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夏至吃什麼 5道美食健康又美味

夏至吃什麼 5道美食健康又美味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2-26 04:09:54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你知道夏至是什麼意思嗎?每年夏至是什麼時候嗎?夏至吃什麼比較好呢?夏至養生有哪些宜忌呢?下面請大家跟着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更多關于夏至的小知識吧!

  夏至吃什麼

  北京:冬至餃子夏至面

  “冬至餃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這一天通常講究吃面。在民俗回歸的當下,凡是跟夏至節令沾邊兒的吃食都會賣得很不錯。按照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了夏至節氣人們就可以大啖生菜、涼面了,因為這個時候氣候是非常炎熱的,在這樣炎熱的天氣裡,吃些生冷之物既可以降火開胃,又不至于因寒涼而損害健康。

  浙江紹興:夏至吃了圓糊醮,踩得石頭咕咕叫

  夏至日照最長,故中國紹興有“嬉,要嬉夏至日”之俚語。舊時,人不分貧富,夏于日皆祭其祖,俗稱“做夏至”。除常規供品外,特加一盤蒲絲餅。其時,夏收完畢,新麥上市,因有于是日吃面嘗新習俗,諺日“冬至馄饨夏至面”。亦有做麥糊燒者,即以麥粉調糊,攤為薄餅烤熟,亦帶嘗新之意。

  諺雲:“夏至吃了圓糊醮,踩得石頭咕咕叫”。醮坨由米磨粉做成,加韭菜等佐料煮食,又名圓糊醮。以前,很多農戶将醮坨用竹簽穿好,插于每丘水田的缺口流水處,并燃香祭祀,以祈豐收。小孩子早待此日,以便到各田城摘取醮坨,乘機飽食一頓。

  江蘇無錫:夏至馄饨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

  夏至這天,無錫人早晨一般都會吃麥粥,中午則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古有諺語雲:“夏至馄饨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吃過馄饨後,還要為孩童秤體重,這樣是希望孩童體重增加且更健康。

  嶺南地區: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

  “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大意是人隻要在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 ,其身體就能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少感冒,身體好。正是基于這一良好願望,成就了“夏至狗肉”這一獨特的民間飲食文化。

  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嶺南一帶的人以借名想吃的“專利”。廣州粵語地區和廣西的欽州、玉林等地區的人也是非常喜歡吃夏至的狗肉和荔子的。據說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熱,有“冬至魚生夏至狗”之說,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習慣延續到今。

  山東:普遍要吃涼面條,俗稱過水面

  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涼面條,俗稱過水面,萊陽一帶夏至日薦新麥,黃縣(今龍口市)一帶則煮新麥粒吃,兒童們用麥稭編一個精緻的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裡撈,既吃了麥粒,又是一種遊戲,很有農家生活的情趣。

  夏至養生宜忌

  夏至養生三忌

  一、忌夜食生冷、空腹飲茶

  夏季夜短,年事稍長之人,或體質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飲食,生菜、瓜類等,本為夏季忌食之品,夜間尤其要注意食用此類食物。夜間亦要注意不要吃肉、面、生冷、粘膩之物,否則可見腹脹、吐瀉交作等病症。

  過多的飲茶,特别是空腹時飲茶,這很容易導緻茶水消耗人體裡的陽氣,如果是喜歡食鹹之人,鹹味引茶入腎,消爍下焦腎陽,這會使人容易罹患手足疼痛之痹症和下元虛冷的腹瀉、陽痿、痛經等病症。因此,夏季飲茶,一定要在餐後飲二到三杯為宜,有饑餓感就立刻不要再喝了。

  二、忌冷水洗浴

  冷水洗浴是很多青中男性最喜歡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氣炎熱,人的汗孔肌腠均處于開洩狀态,因此,寒氣極易侵入人體,導緻陽氣暗損。可以見到的病症如手足發冷,小腿轉筋,雙目視物不清,甚則變生原因不明的發熱證。同時,即使是熱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後避風,對小兒尤其如此。

  三、忌夜卧貪涼

  古代曾有一人,因其家人代代均不長壽,特來請教養生大師彭祖。彭祖随此人到其家中細細查尋,發現這家卧室中的牆壁上有一個孔洞,這個孔正對着睡覺之人的頭部,彭祖就讓人把那個孔堵上,自此以後,那家人果然長壽了。原來,中醫認為“頭乃諸陽之會”,頭部是人體陽氣的彙聚之處,夜卧吹冷,極易導緻陽氣折損,天長日久,則陽氣散盡而斃命。因此,我們現代人尤其要注意,不可晚上睡覺整夜開空調冷氣,這種習慣易導緻傷風、面癱、關節疼痛、腹痛腹瀉,對身體的損傷是嚴重的。對小兒甚至不要在其睡着之後扇風取涼,否則,易于罹患手足抽搐、口噤不開、風痹等病症,人們往往不知其害,所謂愛之深,則害之甚。諺語有“避風如避箭,避色如避亂,加減逐時衣,少餐申後飯”的養生口訣,均可以理解為夏季的養生要求。

