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現在的很多網友來說,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五十六個民族就有五十六種不同的習俗,尤其是在女方出嫁的時候,其中的風俗更是别有不同。在很多人認為新娘出嫁辦喜事,應該是高高興興開開心心才對,但是在貴州銅仁土家族的姑娘們,出嫁的時候卻需要用“哭嫁”來表達,其中哭媽媽,哭哥哥,哭姐姐,用來表達離家的不舍。在貴州的務川縣和道真縣仡佬族是貴州省的少數民族,古夜郎國就是這個少數民族建的,現在這個民族大多都是聚居在貴州的務川縣和道真縣,這個少數民族的總人口為550746人,少部分分散在貴州的平壩,六枝,清鎮,石阡,平正等 20 多個縣鄉。貴州仡佬族是僚人的後人,五代的時候他們是同源,後經曆了百濮,夷濮,葛僚等稱呼的變遷,他們這個族系的分支十分複雜,在1956年後才給他們一個統稱就是仡佬族。貴州一帶的仡佬族是以竹子為族群的圖騰,但是也有他們也會有不一樣的圖騰的,就像是石阡這地方的仡佬族他們就是以鷹作為族群的圖騰。
獨特的結婚的習俗與别的哭嫁習俗的少數民族一樣,貴州仡佬族在男女結婚的時候,新娘子在結婚的頭三天就開始唱哭嫁歌,這種婚嫁的習俗已經流傳很久了,但是至今也沒能找到可靠的文獻能知道這個習俗的出處,有可能就是嫁女兒的人家骨肉分别,悲從心生,人性使然吧。哭嫁原本就是親人分别,悲切動容,不忍落淚,真實的情感抒發,這種傷感的情緒表達演變成了一種結婚的必要形式,從而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結婚的習俗,這就是變成了一種文化了。用哭表現傷感,但是悲而不痛,用唱來表現喜悅,但喜而不張揚,正所謂悲喜交加,百感交集,這也是傳統文化的影響力。
貴州仡佬族的哭嫁就是四天貴州唱哭嫁歌一般是三天,因為嫁的一方時間比娶的一方是要早一天,所以貴州仡佬族的哭嫁就是四天。但比起其他有哭嫁習俗的民族一月兩月甚至更長時間來看,仡佬族的哭嫁時間确實是比較短的了。仡佬族的哭嫁開聲時間不是其他民族說的傍晚,而是選擇在淩晨雞叫四更時,所以應該這個晚上出嫁女、閨蜜和領班(哭嫁主持人)不會睡覺,一直都在女方閨房裡規勸和引導出嫁女兒開聲哭唱,先哭爹娘,有些爹娘會陪哭,直到天亮。
把出嫁女兒拉起來以後還是按輩分一一唱哭到位。生活中被領班叫到的就會去應哭,出嫁女兒對所有長輩都要磕頭哭,這時候父母就要把出嫁女兒拉起來,順手遞上眼睛水錢——打發錢,其他平輩或者小輩的親人就随便哭了,甚至有些完全由領班指示,她過來點你一下說:在哭你了!這時候都懂,把提前準備好的打發錢交由領班,往往領班一路代收錢,出嫁女可能根本就沒有哭,哭嫁就成為一個形式了,但大家也心知肚明。
其次,就是在第三天傍晚的時候,生活中男方會派一個未婚男性和媒人送來新娘第二天出門的全套服裝, 當地叫梳頭禮, 這個時候女方領班就會指示出嫁女哭媒人, 當然基本的都是罵媒人的内容。 最後, 就是第四天早上準新娘出門,領班會帶領出嫁女去神龛(當地叫香合)跪拜哭祖宗, 這是仡佬族哭嫁習俗中唯一具有祭祀意義的儀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