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鑽空子型
洋洋主要由媽媽帶着,爸爸工作比較忙。可是最近媽媽要去出差,不得不讓爸爸單獨在家帶洋洋。洋洋很喜歡吃冰激淩,這天洋洋吃完了一個冰激淩,還想吃,就告訴爸爸:“媽媽在家的時候,都讓我吃兩個。”晚上爸爸讓洋洋早點刷牙睡覺,洋洋又有理由了:“媽媽在家的時候,都讓我看完兩集《喜羊羊和灰太狼》再睡覺。”于是,洋洋又喜滋滋地看電視了。9點了,媽媽打電話來問洋洋睡着了嗎?爸爸說洋洋在看電視,媽媽很驚訝,洋洋平時8點就睡覺了。
案例分析: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察言觀色,鑽爸爸或媽媽的“空子”。如果爸爸媽媽不仔細分析,往往會中了孩子的計。案例中,如果洋洋的爸爸能夠堅持自己的立場,讓孩子按時睡覺,孩子就會知道任何理由都無法滿足自己的需求了,也就不會再耍小聰明了。由于家長本身對孩子溺愛、嬌慣,對孩子的錯誤包庇、袒護,往往會強化孩子的這種“小聰明”,對這種類型的小聰明,家長需要反思夫妻之間教育态度是否一緻,是否對孩子過于溺愛、放縱,從而給孩子可乘之機,讓孩子鑽了空子。
◆逃避懲罰型
爸爸最近給強強買了一個能發聲和發光的玩具飛機,強強很喜歡,恨不得上幼兒園都帶着去,平時家裡來了小朋友都不舍得拿出來讓小夥伴看看。可是,最近兩天,強強有點悶悶不樂,也不拿玩具飛機玩了。媽媽問:“強強你的玩具飛機呢?怎麼不玩了呢?”強強說:“送給鄰居家的小弟弟了。”過了幾天,媽媽在收拾房間時,在沙發下發現了玩壞的玩具飛機。媽媽很生氣,孩子不但把剛買的玩具飛機弄壞了,而且還撒謊。
案例分析:雖然三四歲的孩子已經懂得了不少道理,但偶爾還會犯錯。孩子因害怕自己的錯誤行為被成人懲罰往往會耍一下“小聰明”,以此掩飾自己的錯誤行為并逃避懲罰。面對孩子的這種“小聰明”,大人不必馬上揭穿、急于糾正,而應當鼓勵孩子的正确行為,如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喜歡誠實的孩子,雖然爸爸媽媽不希望他做錯事,但爸爸媽媽更不希望他撒謊。然後,給孩子承認錯誤的機會:理解孩子犯錯誤的動機,包容孩子的錯誤結果,給予孩子改正的機會,鼓勵孩子主動承認錯誤并改正。
◆偷懶型
媽媽看到明明把玩具撒了一地,讓明明在吃飯之前把玩具收拾好,并告訴明明:“不收拾好玩具,中午就不許吃飯。”過了一會,媽媽看到明明屋子裡很幹淨,散落一地的玩具不見了,書包、衣服都不見了。媽媽走過來偷偷一看,原來明明根本沒收拾,而是把所有的玩具和衣服之類的都塞到櫃子裡了,玩具雜七雜八地堆在櫃子裡。
案例分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經常會耍一些這種類型的小聰明,如偷偷少練兩遍琴,故意把字寫的大大的,認為這樣就可以少寫點,試圖通過這樣的方式瞞過父母,獲得一時的輕松。當孩子出現這種小聰明時,父母不要給予孩子批評或指責,而是誠懇地告訴孩子這種行為是不對的,不但不聰明而且會害了自己。父母也可以通過一些故事告訴孩子做人要誠實,要腳踏實地,不能投機取巧,也可以給孩子示範正确的方法(比如怎麼樣收拾等)。總之,父母要堅持自己的立場,這樣孩子就沒有理由推托自己該做的事。
◆滿足需求型
婷婷這幾天總說她在幼兒園裡睡覺是表現最好的,老師每天都誇她。這是怎麼回事?媽媽覺得女兒在幼兒園向來不喜歡睡午覺,最近怎麼一下子變化這麼大呢?這天,媽媽去幼兒園接婷婷回家。老師告訴婷婷的媽媽,說婷婷平時的表現還不錯,就是中午睡覺的時候不好,老是和旁邊的小朋友講話,影響其他小朋友睡覺。
案例分析:有時孩子會把希望得到的東西當成已經得到的,這是由于孩子的心理活動和思維發展尚不完善,因而産生了“幻想型的小聰明”。案例中,婷婷想用“午睡好”來證明自己各個方面都表現得好,說明婷婷很想做一個好孩子,其出發點是正确的。如果家長單純因為孩子說了謊而責備孩子,會讓孩子誤認為自己的願望也是錯誤的,從而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用善意的方法引導孩子善意的願望,才能有積極的效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