  夏至養生三宜

  一、飲食宜多吃“苦

  夏至後的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養心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可達到強心的作用。

  夏至除了清淡飲食,還可多吃苦菜類蔬菜,如苦瓜、香菜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濕、清涼解暑、利尿活血、解除勞乏、消炎退熱、清心明目、促進食欲等作用。不過,苦味食物均屬寒涼,雖然能清熱瀉火,但屬于清瀉類食物,體質較虛弱者不宜食用,否則會加重病情。

  1.芹菜:性味甘苦。微寒。具備清熱利濕、平肝涼血的作用。時常食用。對咳嗽多痰、牙痛、眼腫者具備較好的匡助療效。芹菜還具備減低膽固純和血壓的作用。

  2.絲瓜絡:性味甘苦。有通經絡、行血脈、涼血解毒的功效。絲瓜絡清冷微寒。瓜肉鮮嫩。做湯或者炒肉均可。具備清熱化痰的作用。

  3.莴筍:具備清熱化痰、瀉火解毒、利氣寬胸的作用。對幼童來講,還能起到幫助長牙、換牙的作用。

  二、宜晚睡早起

  古人對于夏季的養生是很有講究的。《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就是說,夏季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精神飽滿,如萬物生長需要陽光那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氣機的通洩。起居調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順應陽氣的充盛,利于氣血運行。此時天氣是晝長夜短,中午午休一會兒,對恢複體力消除疲勞有一定好處。

  三、夏至前後半月最宜節氣針灸

  最近幾年人們越來越推崇“冬病夏治”,各大中醫院裡排隊貼“三伏貼”的患者人山人海。不過,中醫專家指出,“冬病夏治”并非隻有“三伏貼”一種療法,夏至的節氣針灸也是很有效的“冬病夏治”手段,對于冬季易發的呼吸系統疾病和骨關節病效果不錯。

  根據中醫學天人相應理論,夏至是人體陽氣最旺的時候,因此夏至的養生要注意保護陽氣,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夏天容易因吃寒涼食物導緻胃痛、腹痛、腹瀉的患者,可以在夏至前後15天适當開展夏至節氣針灸治療。

  通過夏至節氣針灸治療可以扶正固本,提高免疫力。此外,有胃痛、腹痛、腹瀉等消化系統問題的人,通過針灸可以固護脾胃。而冬季裡愛發作頸肩腰腿痛的患者,在盛夏針灸可以更好地驅散體内的寒邪。

  其它地區的夏至食俗

  在中國西北地區如陝西,此日食粽,并取菊為灰用來防止小麥受蟲害。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驗肥瘦。農家擀面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祭祖後食用或贈送親友。

  中國有些地區,此日多有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娘家吃飯,舅家必備苋菜和葫蘆做菜,俗話說吃了苋菜,不會發痧,吃了葫蘆,腿裡就有力氣。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臘肉,說是吃了就會疰夏。

  夏至是什麼意思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古時夏至日,人們通過祭神以祈求災消年豐。《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緻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疫疠、荒年與饑餓死亡。《史記·封禅書》記載:“夏至日,祭地,皆用樂舞。”夏至作為古代節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遼代則是“夏至日謂之‘朝節’,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遼史》),清朝又是“夏至日為交時,日頭時、二時、末時,謂之‘三時’,居人慎起居、禁詛咒、戒剃頭,多所忌諱……”(《清嘉錄》)。夏至接近遠日點,冬至接近近日點,且近日點地球公轉速度快,遠日點地球公轉速度慢,夏長冬短由此得來。

  “不過夏至不熱”,“夏至三庚數頭伏”。夏至雖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夏至後的一段時間内氣溫仍繼續升高,大約再過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熱的天氣了。過了夏至,我國南方這時往後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出現伏旱。華南西部雨水量顯着增加,使入春以來華南雨量東多西少的分布形勢,逐漸轉變為西多東少。如有夏旱,一般這時可望解除。近三十年來,華南西部6月下旬出現大範圍洪澇的次數雖不多,但程度卻比較嚴重。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準備。夏至節氣是華南東部全年雨量最多的節氣,為了增強抗旱能力,奪取農業豐收,在這些地區,搶蓄伏前雨水是一項重要措施。

  總結:上文主要向大家介紹的是夏至養生方面的小常識,在即将到來的夏至節氣裡,我們一起要提前做好準備,多關注一些有關夏至常識,這樣才能更加健康過夏至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