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大寒節氣 細說各地大寒習俗

大寒節氣 細說各地大寒習俗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1-27 02:24:10

  大寒是一年中最後一個節氣了,“大寒小寒,凍成一團。”由此可見大寒節氣是很冷的,大寒時節,各地的習俗是有差别的,那麼大家對大寒的習俗了解多少呢?

  今年的大寒時1月20日。大寒是表征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正處于“冰上走”的四九寒冷時期。《三禮義宗》說: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于大寒說: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雲。月半則大矣。古代将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始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就是說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征伐也,殺伐之鳥,乃鷹隼之屬。鷹隼之類的征鳥,卻正處于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态中;冰之初凝水面而已,至此則徹上下皆凝,故雲腹堅,腹猶内也。

  大寒天氣雖然寒冷,但因為已近春天,所以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那樣酷寒。這時節,人們開始忙着除舊飾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其間還有一個對于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即陰曆十二月初八。在這一天,人們用五谷雜糧加上花生、栗子、紅棗、蓮子等熬成一鍋香甜美味的臘八粥,是人們過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

  大寒節氣裡北方地區老百姓多忙于積肥堆肥,為開春作準備;或者加強牲畜的防寒防凍。南方地區則仍加強小麥及其他作物的田間管理。廣東嶺南地區有大寒聯合捉田鼠的習俗。因為這時作物已收割完畢,平時看不到的田鼠窩多顯露出來,大寒也成為嶺南當地集中消滅田鼠的重要時機。

  除此以外,各地人們還以大寒氣候的變化預測來年雨水及糧食豐歉情況,便于及早安排農事。如“大寒天若雨,正二三月雨水多”(廣西)、“大寒見三白,農民衣食足”(江西)、“大寒不寒,人馬不安”(福建)、“大寒白雪定豐年”(貴州)、“大寒無風伏幹旱”。

  大寒節氣,時常與歲末時間相重合,2009年春節就包含在大寒節氣裡。因此這樣的大寒節氣裡,除幹農活順應節氣外,還要為過年奔波――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準備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除舊布新,準備年貨,腌制各種臘腸、臘肉,或煎炸烹制雞鴨魚肉等各種年肴。同時祭祀祖先及各種神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此外,舊時大寒時節的街上還常有人們争相購買芝麻稭的影子,因為“芝麻開花節節高"。

  大寒前後最佳養生時間 詳情請看下一頁

  第一,在大寒的前中後三天。最佳時間為酉時(17至19時),用溫熱的水浴足溫經6至12分鐘,然後用拇指或食指點按湧泉穴(腎經的原穴)、太白穴(脾經的原穴)、太淵穴(肺經的原穴)各36次,調補腎、脾、肺三經的陰陽、氣血平衡。

  第二,在大寒前中後三天。把手搓熱,溫煦命門、關元穴。最佳時間為:酉至亥時(17至23時)溫煦督脈命門穴,溫補一身之元陽;卯時(5至7時)溫煦任脈關元穴,溫補一身之元陰,增加生命的動力。

  第三,在大寒至立春期間。每日早晚最佳時間:寅至卯時(5至7時)和亥時(21至23時),兩手按臂側,屈左腿以左足墊臀下(右腿仍自然伸直)。稍停後,伸左腿、屈右腿。如此左右交替各3至5次,然後叩齒、鼓漱、咽津、深呼吸各2至3次。可防治經絡滞氣、舌根強痛、身體不能動搖或強直、股膝内腫、臂部小腿足背疼痛,腹脹腸鳴洩瀉、消化不良、腹水、足腫等。

  1.大寒十二月中坐功

  《遵生八箋)中原文如下:“運主厥陰初氣。時配足太陰脾濕土。坐功:每日子醜時,兩手向後,據床跪坐,一足直伸,一足用力,左右各三五度,叩齒,嗽咽,吐納。治病:經絡蘊積諸氣,舌根強痛,體不能動搖,或不能卧,強立,股膝内腫,尻陰需國足背痛,腸鳴,食洩不化,足不收行,九竅不通,足胴腫,若水脹滿。”

  本法以“大寒”命名,正是根據這一時令特點而制定的氣功鍛煉方法,适宜于大寒時節鍛煉。可于大寒時節開始,練至立春為止。《素問.氣交變大論》:“歲水太過,寒氣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熱,煩心燥悸,陰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寒氣早至,上應辰星,甚則腹大胫腫,喘咳,寝汗出憎風……病反腹滿腸鳴,溏洩不化,渴而妄冒……”其論雖是針對水運太過之年立論,但就一年四季而言,冬乃寒氣偏盛,寒邪傷人可表現為腎的病變及水氣太過而乘土的脾的病變,水氣太過而侮火的心的病變,本功法所列病症即屬此類,采用本法鍛煉,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具體方法:每夜十一點至三點時,雙手從後面支撐身體靠床跪坐,然後将一條腿向前伸直,另一條腿向上用力支撐身體,左右腿輪換各做三至五次,然後牙齒叩動三十六次,調息吐納,津液咽人丹田九次。可治:經絡蘊積諸氣、舌根強痛、體不能動搖、針刺痛感難以卧睡、膝内積水、陽囊、足背疼痛、腸鳴、食洩不化、頭重腳輕、九竅不通、腳面浮腫,若水脹滿等病症。

  結語:大寒節氣,正值深冬,是養生的好時間,所以,小編在介紹了大寒各地習俗之後又像大家推薦關于大寒養生方面的一點知識,希望對您有幫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