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母乳是媽媽帶給寶寶最好的禮物,但是每個媽媽由于飲食習慣以及身體體質的原因,往往寶寶吃母乳大便也會出現一些不同的症狀,然而通過寶寶的大便來判斷寶寶對食物的消化情況也是最直接的方法方式,但是很多人對母乳寶寶大便是怎樣的并不是特别的了解,為了媽媽們能夠更好的照顧寶寶,下面一起了解一下母乳寶寶大便是怎樣的?
母乳寶寶大便是怎樣的
母乳喂養的寶寶(金黃色的軟糊便)
由于母奶中含有豐富的寡糖,能夠充分地刺激腸胃蠕動,因此大部分寶寶不會有硬便的情形,也不會有明顯臭味,呈金黃色,偶爾會微帶綠色且比較稀;或呈軟膏樣,均勻一緻,帶有酸味且沒有泡沫。母乳喂養寶寶的解便次數很彈性,通常新生兒期次數較多,一天2~5次,随着孩子月齡的增長,大便次數會逐漸減少,2~3個月的孩子大便次數會減少到每天1~2次。因此,吃母乳的嬰兒如果出現大便較稀、次數較多等情況,隻要嬰兒精神及吃奶情況良好,體重增加正常,沒有解便困難、腹痛、脹氣的情形,就都是正常的,家長沒有必要擔憂。
專家提醒—這不是壞“臭臭”:母乳喂養的新生兒甚至會發生一天排便7~8次的狀況,父母不必擔心,這叫做生理性腹瀉,屬于正常現象,到寶寶長到一定時期這種腹瀉會自動消失。
怎樣讓好“臭臭”跟上寶寶?
1. 養成寶寶定時大便的習慣。
健康成長的寶寶一般每天都能準時排便,其中以早晨吃奶後排便的居多。這時孩子情緒平穩,容易集中注意力排便,因此,每天一到這個時間父母可以通過“嗯嗯”的形象化語言幫助寶寶辨别要他大便的信息,形成條件反射。到寶寶1歲左右,就能教他早餐半小時後坐盆了。
2.寶寶排不出大便時,不要長時間坐盆,更不能讓他邊坐盆邊玩或看書。
因為在注意力分散的情況下,孩子不易排便,而且長時間坐盆,易造成個别體弱的孩子脫肛。每次坐盆5~10分鐘為宜,每天次數也不宜過多。隻要精神和食欲都很好,體重增加也正常,大便不幹結,那麼就算孩子2~3天排便1次,也不用特殊處理。
3.給寶寶時間。
寶寶真正能自己控制大小便得到一歲半至兩歲。之前的反射性排便排尿時期不能硬來,如果寶寶哭鬧着不拉或過了5分鐘還不肯拉,就轉移你的視線,也轉移他的視線,讓這段不愉快很快過去。下次再來。
4.讓孩子接受,而不是排斥。
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體,讓他覺得自己身體的每個部分都是好的有用的,自己的生理功能也是很自然正常的,有利于孩子一生的身心健康。而不是用“今天又沒拉屎”、“不拉屎,細菌、髒東西都留在你肚子裡了”之類的話來導緻寶寶不良心理暗示:我拉不出屎,我不健康。如果因此讓孩子對自己的身體和生理功能産生排斥感,會影響到長大後的身體觀念甚至性觀念。
5.關注需要技巧。
兒童專家指出,如果對孩子的大便問題給予超過其他事情的特别關注,孩子就會利用這個機會來叛逆、消極抵抗,或糊弄周圍的人。越自然、越沒有壓力的方法對孩子身心健康越好。
上面就是對母乳寶寶大便是怎樣的介紹,通過了解之後很多媽媽們可以更好的通過大便的情況來判斷寶寶是否出現腸胃問題,以及嬰兒對母乳是否能夠更好地消化,這樣在出現問題之後才能夠更及時的進行調整,也是對寶寶身體健康,特别有利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