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寶寶學說話,有很多學問,很多注意事項。以下幾種态度是錯誤的,父母要提前了解,盡量避免。寶寶語言發展一般都是經曆單詞句(用一個詞表達多種意思)、多詞句(兩個以上詞表達意思)、說出完整句子這幾個階段,爸爸媽媽應通過正确的教育引導孩子的語言向更高階段發展。
第一種:過分滿足造成寶寶語言滞後
父母類型:“熱心幫忙”型
犯禁表現:“寶寶,是要喝水嗎?媽媽給你拿。”不少父母過分滿足寶寶的要求,若寶寶指着水瓶,家人立馬“領會”寶寶這是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遞給他。
犯禁的害處:爸爸媽媽過度滿足寶寶要求的方法使寶寶的語言發展緩慢,因為他不用說話,家人就能迅速明白他的意圖,并達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寶寶失去了說話的機會。
破禁辦法:當爸爸媽媽從寶寶的行為舉止中發覺寶寶想喝水時,你可以給他一個空水杯,他拿着空水杯,想要得到水時,會非常努力去說“水”。你可以做此嘗試,當寶寶把自己喝水的想法落實到語言上,變成“水”字時,僅僅這一個字,就會讓他歡欣鼓舞。
第二種:過多使用疊詞
父母類型:過分遷就型
犯禁表現:“寶寶,飯飯了!”“寶寶看,那是狗狗,那是花花……”用疊詞和兒話說話是寶寶語言特定階段的表現,一些爸爸媽媽卻随着寶寶一起說起了兒話。
犯禁害處:寶寶用兒語是因為其語言發展限制了他準确表達自己的意思,有些家長卻以為寶寶隻能聽懂這些兒語或覺得有趣,也用同樣的語言與寶寶講話,這樣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過渡到說完整話的階段。
破禁辦法:寶寶語言發展一般都是經曆單詞句(用一個詞表達多種意思)、多詞句(兩個以上詞表達意思)、說出完整句子這幾個階段,爸爸媽媽應通過正确的教育引導孩子的語言向更高階段發展。當寶寶伸出雙手說,“媽媽抱抱。”媽媽就應該給寶寶一個熱情的擁抱,并說,“媽媽來抱寶寶了。”用正常的交流方式,盡量縮短寶寶疊詞或者兒話使用的時間。
第三種:模仿寶寶的可笑發音造成錯誤暗示
父母類型:将錯就錯型
犯禁表現:寶寶在剛學說話的階段,常常會有一些可笑的不準确的發音,如把“吃”說成“七”,把“獅子”說成“希幾”,“蘋果”說成“蘋朵”等等。有些爸爸媽媽覺得好玩,于是重複寶寶的錯誤語音,以博一笑。
犯禁害處:寶寶存在着發音不準的現象,是因為寶寶的發音器官發育不夠完善,聽覺的分辨能力和發音器官的調節能力都較弱,還不能完全正确掌握某些音的發音方法。如果父母将錯就錯學習寶寶的可笑發音,那麼寶寶就會得到錯誤暗示,認為自己的發音是對的,這種錯誤的發音可能會因此很長時間難以改變。
破禁辦法:爸爸媽媽不要學寶寶的發音,而應當用正确的語言來與寶寶說話,時間一長,在正确語音的指導下,寶寶的發音自然會逐漸正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