壞聽骨等。聽骨被損壞到一定程度了,無法自愈,隻能通過手術解決問題。

  掏耳朵不可不知的三點:

  常掏耳易誘發乳頭狀瘤

  經常掏耳朵還容易使外耳道皮膚角質層腫脹、阻塞毛囊,利于細菌生長。外耳道皮膚受破壞,長期慢性充血,反而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會越來越多。長期掏耳朵的慢性刺激還可能誘發外耳道乳頭狀瘤。我國自從廢除理發師用剃頭刀挖耳朵的做法後,外耳道乳頭狀瘤的發病率明顯下降。

  耳屎是用來保護耳朵的?

  在人的外耳道外側軟骨表面的皮膚中有耵聍腺,能分泌一種淡黃色黏稠的物質,稱為耵聍,俗稱“耳屎”或“耳蟬”,它像“哨兵”一樣守衛着外耳道的大門。這種物質有的遇空氣幹燥後呈薄片狀,有的如黏稠的油脂。平時“藏”在外耳道内,具有保護外耳道皮膚和粘附外來物質(如灰塵、小飛蟲等)的作用。

  怎樣掏耳

  耳屎在醫學上稱為耵聍,是耳道皮膚正常分泌物結合皮屑等形成的。一般少量的屑狀耵聍,會随運動時的震動和下颌運動自行排出,大塊硬結的耵聍,應該請耳科醫生用專門工具取出,千萬别自己掏。如果真的癢得難受,可以用手在耳外側輕輕揉,或用棉簽輕輕擦,但不要太往裡伸。

  總結:掏耳朵也是有講究不可盲目的在那掏耳朵,有可能是把自己的身體給毀了,要小心,切記小編給大家說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